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劝导 劝导的意思
quàndǎo

劝导

简体劝导
繁体勸導
拼音quàn dǎo
注音ㄑㄨㄢˋ ㄉㄠ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uàn,(1) 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组词】:劝说。劝解(jiě)。劝导。劝教(jiào)。劝谏。劝慰。劝戒。劝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2) 勉励。【组词】:劝勉。劝学。劝业。劝善。

dǎo,(1) 指引,带领。【组词】:领导。引导。向导(引路的人)。倡导。推导。导引。导游。导向。导师。导言。(2) 传引,传向。【组词】:传导。导热。导致(引起)。(3) 启发。【组词】:开导。教导。因势利导。

基本含义

劝导指引导、开导他人,使其改正错误或做出正确的选择。

劝导的意思

劝导 [quàn dǎo]

1. 鼓励引导;规劝开导。

耐心劝导。

[try to persuade; advise;]

劝导 引证解释

⒈ 鼓励引导;规劝开导。

《三国志·蜀志·吕乂传》:“乂 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餘口。”
《北史·长孙俭传》:“俭 殷勤劝导,风俗大革。”
《红楼梦》第三六回:“或如 寳釵 辈有时见机劝导,反生起气来。”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三章:“我在生活里不能缺少你对我的鼓励、安慰、批评和劝导。”


国语词典

劝导 [quàn dǎo]

⒈ 规劝开导。也作「劝诱」。

《三国志·卷三九·蜀书·吕乂传》:「乂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余口。」
《程乙本红楼梦·第三六回》:「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劝导,反生起气来。」


劝导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劝告释义:⒈拿道理说服人,使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再三劝告。⒉希望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而说的话:你要多听听大家的劝告。
    • 2.
      劝解释义:⒈劝导宽解:经过大家劝解,他想通了。 ⒉劝架:从旁劝解。
    • 3.
      劝说释义:劝人做某种事情或使对某种事情表示同意:反复劝说。不听劝说。
    • 4.
      启发释义: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启发性报告。 启发群众的积极性。
    • 5.
      开刀释义:⒈执行斩刑(多见于早期白话):开刀问斩。⒉比喻先从某个方面或某个人下手:为了整顿纪律,领导决定先从迟到、早退现象开刀。⒊医生用医疗器械给病人做手术。
    • 6.
      开导释义:以道理启发劝导:孩子有缺点,还是得耐心开导。
    • 7.
      引导释义:⒈带领;使跟随引导我们通过城市。 ⒉启发;领导党引导他前进。
    • 8.
      疏导释义:⒈使淤塞的水道畅通:疏导河流。 ⒉泛指引导使畅通:疏导交通。对青年人的思想问题,主管部门要善于疏导。
    • 9.
      规劝释义:郑重地劝告,使改正错误:多次规劝,他仍无悔改之意。
    • 10.
      诱导释义:⒈劝诱教导;引导:对学生要多用启发和诱导的方法。这些故事的结局很能诱导观众进行思索。⒉物理学上指感应。⒊大脑皮质中兴奋过程引起抑制过程的加强,或者抑制过程引起兴奋过程的加强。

劝导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压制释义:⒈竭力限制或制止;抑制:不要压制批评。压制不住自己的愤怒。⒉用压的方法制造:压制砖坯。
    • 2.
      反抗释义:用行动反对;抵抗: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 3.
      诱惑释义:诱:劝导,教导:诱导。 诱发。惑:心疑不定使用手段引人使用手段引人使用手段,使人意识模糊而做坏事。

