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壶 [tuò hú]
1. 旧时一种小口巨腹的吐痰器皿。
唾壶 引证解释
⒈ 旧时一种小口巨腹的吐痰器皿。
引《西京杂记》卷六:“魏襄王 冢……牀上有玉唾壶一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絶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形若覆唾壶,高二十餘里。”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武帝(汉武帝 )以 孔安国 为侍中,以其儒者,特许掌御唾壶,朝廷荣之。”
国语词典
唾壶 [tuò hú]
⒈ 小口阔腹的盛痰器皿。
引《谈征·物部·唾壶》:「《西京杂记》曰:广川王发魏王冢得玉唾壶,盖此物在战国时已有之矣。」
唾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击唾壶释义:见“击碎唾壶”。
- 2.
击玉壶释义:见“击碎唾壶”。
- 3.
击碎唾壶释义:唾壶:古代的痰盂。 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 4.
击缺唾壶释义: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 5.
吐壶释义:唾壶。
- 6.
唾壶击碎释义: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 7.
唾壶敲缺释义: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同“唾壶击缺”。
- 8.
唾壶缺释义:唾壶,痰盂。
- 9.
玉唾壶释义:玉制的唾壶。
- 10.
红泪释义:⒈晋 王嘉《拾遗记·魏》:“文帝 所爱美人,姓 薛 名 灵芸,常山 人也……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霑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 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因以“红泪”称美人泪。唐 白居易《离别难》诗:“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泪可霑巾。”宋 晏几道《点绛唇》词:“妆席相逢,旋匀红泪歌《金缕》。”清 纳兰性德《河传》词:“微雨花间昼閒,无言暗将红泪弹。”⒉犹血泪。唐 章孝标《织绫词》:“去年蚕恶綾帛贵,官急无丝织红泪。”清 唐孙华《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六
- 11.
缺壶歌释义:晋 王敦 酒后辄咏 曹操《乐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用“缺壶歌”为发抒壮怀之典实。金 元好问《论诗》诗之三:“鄴 下风流在 晋 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 12.
青珉释义:青玉般的美石。旧题 汉 郭宪《洞冥记》卷四:“唯有一女人爱悦於帝,名曰 巨灵。帝傍有青珉唾壶,巨灵 乍出入其中,或戏笑帝前。”唐 陆龟蒙《连昌宫词·阶》:“年年直为秋霖苦,滴陷青珉隐起花。”元 张翥《题赵文敏公木石有先师题于上》诗:“好呼铁爪夜錚錚,刻向青珉照人眼。”
- 13.
骥伏枥释义:亦作“驥櫪”。 亦作“驥伏”。犹老骥伏枥。喻年老而有壮志。语出 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宋 陆游《百岁》诗:“壮心空似驥伏櫪,病骨敢怀狐首丘。”宋 京镗《念奴娇·次宇文总领游北湖韵》词:“驥櫪难淹,鹏程方远,大器成须晚。”清 蒲松龄《上健川汪邑侯启》:“膏火烧残,欲下牛衣之泪;唾壶击缺,难消驥櫪之心。”清 林则徐《送嶰筠赐环东归》诗:“漫道识途仍驥伏,都从遵渚羡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