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出释义:⒈谓出生或出现一次。《商君书·农战》:“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老子 授之於 元君,元君 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⒉谓出行或出来任事。“一”,语气助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故 子贡 一出,存 鲁、乱 齐、破 吴、彊 晋 而霸 越。”宋 陆九渊《陆修职墓表》:“介其乡之贤者致礼以延公,公却之再三,请益固,公为一出,桐岭 学者於是变而乐义理之言。”⒊完全出于。《史记·吕太后本纪》:“元年,号令一出太后。”⒋一番。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
- 2.
一拳释义:⒈一个拳头。 多用以指体积小而形如拳头的物件。语出《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卷,通“拳”。唐 白居易《太湖石记》:“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清 黄景仁《灵壁磬石歌》:“一拳把玩不忍释,悄思登 岱 临风吟。”⒉表数量。用于以拳头打人的动作。《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也不回话,照面一拳。”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我一时路见不平,将那年纪小的则一拳打杀了。”《水浒传》第三回:“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赵大年《公主的女儿
- 3.
一金释义:⒈古代钱币数量名称。 二十两或一斤为一金。后亦用以称银一两。《战国策·齐策一》“公孙閈 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市卜於市”汉 高诱 注:“二十两为一金。”《史记·平准书》“一黄金一斤”司马贞 索隐引 臣瓒 云:“秦 以一鎰为一金,汉 以一斤为一金。”清 赵翼《陔馀丛考·一金》:“今人行文以白金一两为一金,盖随世俗用银以两计,古人一金则非一两也。”⒉指少量钱财。南朝 宋 鲍照《代贫贱苦愁行》:“或以一金恨,便成百年隙。”《晋书·顾荣传》:“官无一金之费,人无终朝之劳。”宋 杨万里《心学论一·诗论》:“今夫童子誑其西
- 4.
今且释义:犹今夫。
- 5.
傅父释义:古代保育、辅导贵族子女的老年男子。《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古者男子外有傅父,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者也。”汉 枚乘《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汉书·张骞传》:“子 昆莫 新生,傅父布就翎侯抱亡置草中。”
- 6.
僞言释义:⒈假话。 亦谓说假话。《国语·晋语三》:“伪言误众,死。”汉 王充《论衡·问孔》:“实不欲往,志动发言,是伪言也。”唐 柳宗元《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今夫取科者……走高门,邀大车,巧笑而伪言,卑陬而姁媮,偷一旦之容以售其伎,吾无有也。”⒉人为之言,造作之言。清 恽敬《答蒋松如书》:“诚使 陆敬舆、司马君实 诸人生于今日,为四子书文,韩退之、李习之、曾子固 诸人为之序,传之数千载之后,其尊于 扬雄 之伪言、刘歆 之饰説,盖可必也。”
- 7.
冶工释义: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 人有请为 燕 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 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淮南子·俶真训》:“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鑪中,必有波溢而播弃者。”晋 皇甫谧《高士传·夏馥》:“乃自剪鬚,变服易形,入 林虑山 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
- 8.
勺水释义:一勺水。指少量的水。语本《礼记·中庸》:“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黿鼉蛟龙鱼鱉生焉,货财殖焉。”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钻燧之火,勺水可灭。”明 夏完淳《大哀赋》:“敝箄不能止 宣房 之决,勺水不足息 驪山 之红。”清 李渔《意中缘·画遇》:“借 西湖 勺水,浣除笔底尘凡。”
- 9.
十二子释义:⒈指 它嚣、魏牟、陈仲、史鰌、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 等十二人。《荀子·非十二子》:“今夫仁人也,将何务哉?上则法 舜 禹 之制,下则法 仲尼、子弓 之义,以务息十二子之説。”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全盛时代·先秦学派之所短》:“荀子 之非十二子,动斥人为贱儒,指其无廉耻而嗜饮食……毫无士君子从容论道之风。”参见“十子”。⒉指自子至亥十二支。《史记·律书论》:“十母,十二子,钟律调自上古。”张守节 正义:“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唐 韩愈
- 10.
反真释义:⒈道家语。 谓复归本原,回返天然。《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陈鼓应 今译:“谨守这些道理而不违失,这就叫做回復到天真的本性。”《淮南子·齐俗训》:“今夫 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内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⒉谓人死归于自然。《庄子·大宗师》:“嗟来 桑户 乎!嗟来 桑户 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陈启天 注:“‘真’谓道,或自然。”晋 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又以生为人羇,死为反真。此所谓知生为大患,以无生为反本者也。”宋 苏辙《再祭张宫保文》
- 11.
