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服 [hòu fú]
1. 较迟降服。指后降服的人。
后服 引证解释
⒈ 较迟降服。
引《公羊传·僖公四年》:“楚 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
《史记·张仪列传》:“天下有后服者先亡。”
宋 欧阳修 《太子太师致仕赠司空兼侍中文惠陈公神道碑铭》:“公以谓 晋 自前世为险国,常先叛而后服者,恃此也。”
⒉ 指后降服的人。
引《后汉书·皇甫嵩传》:“崇恩以绥先附,振武以临后服。”
南朝 梁 沉约 《应诏乐游苑饯回僧珍诗》:“命师诛后服,授律缓前禽。”
后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包释义:⒈包修、包换、包退的合称,是厂家或商店对商品实行的售后服务内容。⒉单位对门前包绿化、包清洁、包秩序的合称。
- 2.
三脊茅释义:江 淮 间产的一种茅草。茎有三稜。亦名菁茅。古代以为祥瑞,多用于祭祀。《南史·江夏王刘义恭传》:“大明 元年,有三脊茅生 石头 西岸,又劝封禪,上甚悦。”宋 刘敞《三脊茅记》:“古之祭祀无不用茅者,而至於封禪则必三脊茅以为神藉。三脊茅出於 江 淮 之间,盖非其地不生。而 江 淮 之间则皆 楚 越 国也,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自 三代 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禪者,必三脊茅,其意以为能服 楚 越,使以其职来贡。”
- 3.
企业形象释义:社会公众对企业素质的整体印象与评价。包括企业的产品形象(产品质量、商标、包装等)、员工形象(服务态度、职业道德、管理技术水平等)、营销形象(促销方式、售后服务等)等。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 4.
初服释义:⒈谓开始或首先履行、从事某项事务。《书·召诰》:“王乃初服。”孔 传:“言王新即政,始服行教化。”《大戴礼记·夏小正》:“初服于公田。古者公田焉者,古者先服公田而后服其田也。”⒉未入仕时的服装,与“朝服”相对。《楚辞·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復脩吾初服。”蒋骥 注:“初服,未仕时之服也。”南朝 陈 徐陵《为王仪同致仕表》:“便释朝衣,谨遵初服。”唐 刘长卿《送薛承矩秩满北游》诗:“知君喜初服,祗爱此身閒。”清 赵翼《陕游不果述怀》诗:“一从初服返茅斋,屡接郇笺老眼揩。”⒊山嫁前穿的衣服。三国 魏
- 5.
后服释义:⒈较迟降服。《公羊传·僖公四年》:“楚 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史记·张仪列传》:“天下有后服者先亡。”宋 欧阳修《太子太师致仕赠司空兼侍中文惠陈公神道碑铭》:“公以谓 晋 自前世为险国,常先叛而后服者,恃此也。”⒉指后降服的人。《后汉书·皇甫嵩传》:“崇恩以绥先附,振武以临后服。”南朝 梁 沉约《应诏乐游苑饯回僧珍诗》:“命师诛后服,授律缓前禽。”
- 6.
天山雪蜜释义:功 效:有发汗解表;止痛镇痉。 主风寒感冒;头身疼痛之效(不可替代中成药)用法用量:直接食用;冲饮:40℃以下的温开水或凉开水稀释后服用;成年人每天服用60天山雪蜜100克较为适宜,最多不可超过200克。
- 7.
服饵释义:服食丹药。道家养生延年术。《魏书·文苑传·裴伯茂》:“余摄养舛和,服饵寡术,自春徂夏,三婴凑疾。”宋 徐铉《稽神录·周延翰》:“周延翰 性好道,颇修服饵之事。”罗惇曧《文学源流》:“盖长生之説,实符神仙,统合之源,盖缘於此。厥后服饵、导引……自帜其学,皆曰道家。”
- 8.
水鬓释义:亦作“水髩”。古代妇女以刨花水涂搽两鬓,梳理后服贴整齐而有光泽,因称妇女之鬓角头发为“水鬢”。
- 9.
猛劲释义:⒈强劲。 《晋书·姚弋仲载记》:“陇 上多豪,秦 风猛劲,道隆后服,道洿先叛。”《林则徐日记·道光五年四月初四日》:“西北风愈大,洪泽湖 水仅五尺六寸,而风势猛劲。”⒉集中用力气。李瑛《从县城来的大路上》诗:“忽听锣鼓猛劲敲,一辆辆支农的卡车又追过了。”⒊集中并一下子使出的力气。如:搬重物要用猛劲。⒋勇猛的力量。如:这小伙子干活有股子猛劲。
- 10.
翚衣释义:皇后服之一种,素质、五色、以翚雉为领褾。《隋书·礼仪志六》:“从皇帝祀郊禖,享先皇,朝皇太后,则服翬衣。”原注:“素质,五色。”《旧五代史·唐书·昭懿皇后传》:“有鹊巢之高,无翬衣之贵,贞魂永逝,懿范常存。”
- 11.
进议释义:谓向皇帝进呈议论得失的奏表。宋 文莹《续湘山野录》:“明肃太后 欲謁太庙,詔礼官草议。时学臣皆以《周官》后服进议。”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乘马衣冠》:“唐 景龙 二年,皇太子将亲释奠於国学,有司草仪注,令从臣皆乘马衣冠。左庶子 刘知几 进议非之。”清 吴振棫《养吉斋馀录》卷八:“翼日进议,復至会议所具论得失。”
- 12.
铁利释义:部族名。 原为 唐 黑水 靺鞨 诸部之一。后服属 渤海。
- 13.
雄朱释义:指雄黄和丹朱一类矿物。古人认为烧炼后服之可以延年益寿。宋 李石《续博物志》卷三:“李德裕 好饵雄朱。有道士自云 李终南,笑曰:‘此是世间凡火,服之,反促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