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生 [mén shēng]
1. 汉人称亲受业者为弟子,相传受业者为门生。后世门生与弟子无别,甚至依附名势者,也自称门生。
英[pupil; disciple;]
门生 引证解释
⒈ 东汉 时指再传弟子。
引《后汉书·贾逵传》:“皆拜 逵 所选弟子及门生为 千乘王国 郎。”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后汉孔庙碑阴题名》:“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
⒉ 后世亦指亲授业的学生。
引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门生七十,仰天路以无阶;弟子三千,望宫墙而不入。”
明 唐顺之 《载迭前韵二首赠莲渠》之二:“字许门生问,诗从海上求。”
梁斌 《红旗谱》五三:“我教一点钟的课,也是师生,不能眼看我的门生遭荼毒。”
⒊ 依附世族在其门下供役使的人。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座主门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门生》。
引《后汉书·郅寿传》:“宪(竇宪 )尝使门生齎书诣 寿,有所请托, 寿 即送詔狱。”
《宋书·谢灵运传》:“迁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衞率。坐輒杀门生,免官。”
《魏书·薛安都传》:“朝于京师,大见礼重,子姪羣从并处上客,皆封侯,至于门生无不收叙焉。”
⒋ 门客,幕僚。按, 陆游 时在 四川 宣抚使 王炎 幕下。
引宋 司马光 《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临终前一日,呼门生问西边用兵今何如?朝廷法令无復变更否?其忠爱之心盖出天性,非有为而为之也。”
宋 陆游 《静镇堂记》:“乾道 八年七月二十五日,门生左承议郎权 四川 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陆某 谨记。”
⒌ 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自称“门生”。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座主门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受业》。
引唐 白居易 《洛下送牛相公出镇淮南》诗:“閫外君弥重,樽前我亦荣。何须身自得,将相是门生。”
五代 裴皞 《示门生马侍郎胤孙》诗:“三主礼闈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
《儒林外史》第七回:“范进 道:‘门生终身皆顶戴老师高厚栽培。’”
⒍ 宋 朝因荐举而改官者对举主自称“门生”。
引宋 赵昇 《朝野类要·升转》:“其举主各有格法限员,故求改官奏状,最为艰得,如得,则称门生。”
国语词典
门生 [mén shēng]
⒈ 弟子、学生。
引《里语征实》引《隶释》:「谓汉儒开门授徒,亲授业者,则曰弟子,次相传授,则曰门生。」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门生正要同敝友来候老师,不想返劳老师先施。」
近弟子 学生
⒉ 科举时代,考试及第者,对主管官的自称。
引《通俗编·仕进》:「知贡举,称新进士为门生,惟起于唐之中叶耳。」
⒊ 投靠世族的门客。
引《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
门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业村释义:指我国农村中按专业分工、以专门生产技能从事某一行业的村庄。 《人民日报》24:“金塔县 中东乡 今年出现了养鸡、种瓜、笤把、建筑四个专业村。”
- 2.
专长释义:⒈〈名〉专门的学问技能;特长。 ⒉〈形+动〉专门生长。
- 3.
世兄释义:旧时对辈分相同的世交(如父亲的门生,老师的儿子)的称呼,对辈分较低的世交也尊称作世兄。
- 4.
东床释义:《晋书 王羲 之传》:“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后因称女婿为东床。唐刘长卿《登迁仁楼酬婿李穆》诗:“赖有东床客,池塘免寂寥。”
- 5.
东牀坦腹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郄太傅 在 京口,遣门生与 王丞相 书,求女壻。丞相语 郄 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 郄 曰:‘王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牀上坦腹卧,如不闻。’郄公 云:‘正此好!’访之,乃是 逸少,因嫁女与焉。”按,《晋书·王羲之传》述此事,作“惟一人在东牀坦腹食”。后因以“东牀坦腹”代指女婿。《隋唐演义》第六回:“我是 李 府中小姐的保母,因老爷、夫人要聘公子东牀坦腹,但我家小姐……誓愿嫁一个善武能文、足智多谋的奇男子。”
- 6.