国变释义:⒈国家的变故、动乱。 《管子·小匡》:“今夫商羣萃而州处,观凶飢,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⒉特指国家因政权更迭、改朝换代而发生的变乱。清 顾炎武《歙王君墓志铭》:“王君 以 崇禎 十四年卒。后三年国变,王君 之子 璣 流寓於 吴。”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惲南田 寿平 之父 逊菴,遭国变,父子相失,寿平 卖 杭州 富商某为奴。”
- 12.
完给释义:丰足;充裕。《韩非子·显学》:“今夫与人相若也,无丰年旁入之利而独以完给者,非力则俭也。”汉 应劭《风俗通·正失·孝文帝》:“文帝 本修 黄 老 之言,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浄无为,以故礼乐庠序未修,民俗未能大化,苟温饱完给,所谓治安之国也。”
- 13.
宝器释义:⒈指象征王位的祭器。《周礼·春官·天府》:“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左传·庄公二十年》:“秋,王及 郑伯 入于 鄔,遂入 成周,取其宝器而还。”《史记·晋世家》:“曲沃 武公 伐 晋侯 緡,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 周釐王。”《后汉书·皇甫嵩传》:“混齐六合,南面称制,移宝器於将兴,推亡 汉 於已坠。”《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宝器转输於 临淄,遗种逃魂於 莒墨。”⒉泛指珍贵的器物。《史记·龟策列传》:“今夫珠玉宝器,虽有所深藏,必见其光,必出其神明,其此之谓乎!”南朝
- 14.
徵逐释义:⒈谓交往过从。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宋 韩维《送孔先生还山》诗:“蚕桑事未起,农里得徵逐。”清 郑燮《范县署中寄弟墨书》:“徐宗于、陆白义 辈,是旧时同学,日夕相徵逐者也。”⒉特指不务正业,唯在吃、喝、玩、乐上的往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还有那些手头空乏的,虽是空着心儿,亦要充作大老官模样,去逐队嬉游,好像除了徵逐之外,别无正事似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狭邪小说》:“作者虽目光始终不离於 赵,顾事跡则仅此,惟因 赵 又牵连租界商人及浪游子弟,杂
- 15.
心招释义:口中不言而以情态进行挑逗。 多形容女人轻佻之状。《史记·货殖列传》:“今夫 赵 女 郑 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宋 苏轼《书刘庭式事》:“吾若缘色而生爱,缘爱而生哀,色衰爱弛,吾哀亦忘,则凡扬袂倚市目挑而心招者,皆可以为妻也耶?”
- 16.
恳至释义:恳切。《后汉书·儒林传上·杨政》:“政 每共言论,常切磋恳至,不为屈挠。”唐 韩愈《贺册尊号表》:“臣伏闻宰相公卿百官及关辅百姓耆耋等,以陛下功崇德鉅,天成地平,宜加号於殊常,以昭示於来代,陈请恳至,于再于三。”《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二年》:“辛未,魏 以 彭城王 勰 为太师,勰 固辞。魏主 赐詔敦諭,又为家人书,祈请恳至;勰 不得已,受命。”清 王韬《择友说》:“今夫人必先有芬芳悱惻之怀,然后有恳至篤忱之谊,岂可於寻常庸俗中求之哉!”
- 17.
愤悱释义:⒈谓积思求解。 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啟,不悱不发。”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唐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夫子之教日頽靡,而以非礼之祀媚之,斯儒者所宜愤悱也。”宋苏轼《跋所书<清虚堂记>》:“今子由既轻以余书予人可也,又以其微妙之法言不待愤悱而发,岂不过哉!”明方孝孺《答金景文书》:“执事愤悱,旁求博讨,卒未有得。”章炳麟《文学总略》:“大愚不灵,无所愤悱者,覩眇论则以为恒言也。”⒉愤慨,怨恨。
- 18.
抚絃释义:亦作“抚弦”。拨弄琴弦。指弹琴。《淮南子·修务训》:“今夫盲目者不能别昼夜,分白黑,然搏琴抚弦,参弹復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南朝 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於畴日。抚絃登陴,岂不愴悢!”清 陈梦雷《西郊杂咏》之十八:“抱琴山之阿,抚絃感我心。”
- 19.
担荷释义:⒈肩挑背负。《管子·小匡》:“今夫商羣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輅马,以周四方。”⒉引申为担负的重物。汉 严忌《哀时命》:“负担荷以丈尺兮,欲伸腰而不可得。”⒊承当。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女子为天生之人,即当同担荷天下之事者也。”⒋承受的压力或担负的责任。明 李贽《复周柳塘书》:“若特地出来,要扶纲常,立人极,继往古,开群蒙,有如许担荷,则一言之失,乃四海之所观听,一行之谬,乃后生小子之所效尤,岂易放过乎?”郭沫若《今昔集·致木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