伯牙 [bó yá]
1. 古代传说人物。春秋时民间琴师。善奏《高山流水》。《荀子·劝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句。据《吕氏春秋》记载,伯牙演奏的音乐形象,均为钟子期所理解。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后世传为“知音”佳话。
伯牙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时精于琴艺的人。传说曾学琴于著名琴师 成连 先生,三年不成。后随 成连 至 东海 蓬莱山,闻海水澎湃、林鸟悲鸣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终成天下妙手。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相传均为他所作。见 汉 蔡邕 《琴操·水仙操》。
引《荀子·劝学》:“伯牙 鼓琴而六马仰秣。”
杨倞 注:“伯牙,古之善鼓琴者,亦不知何代人。”
《吕氏春秋·本味》:“伯牙 鼓琴, 钟子期 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钟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絶弦,终身不復鼓琴,以为世无足復为鼓琴者。”
高诱 注:“伯,姓; 牙,名,或作 雅。”
唐 钱起 《美杨侍御清文见示》诗:“伯牙 道丧来,弦絶无人续。”
明 杨慎 《兰亭令》:“此乃高山流水之操, 伯牙 復生,不能出其右矣。”
国语词典
伯牙 [bó yá]
⒈ 人名。春秋时善鼓琴者,与钟子期友善。
引《荀子·劝学》:「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伯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伯牙弦释义:同“伯牙琴”。
- 2.
伯牙琴释义:⒈相传伯牙操琴,琴声高妙,唯钟子期知音。⒉喻指能奏出妙曲的琴。
- 3.
伯牙絃释义:同“伯牙琴”。唐 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缔交君赠縞,投分我忘筌。成风 郢 匠斲,流水 伯牙 絃。”清 赵翼《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凡一千字》:“书成 杨子 瓿,调絶 伯牙 絃。”清 姚鼐《哭鱼门》诗:“送别议联 元亮 井,论文曾许 伯牙 絃。”
- 4.
伯琴释义:见“伯牙琴”。
- 5.
元亮井释义:晋 陶潜 字 元亮,辞职归隐后赋诗云:“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见《归园田居》诗之四。后以“元亮井”为忆归之典实。唐 李商隐《二月二日》诗:“万里忆归 元亮 井,三年从事 亚夫 营。”清 姚鼐《哭鱼门》诗:“送别议联 元亮 井,论文曾许 伯牙 絃。”
- 6.
刺船释义:⒈撑船。《庄子·渔父》:“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史记·陈丞相世家》:“平 恐,乃解衣躶而佐刺船。”一本作“刺舩”。金 朱澜《宫澜》诗:“採莲宫女分花了,笑把兰篙学刺船。”⒉传说 春秋 时,成连 教 伯牙 学琴三年,伯牙 情志仍未能专一,于是用船把 伯牙 送到荒僻无人的岛上,让他从自然界的音响中悟得琴理。事见《乐府古题要解》。后因以“刺船”为使人移情之典。《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小弟得会先生,也如 成连先生 刺船海上,令我移情。”
- 7.
坏陵释义:汉 蔡邕 所撰《琴操》中的十二曲,传为 伯牙 所作。
- 8.
夔牙释义:舜 时乐官 夔 与 春秋 时精于琴艺者 伯牙 的并称。借指精通音乐的人。
- 9.
大宽转释义:⒈绕大弯。《水浒传》第三四回:“带了人马,大宽转兜出大路来,预先截住去路。”《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 离 楚 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⒉宽阔。《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只见当门竪着一个彩画的影壁;过了影壁,一个大宽转院落,两棵大槐树。”⒊绕大弯。《水浒传》第三四回:“带了人马,大宽转兜出大路来,预先截住去路。”《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 离 楚 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⒋宽阔。《儿女英雄传》第
- 10.
山水意释义:⒈赏玩山水的志趣。⒉谓知音人的情意。典出《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 11.
山趾释义:亦作“山址”。山脚。汉 焦赣《易林·小畜之咸》:“原出陵足,行於山趾。”唐 李翱《独孤常侍墓志》:“公寿何迫,百年中止,丧车东去,託骨山趾。”元 邓牧《伯牙琴·雪窦游志》:“次 妙高臺,危石突巖畔,俯视山址,环凑不见来路。”清 顾炎武《北岳辨》:“恒山 之绵亘几三百里,而 曲阳 之邑於平地,其去山趾又一百四十里。”
- 12.
弄丸释义:⒈古代的一种技艺,两手上下抛接好多个弹丸,不使落地。 《庄子·徐无鬼》:“昔市南 宜僚 弄丸,而两家之难解。”清 龚自珍《明良论四》:“庖丁 之解牛,伯牙 之操琴,羿 之发羽,僚 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因用以喻娴熟巧妙,轻松不费气力。唐 刘知几《史通·言语》:“战国 虎争,驰説云涌,人持弄丸之辩,家挟飞钳之术。”《水浒传》第二八回:“掀天揭地英雄手,拔石应宜似弄丸。”⒉蜣螂的异名。晋 崔豹《古今注·鱼虫》:“蜣蜋能以土苞粪,推转成丸,圆正无斜角……一曰转丸,一曰弄丸。”
- 13.
成连释义:春秋 时著名琴师。传说 伯牙 曾学琴于 成连,三年未能精通。成连 因与 伯牙 同往东海中 蓬莱山,使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之声,伯牙 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从而得到启发,技艺大进,终于成为天下妙手。见 唐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元 耶律楚材《鼓琴》诗:“清兴腾八表,成连 何必寻。”清 张梁《弹琴》诗:“钟期 既已亡,成连 谁能寻?”林景行《独归》诗:“正愁风雨崩腾夕,难访 成连 到海滨。”
- 14.
摧弦释义:相传古代 锺子期 听 俞伯牙 弹琴,能从琴音里得知 伯牙 心中想的是高山或是流水。
- 15.
摧絃释义:相传古代 锺子期 听 俞伯牙 弹琴,能从琴音里得知 伯牙 心中想的是高山或是流水。 子期 死后,伯牙 绝去琴弦,不再弹琴。事见《吕氏春秋·本味》、《列子·汤问》。因以“摧絃”为悼念知音的典故。清 王士禛《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诗:“痛絶人琴今已矣,牙生 从此竟摧絃。”
- 16.
断琴释义:据《吕氏春秋·本味》载,伯牙 善鼓琴,锺子期 为其知音。
- 17.
日记本释义:亦称“日记簿”。作日记用的本子。《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分付记室,将 钟贤弟 所居地名及相会的日期,登写在日记簿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七回:“我便把这两句,写在日记簿上。”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还说不定马上从日记本上扯一页纸,在膝盖上嗖嗖地写一封信,把你告到党委去。”
- 18.
杜连释义:春秋 时善琴者。传说为 伯牙 之师。
- 19.
激徵释义:⒈指激扬高亢的乐音。徵,五声音阶之一。《汉书·礼乐志》:“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⒉雅曲名。《文选·傅毅<舞赋>》:“扬《激徵》,骋《清角》。”李善 注:“《激徵》、《清角》,皆雅曲名。《琴操》曰:伯牙 鼓琴,作《激徵》之声。”
- 20.
牙弦释义:⒈传说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锺子期善听,二人遂为至交。见《列子·汤问》。后因以“牙弦”称精美之琴,寓有相知之意。弦,亦作“絃”。⒉借指琴声。喻绝唱,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