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匿 [qián nì]
1. 潜藏隐匿。
英[go into hiding;]
潜匿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潜匿”。隐藏。
引《初学记》卷二引 晋 傅玄 《喜霁赋》:“悦氛电之潜匿兮,乐天鉴之孔明。”
《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我一妇人,易以潜匿,当自为计。”
《清史稿·兵志四》:“诚恐 江南、安徽、河南、山东 从前被兵处所,不免伏莽潜匿,乘隙为害。”
何其芳 《画梦录·岩》:“于是极端的苦辛遂潜匿于一个无语的灵魂。”
国语词典
潜匿 [qián nì]
⒈ 躲藏、隐藏。
引《资治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恭帝义宁元年》:「我一妇人,易以潜匿,当自为计。」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诚恐得罪非小,不得已夤夜奔逃,潜匿村墟。」
近潜伏 隐藏
潜匿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潜伏释义:隐藏;埋伏:潜伏着危险。
- 2.
藏匿释义:藏起来不让人发现:在山洞里藏匿了多天。
- 3.
隐藏释义:藏起来不让发现:隐藏在丛林中。
潜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寓贯释义:寓居他乡。《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初,开封府 解服勤词学进士二十五人,为下第者 刘溉 所讼,其十三人以寓贯,皆奔窜潜匿,有司追捕。”
- 2.
柳车变姓释义:项羽 败亡后,羽 将 季布 为逃避 刘邦 搜捕,隐姓埋名,被人化装置广柳车中,卖给 鲁 朱家 为奴,以藏身避祸。事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因以“柳车变姓”谓为逃避追捕而潜匿。清 黄宗羲《辞祝年书》:“自最生平,无一善状。仇刃寃赃,钩党飞章,围城狱户,柳车变姓,积尸蹀血,虎穴鲸波。数十年野葛之味,岂止一尺。”
- 3.
翦发释义:⒈修剪头发。 原为古代成童之礼。《礼记·内则》:“三月之末,择日翦髮为鬌,男角女羈,否则男左女右。”《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翦髮。”⒉指剃去头发,出家为僧。《陈书·王质传》:“景 军至京师,质 不战而溃,乃翦髮为桑门,潜匿人间。”⒊见“翦髮待宾”。
- 4.
诡迹释义:潜匿踪迹。
- 5.
防拏释义:防备和捉拿。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新译英国政府刊布中国革命蓝皮书》:“瑞澂 电奏,探知革党潜匿於 武昌,定期十九日夜间起事,正飭防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