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邑 [cài yì]
1. 封建领主所据有的庄园,通常有围墙,包括领主住所(如城堡)及周围佃农村舍。
英[ town; ]
2. 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土地,又叫食邑。
英[ fief; ]
采邑 引证解释
⒈ 指古代卿大夫的封邑。
引《周礼·夏官·司勋》“凡颁赏地,参之一食”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不以美田为采邑。”
明 卓尔堪 《从军行》:“战胜食采邑,战死为国殤。”
清 彭始奋 《寄陇西观察赵韫退先生》诗:“新分采邑 陕西 偏,上奏仍屯塞下田。”
国语词典
采邑 [cài yì]
⒈ 古代君主或诸侯分给臣下或部将的领地。
采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禄释义:⒈上卿的采邑。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公与 免餘 邑六十,辞曰:‘唯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⒉优厚的爵禄。《后汉书·蔡茂传》:“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⒊指宗庙。汉 扬雄《太玄·数》:“九人:一为下人,二为平人,三为进人,四为下禄,五为中禄,六为上禄,七为失志,八为疾瘀,九为极。”范望 注:“六为阴位,而尊者莫过宗庙,故上禄为宗庙,天子所不敢先也。”
- 2.
官邑释义:古代帝王赐给臣下的领地或采邑。
- 3.
本爵释义:原来的爵位。《公羊传·襄公十五年》“刘夏 者何?以邑氏也”汉 何休 注:“诸侯入为天子大夫,不得氏国称本爵,故以所受采邑称子。”《南史·荀伯子传》:“故太保 卫 瓘 本爵 菑阳县公,既被横祸,乃进第秩,加赠 兰陵。”《书·微子之命》“作微子之命”唐 孔颖达 疏:“传言復其位者,以其自缚为囚,释之使从本爵復其卿大夫之位。”
- 4.
田邑释义:⒈诸侯大夫的封地采邑。⒉田野与都邑。
- 5.
田采释义:封地,采邑。
- 6.
私乘释义:⒈私家的军队。 《左传·襄公十一年》“三子各毁其乘”唐 孔颖达 疏:“故三子以采邑之民,以为己之私乘。”⒉指家史。孙犁《澹定集·与友人论学习古文》:“我读的第一篇‘古文’,是我家的私乘。”
- 7.
立邑释义:建立采邑。
- 8.
菜邑释义:即采邑。 菜,通“采”。
- 9.
贵称释义:犹敬称。《穀梁传·文公元年》“天王使 叔服 来会葬”晋 范宁 注:“传例曰:天子大夫称字。盖未受采邑,故不称氏。字者贵称,故可独达也。”
- 10.
邑粟释义:采邑的赋粟。
- 11.
邑膰释义:邑,采邑;膰,祭肉。 借指封地的收入。
- 12.
邑采释义:采邑。
- 13.
邴原释义:春秋时期齐国人,曾与还是公子的齐懿公姜商人争夺采邑,被齐懿公记恨。
- 14.
都师释义:古代卿大夫采邑的军队。
- 15.
都鄙释义:⒈周 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郑玄 注:“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孙诒让 正义:“凡公卿大夫贵戚有功德,得世禄者,皆颁邑以为其禄,是谓采邑;在王子弟无官者,虽无禄,而得以恩泽食邑。”⒉京城和边邑。《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 使都鄙有章。”杜预 注:“国都及边鄙。”《国语·吴语》:“天夺吾食,都鄙荐饥。”韦昭 注:“都,国也,鄙,边邑也。”借指全国。宋 苏辙《西掖告词·张元方权发遣府界提点》:“然朝廷置使以纠察政刑,则与诸道比。盖所以详治都鄙
- 16.
采地释义: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田地(包括耕种土地的奴隶)。也叫采邑。
- 17.
采邑释义:⒈也叫食邑、采地、封地。⒉中国古代卿大夫的封地。封地的租税收入,作为卿大夫的俸禄。西周时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秦汉后的采邑,只是把封地的赋税拨给受封者,作为其俸禄的“食邑”。⒊欧洲封建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或功臣的领地。
- 18.
食邑释义:即“采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