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西戎 西戎的意思
róng

西戎

简体西戎
繁体
拼音xī róng
注音ㄒㄧ ㄖ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西

xī,(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组词】: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组词】:西学。西画。西餐。西医。(3) 姓。

róng,(1) 古代兵器的总称。(2) 军队,军事。【组词】:兵戎。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戎装。戎马。(3) 古代称兵车。【组词】:御戎。(4) 大。【组词】:戎功。(5) 称(方言,音如“农”)。【例句】:“戎有良翰”。(6) 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组词】:西戎。戎狄。(7) 姓。

基本含义

指西方的戎狄,泛指外族或异族。

西戎的意思

西戎 [xī róng]

1. 我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

[Xirong nationality;]

西戎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西北戎族的总称。 《书·禹贡》指 织皮、昆仑、析支、渠搜。《史记·匈奴列传》指 绵诸、绲戎、翟獂、义渠、大荔、乌氏、胊衍 等。最早分布在 黄河 上游及 甘肃 西北部,以后逐渐东迁, 春秋 时分属 秦 晋 等国。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十:“园 綺 遯 南岳,伯阳 隐 西戎。”

⒉ 用以称我国西北方 吐蕃 等少数民族。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八:“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国语词典

西戎 [xī róng]

⒈ 对西方边境民族的总称。

《诗经·小雅·出车》:「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秦·李斯〈上书谏逐客〉:「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西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夷释义:⒈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礼记·曲礼下》:“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东夷献其乐器,肃慎 贡其楛矢。”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河北、山西 的北部是所谓北狄,陕西 的大部分是所谓西戎,黄河 的下游是所谓东夷。”⒉指 三国 吴。《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嗟彼 东夷,凭 江 阻湖,骚扰边境,劳我师徒。”李善 注:“东夷,谓 吴。”⒊特指 清 朝统治者。清 顾炎武《羌胡引》:
    • 2.
      举衆释义:率众。《史记·东越列传》:“东甌 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 江 淮 之间。”宋 范仲淹《议守》:“﹝ 西戎 ﹞每举众犯边。一毫之物,皆出其下。”《元史·世祖纪七》:“若能举众来降,官吏例加迁赏,军民按堵如故。”
    • 3.
      义渠释义:古代民族名。西戎 之一。也作“仪渠”。分布于 岐山、泾水、漆水 以北今 甘肃 庆阳 及 泾川 一带。春秋 时势力强大,自称为王,有城郭。地近 秦国,与 秦 时战时和。周赧王 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为 秦 所并,以其地置 北地郡。见《逸周书·王会》、《史记·秦本纪》。
    • 4.
      乾嚎释义:⒈嘶哑地嚎叫。艾芜《回家》:“祖母气急败坏地赶去,拉着 丁永森,干嚎着说:‘你打死我……算了。’”⒉同“乾号”。曹禺《原野》第二幕:“孩子仿佛看到了什么东西似的,那么死命地干嚎。”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一回:“﹝ 康锡雪 ﹞倒在椅子上,只呜呜的干嚎。”
    • 5.
      亳王释义:古代 西戎 君主的名号。《史记·秦本纪》:“寧公 二年,公徙居 平阳。遣兵伐 荡社。三年,与 亳 战,亳王 奔 戎,遂灭 荡社。”司马贞 索隐:“西戎 之君号曰 亳王,盖 成汤 之胤。其邑曰 荡社。”
    • 6.
      区阳释义:古代西戎部族名。
    • 7.
      厮乩释义:古代西戎称卜师。
    • 8.
      大荔释义:西戎 之一。分布于 岐梁山 泾漆 之北(今 陕西 大荔县)。周定王 八年(公元前461年)为 秦 所并,其地改名 临晋。《史记·秦本纪》:“﹝ 厉共公 ﹞十六年壍 河 旁。以兵二万伐 大荔,取其 王城。”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今之 临晋 也。”
    • 9.
      孋戎释义:即 骊戎。春秋 时部族名。西戎 的一支。《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皆是物也”唐 陆德明 释文:“﹝ 驪姬 ﹞ 献公 伐 孋戎 所得,而以为夫人。”
    • 10.
