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节操 节操的意思
jiécāo

节操

简体节操
繁体節操
拼音jié cāo
注音ㄐㄧㄝˊ ㄘㄠ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é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cāo,(1) 拿,抓在手里。【组词】:操刀。操觚(手持木简,指写诗作文)。操管(执笔,指写作)。操刀必割(喻不失时机,要当机立断)。(2) 控制、掌握。【组词】:操舟。操纵。(3) 从事。【组词】:操心。操办。操作。操持。操劳。操之过急。(4) 体力的锻炼,军事的训练。【组词】:操练。操场。操演。上操。(5) 用某种语言或方言讲话。【例句】:他操一口闽南音。(6) 行为,品行。【组词】:操行。操守。(7) 姓。

基本含义

节操是指一个人的品德、道德修养和原则。它强调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轻易违背自己的道德准则。

节操的意思

节操 [jié cāo]

1. 指人的气节、操行。多用褒义。

[high moral principle;]

节操 引证解释

⒈ 气节操守。

《韩非子·五蠹》:“其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后汉书·伏隆传》:“隆 字 伯文,少以节操立名,仕郡督邮。”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吴翠凤》:“邑令敬其节操,为悬额题旌,并佽助焉。”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你这些鬼话……可决不能欺骗有血性有节操的革命党!”

⒉ 指乐曲的节拍。

《文选·王褒<洞箫赋>》:“条畅洞达中节操兮,终诗卒曲尚餘音兮。”
李善 注:“言声有条贯,通畅洞达而中於节操。”


国语词典

节操 [jié cāo]

⒈ 坚定不移的操守。

《晋书·卷八九·忠义传·沈劲传》:「劲少有节操,哀父死于非义,志欲立勋以雪先耻。」


节操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品德释义:品质道德:品德高尚。
    • 2.
      操守释义:指人平时的行为、品德:操守清廉。
    • 3.
      气节释义: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民族气节。革命气节。

节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致之节释义:谓忠贞不渝的节操。
    • 2.
      三立释义:谓立德、立功、立言。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穆叔 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节操》:“论曰:范宣 之三立,德居其首;夫子之四科,行在其先。”按:“三立”乃 穆叔 之言,王定保 误作 范宣子。参见“三不朽”。
    • 3.
      下节释义:⒈谓节操低下,志向、抱负不高。⒉指水。水属阴,故亦喻皇后。⒊扣紧马缰,使马徐行。⒋犹击节。打拍子。
    • 4.
      不挠不折释义: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 5.
      不易之分释义:易:变;分:节操。忠贞不二的节操。
    • 6.
      专节释义:专一不变的节操。
    • 7.
      严霜烈日释义:比喻艰苦环境下的严峻考验或经受此考验的刚毅节操。亦作“烈日秋霜”、“秋霜烈日”。
    • 8.
      丧身失节释义:身受污辱,失去节操。
    • 9.
      中节释义:⒈谓守节秉义,中正不变。《易·蹇》:“《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孔颖达 疏:“得位居中,不易其节,故致朋来,故云以中节也。”⒉中期。《汉书·晁错传》:“秦 始乱之时,吏之所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其中节,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涂,所侵者宗室大臣也。”⒊中等的节操。《孔子家语·辩政》:“孔子 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举善矣:中节也,中人附矣,犹未足也。’”唐 李华《三贤论》:“萧(萧颖士)若百鍊之钢,不可屈折,当废兴去就之际,一死一生之间,而后见其大节;视听过速
    • 10.
      丰节释义:⒈盛发的枝条。⒉大节;高尚的节操。
    • 11.
      义不屈节释义:节:节操。 为了追求正义,决不失去节操。
    • 12.
      义士民释义:义士与义民,有节操的士人和民众。
    • 13.
      二三其节释义:二三:不专一;节:节操。 不能坚持操守。,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 14.
      云逸释义:指节操高洁的隐逸之士。
    • 15.
      亢节释义:高尚的节操。
    • 16.
      亮节释义:高尚的节操:高风亮节。
    • 17.
      仁人志土释义: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18.
      仁人志士释义: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 19.
      介节释义:刚直不随流俗的节操。
    • 20.
      仗节释义:⒈手执符节。 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象征。⒉坚守节操。

节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致之节释义:谓忠贞不渝的节操。
    • 2.
      三立释义:谓立德、立功、立言。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穆叔 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节操》:“论曰:范宣 之三立,德居其首;夫子之四科,行在其先。”按:“三立”乃 穆叔 之言,王定保 误作 范宣子。参见“三不朽”。
    • 3.
      下节释义:⒈谓节操低下,志向、抱负不高。⒉指水。水属阴,故亦喻皇后。⒊扣紧马缰,使马徐行。⒋犹击节。打拍子。
    • 4.
      不挠不折释义: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 5.
      不易之分释义:易:变;分:节操。忠贞不二的节操。
    • 6.
      专节释义:专一不变的节操。
    • 7.
      严霜烈日释义:比喻艰苦环境下的严峻考验或经受此考验的刚毅节操。亦作“烈日秋霜”、“秋霜烈日”。
    • 8.
      丧身失节释义:身受污辱,失去节操。
    • 9.
      中节释义:⒈谓守节秉义,中正不变。《易·蹇》:“《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孔颖达 疏:“得位居中,不易其节,故致朋来,故云以中节也。”⒉中期。《汉书·晁错传》:“秦 始乱之时,吏之所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其中节,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涂,所侵者宗室大臣也。”⒊中等的节操。《孔子家语·辩政》:“孔子 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举善矣:中节也,中人附矣,犹未足也。’”唐 李华《三贤论》:“萧(萧颖士)若百鍊之钢,不可屈折,当废兴去就之际,一死一生之间,而后见其大节;视听过速
    • 10.
      丰节释义:⒈盛发的枝条。⒉大节;高尚的节操。
    • 11.
      义不屈节释义:节:节操。 为了追求正义,决不失去节操。
    • 12.
      义士民释义:义士与义民,有节操的士人和民众。
    • 13.
      二三其节释义:二三:不专一;节:节操。 不能坚持操守。,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 14.
      云逸释义:指节操高洁的隐逸之士。
    • 15.
      亢节释义:高尚的节操。
    • 16.
      亮节释义:高尚的节操:高风亮节。
    • 17.
      仁人志土释义: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18.
      仁人志士释义: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 19.
      介节释义:刚直不随流俗的节操。
    • 20.
      仗节释义:⒈手执符节。 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象征。⒉坚守节操。

节操造句

1.有些节操高尚的人,晚年时倒未能经受住考验,晚节不保,弄得身败名裂。

2.所谓疾风劲草,不到最后关头,很难看出节操是否坚贞。

3.欢脱掉节操,这个一个没有下限,奇葩遍地的江湖。

4.做这节操时,双臂尽量向两边伸展。

5.你的节操余额不足,请及时充值,否则本公司将把你变成个笑话。

6.道义建树美德,不会因为穷困潦倒而改变节操

7.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8.梅花傲雪开放,节操高洁。

9.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银子总会花光的,是裙子总会走光的,是节操总会掉光的。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妹!。

10.文天祥慷慨就义,充满气壮山河的节操

节操(jiec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节操是什么意思 节操读音 怎么读 节操,拼音是jié cāo,节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节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