劝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全譬释义:谓多方晓喻劝导。
    • 2.
      劝分释义:劝导人们有无相济。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穡,劝分,此其务也。”杜预 注:“劝分,有无相济。”杨伯峻 注:“劝分者,劝其有储积者分施之也。”《国语·晋语》:“懋穡劝分,省用足财。”韦昭 注:“劝有分无。”元 揭傒斯《逸士陈君墓志铭》:“凶年飢岁,发廩賑贷,不待劝分。”清 黄宗羲《赵州李公救菑记》:“从来救菑之法……曰发仓廪,曰劝分,如此而已。”
    • 3.
      劝勉释义:劝导和勉励:互相劝勉。
    • 4.
      劝导释义:规劝开导:耐心劝导。听从劝导。
    • 5.
      劝率释义:犹劝导。
    • 6.
      劝解释义:⒈劝导宽解:经过大家劝解,他想通了。 ⒉劝架:从旁劝解。
    • 7.
      劝赞释义:犹劝导;宣扬。
    • 8.
      叠次释义:⒈亦作“迭次”。⒉犹历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周锡能伏闻天父皇上帝指出叠次真情,自知奸心难隐,果是天眼恢恢,真神难欺。”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既论清政府叠次上諭所云,试问鄂军起义之力,彰德高卧之力乎?”⒊曡次:屡次,多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案档案》:“经职父曡次推诚剴切劝导,晓以大义,各兵队等始亦颇为感动。”
    • 9.
      告导释义:犹劝导。劝告诱导。
    • 10.
      哭谏释义:用哭的方式来劝导某人。
    • 11.
      导谕释义:劝导晓谕。
    • 12.
      开导释义:以道理启发劝导:孩子有缺点,还是得耐心开导。
    • 13.
      开谕释义:亦作“开喻”。启发解说;劝告。《三国志·蜀志·吕乂传》:“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姦巧非一。乂 到宫,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餘口。”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诸王有疾,上輒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形忧於色,左右或开諭进食,上曰:‘弟兄,吾手足也。手足不理,吾身废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樊 入室,开諭万端,女终不听。”
    • 14.
      感化释义: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劝导,使人的思想、行为逐渐向好的方面变化:感化失足者。
    • 15.
      曡次释义:屡次,多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案档案》:“经职父曡次推诚剴切劝导,晓以大义,各兵队等始亦颇为感动。”
    • 16.
      漏脱释义:⒈遗漏;脱落。《后汉书·独行传序》:“庶备诸闕文,纪志漏脱云尔。”《南史·吴喜传》:“演之 尝作让表,未奏失本,喜 经一见即写,无所漏脱。”⒉脱逃;逃亡。《三国志·蜀志·吕乂传》:“乂 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餘口。”《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不杀尽此辈,何以为人!但只是既不晓得其人,若不精细,必有漏脱。”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邢子仪》:“徐鸿儒 诛后,杨 幸漏脱,遂挟术以遨。”
    • 17.
      现身説法释义:⒈原谓佛、菩萨显示种种化身宣说佛法。《楞严经》卷六:“我於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説法,令其成就。”《景德传灯录·释迦牟尼佛》:“亦於十方界中现身説法。”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八:“﹝ 徐灵胎 ﹞度曲赠我云:‘端的是菩萨重来,现身説法,度尽凡夫。’”⒉比喻用自己的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如今现身説法,就拿我讲,两个指头就轻轻儿的给你提进来了。”茅盾《<清明前后>序》:“这算是开场白。以后。就让登场的人物自己来现身说法。”
    • 18.
      现身说法释义:本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形,向人说法。现比喻用自己的经历遭遇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 19.
      耸劝释义:劝导;警惕自勉。
    • 20.
      苦心婆心释义: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劝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全譬释义:谓多方晓喻劝导。
    • 2.
      劝分释义:劝导人们有无相济。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穡,劝分,此其务也。”杜预 注:“劝分,有无相济。”杨伯峻 注:“劝分者,劝其有储积者分施之也。”《国语·晋语》:“懋穡劝分,省用足财。”韦昭 注:“劝有分无。”元 揭傒斯《逸士陈君墓志铭》:“凶年飢岁,发廩賑贷,不待劝分。”清 黄宗羲《赵州李公救菑记》:“从来救菑之法……曰发仓廪,曰劝分,如此而已。”