乾儿释义:义子。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严嵩》:“乾儿门生布满天下,妖人术士引入禁中。”鲁迅《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鹰犬塞途,干儿当道,魏忠贤 不是活着就配享了 孔 庙么?”孙犁《秀露集·书的梦》:“股长有一个干儿,并不在我们屋里上班,却常常到我们屋里瞎串。”
- 7.
从公释义:⒈办理公务;参与公事。唐 马戴《冬日寄洛上杨少尹》诗:“年长从公懒,天寒入府迟。”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绅商尚皆重足而立,惴惴於心。若一波未平,一波復起,断难冀其望风慕义,踊跃从公。”⒉犹秉公。《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蒯知县 将合县生员考试,弥封閲卷,自恃眼力,从公品第,黑暗里拔了一个第一,心中十分得意。”⒊谓品秩与“公”同。《晋书·职官志》:“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宋书·孝武帝纪》:“诸王及妃主庶姓位从公者,丧事设凶门,餘悉断。”《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
- 8.
党人碑释义:宋哲宗 元祐 元年,司马光 为相,尽废 神宗 熙宁、元丰 间 王安石 新法,恢复旧制。绍圣 元年 章惇 为相,复 熙丰 之制,斥 司马光 为奸党,贬逐出朝。徽宗 崇宁 元年 蔡京 为宰相,尽复 绍圣 之法,并立碑于 端礼门,书 司马光 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状,后因星变而毁碑。其后党人子孙更以先祖名列此碑为荣,重行摹刻。明 何景明《寄李郎中》诗:“海内竞传《高士传》,朝廷谁诉党人碑。”柳亚子《感事呈冶公用进退格》诗:“千载炎凉廷尉客,一门生死党人碑。”参阅《宋史·徽宗纪》、明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蔡京擅国》等
- 9.
党锢之祸释义: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引起官僚和一般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不满。官僚李膺、陈蕃和太学生郭泰等人抨击宦官弊 政。宦官诬告李膺和诸郡生徒结成朋党,诽谤朝廷。公元166年桓帝刘志下令逮捕李膺等二百多人。后虽 释放,但禁锢终身,不许做官,被称为第一次“党锢之祸”。灵帝时,“党人”又被起用。后来灵帝刘 宏在宦官要挟下,杀了陈蕃,并于公元169年捕杀李膺、杜密等百余人,陆续被牵连的有六七百人。公元 172年又一次逮捕“党人”和太学生千余人。公元176年还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亲属,都免官禁锢。这就是第二次“党
- 10.
入帘释义:⒈科举考试时阅卷官进入试院履职谓之“入帘”。其在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鲜于同 为八月初七日看了 蒯公 入帘,自谓遇合十有八九。”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考官争席》:“﹝ 李东阳 ﹞为太常少卿时,典 弘治 癸丑会试,时 耿文恪 岳 以礼部尚书知贡举,初入帘大宴,与争席,有违言。”⒉指担任科举阅卷官。清 李渔《怜香伴·帘阻》:“如今会场伊邇,若论资俸,下官也该入帘。”《儒林外史》第六回:“因 汤父母 前次入帘,都取中了些‘陈猫古老鼠’的文章,不入时目,所以这次不曾来聘。”清 恽
- 11.
冰敬释义:清 代外官在夏季贿赂京官的银钱叫冰敬。 《黑籍冤魂》第七回:“列位,这做官是极容易的,办公有幕友,赚钱有吏役……但应酬要圆到,上司要路,冰敬炭敬,要送得多,这就没事。”《中国现在记》第二回:“愚兄又一直供职京师,没有放过一天外任,单靠着几两银子的冰敬、炭敬、门生贄见,一年到头开销还不够,那裡能够多餘钱呢?”
- 12.
出贡释义:⒈科举时代,凡屡试不第的贡生,可按年资轮次到京,由吏部选任杂职小官。某年轮着,就叫作“出贡”。《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鲜于同 ﹞年年科举,岁岁观场,不能得朱衣点额,黄榜标名。到三十岁上,循资该出贡了。他是个有才有志的人,贡途的前程是不屑就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浙江 温州府 曾有一个廪膳秀才,姓 韩 名 赞卿,屡次科第,不得中式。挨次出贡,到京赴部听选,选得 广东 一个县学里的司训。”《儒林外史》第十八回:“随岑庵 却认得 金东崖,是那年出贡进京,到监时相会的。”⒉秀才一经成为贡生,就
- 13.
