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都 [xǐ dōu]
1. 迁移都城。
徙都 引证解释
⒈ 迁移都城。
引《史记·周本纪》:“明年,伐 崇侯虎,而作 丰邑,自 岐下 而徙都 丰。”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曜》:“乔太、王腾 等杀 準,奉六璽来降。二年,夏四月,徙都 长安,立 子熙 为太子。”
徙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埤湿释义:⒈低湿的地方。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蘠彫胡。”⒉低洼潮湿。《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三年》:“使説 曹操 以 许 下埤湿,雒阳 残破,宜徙都 鄄城 以就全实。”
- 2.
宫庭释义:⒈泛指房屋。 以喻范围。《荀子·儒效》:“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於坛宇、宫庭也。”⒉指帝王居住和勤政的处所。《史记·商君列传》:“居三年,作为筑冀闕宫庭於 咸阳,秦 自 雍 徙都之。”《汉武帝内传》:“忽天西南如白云起,鬱然直来,逕趋宫庭间。”唐 司空曙《金陵怀古》诗:“輦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宫庭化为荒草地,六市三街今野营。”丁玲《韦护》第三章:“一盏吊在房中央,是 中国 宫庭里用的八角的有流苏的纱灯。”
- 3.
徙都释义:迁移都城。《史记·周本纪》:“明年,伐 崇侯虎,而作 丰邑,自 岐下 而徙都 丰。”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刘曜》:“乔太、王腾 等杀 準,奉六璽来降。二年,夏四月,徙都 长安,立 子熙 为太子。”
- 4.
琅邪台释义:⒈亦作“琅琊臺”。 台名。越王 勾践 观台,在 琅邪 故城东南十里。《史记·秦始皇本纪》:“乃徙黔首三万户 琅邪臺 下。”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密州 诸城县 东南百七十里有 琅邪臺,越王 句践 观臺也。臺西北十里有 琅邪 故城。’《吴越春秋》云:‘越王 句践 二十五年,徙都 琅邪,立观臺以望 东海 ……’即 句践 起臺处。”南朝 齐 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东限 琅邪臺,西距 孟诸 陆。”⒉台名。在 山东 琅玡山 上。秦始皇 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
- 5.
甄官井释义:古迹名。 在 河南 洛阳 东南。汉 末 董卓 专朝政,自 洛阳 徙都西入关,焚烧宫阙。汉献帝 初平 二年 孙坚 进兵入 洛,扫除宗庙,坚 军城南 甄官井 上,令人入井,探得 汉 传国玺。参阅《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裴松之 注。亦省作“甄井”。三国 吴 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破 董卓 於 阳人,济神器於 甄井。”
- 6.
镐京释义:⒈古都名。 西周 国都。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 沣水 东岸。周武王 既灭 商,自 酆 徙都于此,谓之 宗周,又称 西都。《诗·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镐京 辟廱。”其后 汉武帝 在此凿 昆明池,遂沦入池内。今 丰镐村、镐京观 一带发现有 西周 遗址和墓葬。⒉借指京都。唐 张说《奉和兴庆宫酺宴》:“镐京 陪乐饮,栢殿奉文飞。”宋 苏轼《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小儿队》:“镐京 广燕,方云集於縉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