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的意思
kuāngtiānxià

一匡天下

简体一匡天下
繁体
拼音yī kuāng tiān xià
注音ㄧ ㄎㄨㄤ ㄊㄧㄢ ㄒㄧㄚˋ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kuāng,(1) 纠正;匡正。匡谬。(2) 救。【组词】:匡救。匡复。匡时济世。(3) 辅助,帮助。【组词】:匡助。匡扶。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4) 粗略计算,估计,预料。【组词】:匡算。匡计。(5) 古同“筐”。(6) 姓。

tiān,(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组词】: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例句】: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组词】:天气。天冷。(4) 季节,时节。【组词】:冬天。(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组词】:今天。(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组词】:天上。天宫。(7) 自然界。【组词】:天堑。天时。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天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例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组词】:天然。天性。天职(应尽的职责)。天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天伦之乐。

xià,(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组词】:下层。下款。(2) 等级低的。【组词】: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例句】:两下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组词】:下卷。下次。下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组词】:下山。下车。下马。下达。(6) 使降落。【组词】:下半旗。下棋。(7) 进入。【组词】:下海。(8) 投送。【组词】:下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组词】:下班。下课。(10) 谦辞。【组词】:在下。下官。(11) 颁布。【组词】:下令。(12) 攻克。【组词】:攻下。(13) 卸掉。【组词】:下货。把他的枪下了。(14) 用,投入精力。【组词】:下工夫。(15) 退让。【组词】:争执不下。(16) 做出判断。【组词】:下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组词】:打三下。(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20) 少于。【例句】:不下二百人。(21) 动物生产。【组词】:鸡下蛋。

基本含义

统一整个天下,恢复社会秩序。

一匡天下的意思

一匡天下 [yī kuāng tiān xià]

1. 使天下得到匡正。

一匡天下 引证解释

⒈ 使天下得到匡正。

《论语·宪问》:“管仲 相 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匡,正也。天子微弱, 桓公 帅诸侯以尊 周 室,一正天下。”
《史记·齐太公世家》:“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南齐书·高帝纪下》:“贤能悉心,士民致力,用获拯溺龕暴,一匡天下。”
唐 陆贽 《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再定皇都,一匡天下。”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先生自比 管 乐,-- 管仲 相 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乐毅 扶持微弱之 燕,下 齐 七十餘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


国语词典

一匡天下 [yī kuāng tiān xià]

⒈ 原指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后引喻为统一天下。唐·陆贽〈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再定皇都,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匡九合释义: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 后亦指立国大事。
    • 2.
      九合一匡释义:合:聚集。 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
    • 3.
      匡合释义:《论语·宪问》:“桓公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 之力也…… 管仲 相 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后以“匡合”谓纠合力量,匡定天下。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齐桓 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岂世乏曩时之臣,士无匡合之志歟?”《北齐书·文宣帝纪》:“逮光统前绪,持衡匡合,华戎混一,风海调夷。”《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司马消难、王谦,常人之下者,非有匡合之才。”
    • 4.
      君臣之力释义:晋平公问叔向曰:“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
    • 5.
      壮强释义:⒈谓强壮有力。 汉 王充《论衡·效力》:“桓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 之力。管仲 有力,桓公 能举之,可谓壮强矣。”⒉年富力强。明 方孝孺《益斋记》:“世之任意自喜,濒衰老,遇挫抑,而能悔悟者有之矣;未有易虑於壮强之时,改节於无事之际者也。”明 李东阳《祭萧文清文》:“君德既茂,而志亦专,而年壮强,而质朴坚。”
    • 6.
      微管释义:春秋 时,管仲 相 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 曰:“微 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语见《论语·宪问》。后遂用为颂扬功勋卓著的大臣的典故。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微 管 之叹,抚事弥深。”宋 陆游《雨夜书感》诗之一:“羣胡穴中原,令人叹微 管。”宋 刘克庄《贺新郎·杜子昕凯歌》词:“不论 周郎 并 幼度,便 仲尼 復起嗟微 管。”亦用以代称 管仲。《宋书·谢灵运传》:“灵运 罪衅累仍,诚合尽法。但 谢玄 勋参微 管,宜宥及后嗣,可降死一等,徙付 广州。”南朝 齐 谢朓
    • 7.
      累绁释义:⒈捆绑罪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累,通“縲”。《淮南子·氾论训》:“然而 管仲 免於累紲之中,立 齐国 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 曰:‘长 可妻也,虽在累紲之中,非其罪也。’”裴駰 集解引 孔安国 曰:“累,黑索也;紲,挛也,所以拘罪人。”《汉书·司马迁传》:“僕虽怯耎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湛溺累紲之辱哉!”⒉纍紲:缧绁。《史记·孔子世家》:“﹝ 秦穆公 ﹞身举 五羖,爵之大夫,起纍紲之中。”《汉书·司马迁传》:“十年而遭 李陵 之祸,幽於纍紲。”颜师古 注:“纍
一匡天下是什么意思 一匡天下读音 怎么读 一匡天下,拼音是yī kuāng tiān xià,一匡天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一匡天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