判语释义:⒈犹今之判决书。 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有大辟者,俾先示以判语,赐以酒食而付去。”⒉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指考生对“疑事”所下的断语。《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只拣嫩嫩的口气,乱乱的文法,歪歪的四六,怯怯的策论,憒憒的判语,那定是少年初学。”清 顾炎武《日知录·经义论策》:“第二场:论一道,詔誥表内科一道,判语五条。”
- 14.
别仪释义:⒈不同的仪节。 《北史·魏纪三》:“太皇太后 冯氏 崩……三品以下衰服者,至夕復临。其餘唯旦临而已。其拜哭之节,一依别仪。”⒉别敬。《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一年四季,甚么炭敬、冰敬、贄见、别仪,全靠这班门生故吏接济他些。”
- 15.
勤学释义:努力学习。《东观汉记·桓荣传》:“荣 少勤学,讲论不怠,治《欧阳尚书》。”《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蒯悟 ﹞依旧留在衙门中勤学。三年之后,学业已成。”清 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十四》:“《示儿》诗自言辛勤三十年,始有此屋,而备述屋宇之塏爽,妻受誥封,所往还无非卿大夫,以诱其勤学。”
- 16.
化雨释义:长养万物的时雨。比喻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教育。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赵岐 注:“教之渐渍而浹洽也。”《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老师文章山斗,门生辈今日得沾化雨,实为侥倖。”清 方文《呈觉浪大师》诗之三:“阴霾时且晦,化雨事原难。自有开宗日,天人合静观。”如:春风化雨。
- 17.
历聘释义:谓游历天下以求聘用。唐 杜甫《早发》诗:“薇蕨饿 首阳,粟马资歷聘。”仇兆鳌 注:“旧注,苏秦、张仪 歷聘六国,诸侯皆以粟马迎之。”宋 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所至輒携门生十数人,习为 春秋、战国 之态,妄希 孔 孟 歷聘之风。”宋 姜夔《鹧鸪天》词:“曾共君侯歷聘来,去年今日踏莓苔。”
- 18.
厌贱释义:厌恶鄙视。唐 白居易《偶作》诗之二:“名无高与卑,未得多健羡;事无小与大,已得多厌贱。”《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每到科举年分,第一个拦场告考的就是他,讨了多少人的厌贱。”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刘 大悦,与之(崔秀才)往来,亦时济其薪水。崔 率十餘日一至,至必有所借贷,家人悉厌贱之。”
- 19.
友弟释义:⒈见“友悌”。⒉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
- 20.
友生释义:⒈朋友。《诗·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唐 李华《云母泉诗》:“共恨川路永,无由会友生。”清 昭槤《啸亭杂录·优容大臣》:“﹝ 仁皇 ﹞厚待儒臣,如 张文端 英,高江村 士奇 等,朝夕谈论,无异友生。”⒉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名帖》:“余乙卯年三月,过故 鄣 姚氏,乃大京兆 画溪公 之孙,出公座主 王槐野 先生单名帖,称友生字,仅蝇头细书。”清 袁枚《随园随笔·师称友生》:“今师与弟子帖称友生,不知所始……《孔丛子》孔子 云:‘自吾得 由 也,而恶言不入于耳;自吾得师也,
门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业村释义:指我国农村中按专业分工、以专门生产技能从事某一行业的村庄。 《人民日报》24:“金塔县 中东乡 今年出现了养鸡、种瓜、笤把、建筑四个专业村。”
- 2.
专长释义:⒈〈名〉专门的学问技能;特长。 ⒉〈形+动〉专门生长。
- 3.
世兄释义:旧时对辈分相同的世交(如父亲的门生,老师的儿子)的称呼,对辈分较低的世交也尊称作世兄。
- 4.
东床释义:《晋书 王羲 之传》:“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后因称女婿为东床。唐刘长卿《登迁仁楼酬婿李穆》诗:“赖有东床客,池塘免寂寥。”
- 5.
