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迁吏 迁吏的意思
qiān

迁吏

简体迁吏
繁体遷吏
拼音qiān lì
注音ㄑㄧㄢ ㄌ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iān,(1)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组词】:迁居。迁移。迁徙。(2) 变动,转变。【组词】:变迁。迁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迁延(拖延)。迁怒。事过境迁。(3) 贬谪,放逐。【例句】:迁谪(贬官远地)。迁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4)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组词】:升迁。

lì,(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组词】:吏治。官吏。(2) 旧指小公务员。【组词】: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基本含义

指官员晋升或调动职位。

迁吏的意思

迁吏 [qiān lì]

1. 被迁谪流放之官吏。

迁吏 引证解释

⒈ 被迁谪流放之官吏。

唐 胡曾 《谢赐钱启》:“谁知 牛鐸 又以 山东 藩镇、 江表 节廉,悉用竖儒,皆除迁吏。”
清 吴伟业 《送纯祜兄浙中藩幕》诗:“官非迁吏傲,客岂故侯轻?”


迁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台释义:⒈尚书省。《南齐书·王思远传》:“建武 中,迁吏部郎。思远 以从兄 晏 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臺权要之职,上表固让。”⒉指御史台。《元史·百官志二》:“江南 诸道行御史臺,设官品秩同内臺。至元 十四年始置 江南 行御史臺于 扬州,寻徙 杭州,又徙 江州。二十三年迁于 建康,以监临东南诸省,统制各道宪司,而总诸内臺。”
    • 2.
      南曹释义:⒈唐 代吏部的属官。 由员外郎一人充任,负责审核官吏的档案和政绩,并向上级呈报,以为升迁的依据。唐 韩愈《送灵师》诗:“手持南曹叙,字重青瑶鐫。”亦指南曹官署。《新唐书·韩滉传》:“三迁吏部员外郎。性强直,明吏事,莅南曹五年,簿最详緻。”宋 钱易《南部新书》丙:“唐制,员外郎一人判南曹。在 曹选街 之南,故曰南曹。”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新唐书·职官志二》、《唐会要·吏部员外郎》。⒉泛指 明 代留都 南京 各部的官员。明 李东阳《送尚书黄公之南京户部》诗:“早听仙履下星辰,帝遣南曹属重臣。”
    • 3.
      吏部郎释义:古官名。 东汉 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或称为“吏部郎”。后代因之。《晋书·毕卓传》:“太兴 末,为吏部郎。”《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上赏 谢朓 之功,迁尚书吏部郎。”胡三省 注:“《唐六典》曰:吏部郎,职在选举。魏 晋 用人,妙於时选,其诸曹郎功高者,迁吏部郎,歷代品秩皆高於诸曹郎。”
    • 4.
      峻迁释义:高升;升迁。 宋 陈师道《回交代书》:“方圣君侧席之求,乃贤者汇征之会,佇膺严召,即庆峻迁。”明 沉德符《野获编·徵梦·仪铭袁宗皋》:“世宗 入绍,则已滞藩邸三十年矣。峻迁吏部左侍郎。”
    • 5.
      市曹释义:市内商业集中之处。 古代常于此处决人犯。《魏书·常山王遵传》:“迁吏部尚书,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餘受职各有差,天下号曰‘市曹’。”宋 朱熹《知南康榜文》:“右出榜 星子、都昌、建昌县 并市曹,晓諭管下士民父老等,请详前项事理,逐一遵禀。”宋 朱熹《知南康榜文》:“切幸特赐开諭,及榜示市曹,仰居民知委。”《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押赴市曹,行刑示众。”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潘锡三,汉 人也,以其为汉奸,故立即斩首市曹。”
    • 6.
      铨管释义:⒈亦作“銓筦”。对人才进行品量和管理。《晋书·阮放传》:“迁吏部郎,在銓管之任,甚其称绩。”唐中宗 赵皇后 等《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当熊让輦愧前芳,再司銓筦恩可忘。”宋 司马光《送田校理知晋州》诗:“銓筦萃贤豪,夫君主剧曹。”⒉指掌管选拔人才的职位。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怨怒》:“其在銓管也,用僕为京兆掾。”宋 欧阳修《与韩忠献王书》:“见日,便乞 蒲 同。朝旨俾留,遂领銓筦。”

迁吏(qian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迁吏是什么意思 迁吏读音 怎么读 迁吏,拼音是qiān lì,迁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迁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