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篮 [tí lán]
1. 有提梁的篮子。
英[basket;]
提篮 引证解释
⒈ 有提梁的篮子。
引鲁迅 《而已集·再谈香港》:“其次是看提篮,有一个包着七元大洋的纸包,打开来数了一回。”
冰心 《寄小读者》五:“她们带着好几个提篮,内中一个满圈着小鸡。”
国语词典
提篮 [tí lán]
⒈ 小巧有提把,便于提携的篮子。
例如:「卖花的女孩,提篮里装满著各色的鲜花。」
⒉ 提著篮子。
例如:「看著她提篮上街,渐行渐远。」
提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剌释义:⒈助词。用于语尾,以加强语气。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怕曲儿捻到风流处,教普天下颠不剌的浪儿每许。”元 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对门间壁,都有些酸辣气味,只是俺一家儿淡不剌的。”清 洪昇《长生殿·弹词》:“破不剌 马嵬 驛舍,冷清清佛堂倒斜。”⒉助词。亦作“不倈”。表转接语气。元 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我怨感,我合哽咽;不剌你啼哭,你为甚迭?”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我敢搠碎你口中牙,不剌这是你家里説话。”元 石德玉《秋胡戏妻》第四折:“那佳人可承当,不倈我提篮去采桑。”⒊助词。亦
- 2.
小卖释义:⒈饭馆中不成桌的、分量少的菜:应时小卖。⒉做小买卖:提篮小卖。
- 3.
提兜释义:方言。 即提篮。或指有提梁的袋。沙汀《堰沟边》:“他从文件柜上取来一个小小的、做工细致的提兜。”艾芜《都市的忧郁》:“他起初同贫民区的孩子,各人提个提兜,终天在垃圾堆上寻找煤渣子。”参见“提篮”。
- 4.
柳编释义:用柳条编制的工艺品,如果篮、提篮、食品筐等。
- 5.
竹编释义: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如果盒、提篮等。
- 6.
考篮释义:科举时代考生用以盛文具、食物的提篮。
- 7.
草帽缏释义:用麦秆一类东西编成的扁平的带子,是做草帽、提篮、扇子等的材料。也作草帽辫。
- 8.
草编释义:⒈一种民间手工艺,用玉米苞叶、小麦茎、龙须草、金丝草等编成提篮、果盒、杯套、帽子、拖鞋、枕席等。⒉用这种工艺制成的产品。
- 9.
草缏释义:亦称“草辫”。 用麦秆之类编成的扁平的带子,为制草帽、提篮、扇子等草制品的材料。
- 10.
逼汗草释义:香草名。散发的香气能驱除汗液气味。清 余怀《板桥杂记·雅游》:“裙屐少年,油头半臂,至日亭午,则提篮挈榼,高声唱卖逼汗草、茉莉花。”
- 11.
黄草释义:⒈草名。 荩草的别称。多用于编织生活用品。唐 白居易《昼寝》诗:“坐整日单衣,起穿黄草屨。”宋 叶适《故大宗丞兼权度支郎官高公墓志铭》:“常穿黄草屨,刺白篾艇,往来田间。”《文汇报》23:“上海市 的 嘉定县 是著名的‘黄草之乡’。这里出产的在国内外市场素享盛誉的黄草织品,从人们日常穿戴的草帽、拖鞋,到一般家庭中使用的提篮、杯套、盆垫、糖果盒等,品种繁多,花色新颖,工艺精细,别具一格。”⒉草名。艾草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