东牀坦腹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郄太傅 在 京口,遣门生与 王丞相 书,求女壻。丞相语 郄 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 郄 曰:‘王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牀上坦腹卧,如不闻。’郄公 云:‘正此好!’访之,乃是 逸少,因嫁女与焉。”按,《晋书·王羲之传》述此事,作“惟一人在东牀坦腹食”。后因以“东牀坦腹”代指女婿。《隋唐演义》第六回:“我是 李 府中小姐的保母,因老爷、夫人要聘公子东牀坦腹,但我家小姐……誓愿嫁一个善武能文、足智多谋的奇男子。”
- 6.
乾儿释义:义子。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严嵩》:“乾儿门生布满天下,妖人术士引入禁中。”鲁迅《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鹰犬塞途,干儿当道,魏忠贤 不是活着就配享了 孔 庙么?”孙犁《秀露集·书的梦》:“股长有一个干儿,并不在我们屋里上班,却常常到我们屋里瞎串。”
- 7.
从公释义:⒈办理公务;参与公事。唐 马戴《冬日寄洛上杨少尹》诗:“年长从公懒,天寒入府迟。”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绅商尚皆重足而立,惴惴於心。若一波未平,一波復起,断难冀其望风慕义,踊跃从公。”⒉犹秉公。《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蒯知县 将合县生员考试,弥封閲卷,自恃眼力,从公品第,黑暗里拔了一个第一,心中十分得意。”⒊谓品秩与“公”同。《晋书·职官志》:“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宋书·孝武帝纪》:“诸王及妃主庶姓位从公者,丧事设凶门,餘悉断。”《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
- 8.
党人碑释义:宋哲宗 元祐 元年,司马光 为相,尽废 神宗 熙宁、元丰 间 王安石 新法,恢复旧制。绍圣 元年 章惇 为相,复 熙丰 之制,斥 司马光 为奸党,贬逐出朝。徽宗 崇宁 元年 蔡京 为宰相,尽复 绍圣 之法,并立碑于 端礼门,书 司马光 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状,后因星变而毁碑。其后党人子孙更以先祖名列此碑为荣,重行摹刻。明 何景明《寄李郎中》诗:“海内竞传《高士传》,朝廷谁诉党人碑。”柳亚子《感事呈冶公用进退格》诗:“千载炎凉廷尉客,一门生死党人碑。”参阅《宋史·徽宗纪》、明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蔡京擅国》等
- 9.
党锢之祸释义: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引起官僚和一般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不满。官僚李膺、陈蕃和太学生郭泰等人抨击宦官弊 政。宦官诬告李膺和诸郡生徒结成朋党,诽谤朝廷。公元166年桓帝刘志下令逮捕李膺等二百多人。后虽 释放,但禁锢终身,不许做官,被称为第一次“党锢之祸”。灵帝时,“党人”又被起用。后来灵帝刘 宏在宦官要挟下,杀了陈蕃,并于公元169年捕杀李膺、杜密等百余人,陆续被牵连的有六七百人。公元 172年又一次逮捕“党人”和太学生千余人。公元176年还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亲属,都免官禁锢。这就是第二次“党
- 10.
入帘释义:⒈科举考试时阅卷官进入试院履职谓之“入帘”。其在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鲜于同 为八月初七日看了 蒯公 入帘,自谓遇合十有八九。”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考官争席》:“﹝ 李东阳 ﹞为太常少卿时,典 弘治 癸丑会试,时 耿文恪 岳 以礼部尚书知贡举,初入帘大宴,与争席,有违言。”⒉指担任科举阅卷官。清 李渔《怜香伴·帘阻》:“如今会场伊邇,若论资俸,下官也该入帘。”《儒林外史》第六回:“因 汤父母 前次入帘,都取中了些‘陈猫古老鼠’的文章,不入时目,所以这次不曾来聘。”清 恽
- 11.
冰敬释义:清 代外官在夏季贿赂京官的银钱叫冰敬。 《黑籍冤魂》第七回:“列位,这做官是极容易的,办公有幕友,赚钱有吏役……但应酬要圆到,上司要路,冰敬炭敬,要送得多,这就没事。”《中国现在记》第二回:“愚兄又一直供职京师,没有放过一天外任,单靠着几两银子的冰敬、炭敬、门生贄见,一年到头开销还不够,那裡能够多餘钱呢?”
