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亭 [dū tíng]
1. 都邑中的传舍。秦法,十里一亭。郡县治所则置都亭。
都亭 引证解释
⒈ 都邑中的传舍。 秦 法,十里一亭。郡县治所则置都亭。
引《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 相如 往,舍都亭。”
司马贞 索隐:“临邛 郭下之亭也。”
《晋书·罗宪传》:“﹝ 罗宪 ﹞知 刘禪 降,乃率所统临於都亭三日。”
明 徐祯卿 《送士选侍御》诗:“塞北 荆 南心万里,佩刀长揖向都亭。”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少吏论》:“《严延年传》云:‘母止都亭不入。’都亭,邑中传舍也。”
都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仙踪释义:⒈仙人的踪迹。后蜀 顾夐《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明 屠隆《綵毫记·祖饯都门》:“名山不远,访仙踨烟霞宿缘。”清 胡会恩《珠江杂咏》诗:“穗石 仙踪古,花田 粉泽妍。”⒉古人比升迁入朝为登仙,因借称应召赴京者的行踪。唐 刘禹锡《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诗:“雷雨江山起卧龙,武陵 樵客躡仙踪。十年 楚 水枫林下,今夜初闻 长乐 鐘。”
- 2.
同文馆释义:⒈宋 代四方馆之一。 专以接待 青唐、高丽 使节。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方馆》:“四方馆。宋:都亭驛 以待 辽;都亭西驛 以待 西蕃、阿黎、于闐、新罗、渤海;怀远驛 以待 交趾;同文馆以待 青唐、高丽。”《宋史·礼志二二》:“绍兴 二年,高丽 遣使副来贡,并赐酒食于同文馆。”⒉清 代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学校。1862年(同治 元年)在 北京 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要学习外文。《清史稿·选举志二》:“又震於列强之船坚礮利,急须养成繙译与製造船械及海陆军之人才。故其时首先设置之学校,曰京师同文
- 3.
孩孺释义:幼童。南朝 梁 沉约《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尼即 都亭侯 之第四女也。挺慧晤於旷劫,体妙解於当年。而性调和绰,不与凡孩孺同数,弱龄便神情峻彻。”唐 元结《<七不如>序》:“元子 常自愧不如孩孺。”宋 叶适《太孺人唐氏墓志铭》:“太孺人始也劳而后食尔。暨失主单特,空手鞠孩孺,心教意飭,隐然律程,日就岁成。”
- 4.
案具释义:指据以定案或定罪的文字材料。《宋史·吴育传》:“杨仪 尝为三司判官,近自御史臺移劾都亭驛,械缚过市,人人不测为何等大狱。及闻案具,乃止请求常事。”
- 5.
破柱埋轮释义:破柱埋轮指汉朝李膺破柱搜捕张让之弟张朔和张纲埋轮洛阳都亭弹劾梁冀之典。 比喻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 6.
移劾释义:移文弹劾。《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近传三司判官 杨仪 下狱,自御史臺移劾 都亭驛,械缚过市,万目惊骇。”
- 7.
联华释义:花开并蒂。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炳烁联华,镜静含态。”《旧唐书·姜皎传》:“银青光禄大夫、殿中监、楚国公 姜皎,簪紱联华,珪璋特秀。”宋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都亭馆伴戏寄》:“去年鏁宿得联华,二月墻头如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