      孤臣释义:⒈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 南朝 梁 江淹《恨赋》:“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唐 柳宗元《入黄溪闻猿》诗:“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明 王世贞《鸣凤记·封赠忠臣》:“鯁骨孤臣,芳年俊英,塤箎连奏同声。”清 孔尚任《桃花扇·哭主》:“孤臣 左良玉,远在边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该万死。”清 丘逢甲《离台诗》之一:“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参见“孤臣孽子”。⒉孤陋无知的臣子。《文选·张衡<东京赋>》:“由介 以 西戎 孤臣,而悝 穆公 於宫室。”薛综 注:“孤臣,孤陋之臣也。”
    • 11.
      孰与释义:⒈与谁。《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庄王 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史记·孟尝君列传》:“齐 无 秦,则天下集 齐,亲弗 必走,则 齐王 孰与为其国也!”《新唐书·韩翃传》:“时有两 韩翃,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德宗 曰:‘与诗人 韩翃。’”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⒉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汉 班固《东都赋》:“且夫僻界 西戎,
    • 12.
      封略释义:⒈封界;边境。《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晋书·天文志下》:“翼又 楚 分野,孙权 封略也。”唐 刘禹锡《谢贷钱物表》:“昨以封略未寧,干戈犹动,寿春 固垒以备盗,淮 甸兴师以扞奸。”宋 苏轼《策别二十二》:“方 西戎 之叛也,天子非不欲赫然诛之,而将帅之臣,谨守封略,收视内顾,莫有一人先奋而致命,而士卒亦循循焉莫肯尽力。”⒉霸占。《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二宫诸王,悉不得营立屯邸,封略山湖。”胡三省 注:“杜预 曰:不以道取曰略。”
    • 13.
      岁年释义:⒈年月;时光。唐 刘知几《史通·自叙》:“旅游 京 洛,颇积岁年。”宋 范仲淹《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和策》:“臣观西戎蓄祸,积有岁年。”明 高启《松隐居为戴叔能赋》诗:“山中相依岁年久,羡君独结苍髯叟。”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三章:“且移无用之岁年为有用之岁年,移空费之脑力为实益之脑力。”⒉一年。指短时间。清 恽敬《与汤敦甫书》:“春间得復书,儒者之气盎然楮墨,及读其辞,益知先生之所养,非岁年所能至也。”
    • 14.
      巨搜释义:古代西戎国名。巨,通“渠”。
    • 15.
      干运释义:谓运筹干办。明 文徵明《送周君还吉水叙》:“公以干运之材,操富民之术,以拓赋财之源。”《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二年》:“自国家有事於 西戎,关右 之民未能息肩,而一旦薄伐无功,河西 路阻,则必干运飞輓,大兴征讨以通粮道。”
    • 16.
      底也伽释义:古代西方国家一种解毒膏药的译名。 《旧唐书·西戎传·拂菻》:“乾封 二年,遣使献底也伽。”
    • 17.
      戎蛮释义:⒈亦作“戎曼”。即 蛮氏。古族名。西戎 的一支。春秋 时分布于今 河南 颍河 上游一带。后为 楚 所灭。《左传·昭公十六年》:“楚 子闻 蛮氏 之乱也与 蛮子 之无质也,使 然丹 诱 戎蛮子 嘉 杀之,遂取 蛮氏。”《公羊传·哀公四年》:“晋 人执 戎曼子 赤 归于 楚。赤 者何?戎曼子 之名也。”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一·戎蛮》:“河南 汝州 西南有 蛮城,即 戎蛮子国。哀 四年,楚 围 蛮氏,尽俘以归。”⒉泛指四夷。晋 张华《命将出征歌》:“重华 临帝道,戎蛮或不宾。”清 薛福成《代李
    • 18.
      掠卤释义:亦作“掠掳”。亦作“掠虏”。掳掠;抢劫。《史记·高祖本纪》:“又与 秦 军战於 蓝田 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汉书·酷吏传·咸宣》:“小羣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称数。”宋 苏辙《西戎论》:“中国坚坐而相守,不出十年,彼外无所掠虏,将不忍而热中,将反而求以相詬,以为起兵之名。”明 归有光《送恤刑会审狱囚文册揭帖》:“大抵此县湖山阻深,掠卤之习,浸以成俗。”清 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十六日,苏城 附近乡村,贼放火掠掳。”
    • 19.
      方扬释义:古 西戎 的一支。
    • 20.
      旅獒释义:⒈古代西戎旅国出产的大犬。 ⒉借指西戎各国。

西戎(xir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西戎是什么意思 西戎读音 怎么读 西戎,拼音是xī róng,西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西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