- 12.
出贡释义:⒈科举时代,凡屡试不第的贡生,可按年资轮次到京,由吏部选任杂职小官。某年轮着,就叫作“出贡”。《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鲜于同 ﹞年年科举,岁岁观场,不能得朱衣点额,黄榜标名。到三十岁上,循资该出贡了。他是个有才有志的人,贡途的前程是不屑就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浙江 温州府 曾有一个廪膳秀才,姓 韩 名 赞卿,屡次科第,不得中式。挨次出贡,到京赴部听选,选得 广东 一个县学里的司训。”《儒林外史》第十八回:“随岑庵 却认得 金东崖,是那年出贡进京,到监时相会的。”⒉秀才一经成为贡生,就
- 13.
判语释义:⒈犹今之判决书。 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有大辟者,俾先示以判语,赐以酒食而付去。”⒉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指考生对“疑事”所下的断语。《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只拣嫩嫩的口气,乱乱的文法,歪歪的四六,怯怯的策论,憒憒的判语,那定是少年初学。”清 顾炎武《日知录·经义论策》:“第二场:论一道,詔誥表内科一道,判语五条。”
- 14.
别仪释义:⒈不同的仪节。 《北史·魏纪三》:“太皇太后 冯氏 崩……三品以下衰服者,至夕復临。其餘唯旦临而已。其拜哭之节,一依别仪。”⒉别敬。《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一年四季,甚么炭敬、冰敬、贄见、别仪,全靠这班门生故吏接济他些。”
- 15.
勤学释义:努力学习。《东观汉记·桓荣传》:“荣 少勤学,讲论不怠,治《欧阳尚书》。”《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蒯悟 ﹞依旧留在衙门中勤学。三年之后,学业已成。”清 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十四》:“《示儿》诗自言辛勤三十年,始有此屋,而备述屋宇之塏爽,妻受誥封,所往还无非卿大夫,以诱其勤学。”
- 16.
化雨释义:长养万物的时雨。比喻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教育。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赵岐 注:“教之渐渍而浹洽也。”《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老师文章山斗,门生辈今日得沾化雨,实为侥倖。”清 方文《呈觉浪大师》诗之三:“阴霾时且晦,化雨事原难。自有开宗日,天人合静观。”如:春风化雨。
- 17.
历聘释义:谓游历天下以求聘用。唐 杜甫《早发》诗:“薇蕨饿 首阳,粟马资歷聘。”仇兆鳌 注:“旧注,苏秦、张仪 歷聘六国,诸侯皆以粟马迎之。”宋 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所至輒携门生十数人,习为 春秋、战国 之态,妄希 孔 孟 歷聘之风。”宋 姜夔《鹧鸪天》词:“曾共君侯歷聘来,去年今日踏莓苔。”
- 18.
厌贱释义:厌恶鄙视。唐 白居易《偶作》诗之二:“名无高与卑,未得多健羡;事无小与大,已得多厌贱。”《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每到科举年分,第一个拦场告考的就是他,讨了多少人的厌贱。”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刘 大悦,与之(崔秀才)往来,亦时济其薪水。崔 率十餘日一至,至必有所借贷,家人悉厌贱之。”
- 19.
友弟释义:⒈见“友悌”。⒉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
- 20.
友生释义:⒈朋友。《诗·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唐 李华《云母泉诗》:“共恨川路永,无由会友生。”清 昭槤《啸亭杂录·优容大臣》:“﹝ 仁皇 ﹞厚待儒臣,如 张文端 英,高江村 士奇 等,朝夕谈论,无异友生。”⒉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名帖》:“余乙卯年三月,过故 鄣 姚氏,乃大京兆 画溪公 之孙,出公座主 王槐野 先生单名帖,称友生字,仅蝇头细书。”清 袁枚《随园随笔·师称友生》:“今师与弟子帖称友生,不知所始……《孔丛子》孔子 云:‘自吾得 由 也,而恶言不入于耳;自吾得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