    • 3.
      劝勉释义:劝导和勉励:互相劝勉。
    • 4.
      劝导释义:规劝开导:耐心劝导。听从劝导。
    • 5.
      劝率释义:犹劝导。
    • 6.
      劝解释义:⒈劝导宽解:经过大家劝解,他想通了。 ⒉劝架:从旁劝解。
    • 7.
      劝赞释义:犹劝导;宣扬。
    • 8.
      叠次释义:⒈亦作“迭次”。⒉犹历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周锡能伏闻天父皇上帝指出叠次真情,自知奸心难隐,果是天眼恢恢,真神难欺。”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既论清政府叠次上諭所云,试问鄂军起义之力,彰德高卧之力乎?”⒊曡次:屡次,多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案档案》:“经职父曡次推诚剴切劝导,晓以大义,各兵队等始亦颇为感动。”
    • 9.
      告导释义:犹劝导。劝告诱导。
    • 10.
      哭谏释义:用哭的方式来劝导某人。
    • 11.
      导谕释义:劝导晓谕。
    • 12.
      开导释义:以道理启发劝导:孩子有缺点,还是得耐心开导。
    • 13.
      开谕释义:亦作“开喻”。启发解说;劝告。《三国志·蜀志·吕乂传》:“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姦巧非一。乂 到宫,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餘口。”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诸王有疾,上輒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形忧於色,左右或开諭进食,上曰:‘弟兄,吾手足也。手足不理,吾身废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樊 入室,开諭万端,女终不听。”
    • 14.
      感化释义: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劝导,使人的思想、行为逐渐向好的方面变化:感化失足者。
    • 15.
      曡次释义:屡次,多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案档案》:“经职父曡次推诚剴切劝导,晓以大义,各兵队等始亦颇为感动。”
    • 16.
      漏脱释义:⒈遗漏;脱落。《后汉书·独行传序》:“庶备诸闕文,纪志漏脱云尔。”《南史·吴喜传》:“演之 尝作让表,未奏失本,喜 经一见即写,无所漏脱。”⒉脱逃;逃亡。《三国志·蜀志·吕乂传》:“乂 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餘口。”《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不杀尽此辈,何以为人!但只是既不晓得其人,若不精细,必有漏脱。”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邢子仪》:“徐鸿儒 诛后,杨 幸漏脱,遂挟术以遨。”
    • 17.
      现身説法释义:⒈原谓佛、菩萨显示种种化身宣说佛法。《楞严经》卷六:“我於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説法,令其成就。”《景德传灯录·释迦牟尼佛》:“亦於十方界中现身説法。”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八:“﹝ 徐灵胎 ﹞度曲赠我云:‘端的是菩萨重来,现身説法,度尽凡夫。’”⒉比喻用自己的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如今现身説法,就拿我讲,两个指头就轻轻儿的给你提进来了。”茅盾《<清明前后>序》:“这算是开场白。以后。就让登场的人物自己来现身说法。”
    • 18.
      现身说法释义:本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形,向人说法。现比喻用自己的经历遭遇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 19.
      耸劝释义:劝导;警惕自勉。
    • 20.
      苦心婆心释义: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劝导造句

1.你怎么能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充耳不闻呢?

2.你怎能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充耳不闻呢?

3.小丽对老师的劝导和同学的意见置若罔闻。

4.你都做错事了,我们这样苦口婆心地劝导,你还不听?

5.妈妈语重心长地劝导我要好好学习。

6.对于那些不认真学习的同学,要耐心劝导

7.几个同学耐心地劝导他,使他渐渐醒悟过来。

8.对待朋友的消极悲观,应当以谆谆善诱的方式来进行劝导

9.通过朋友的劝导后小明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刚才的行为差点成了别人的笑柄。

10.他常苦口婆心地劝导我要好好学习。

劝导(quand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劝导是什么意思 劝导读音 怎么读 劝导,拼音是quàn dǎo,劝导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劝导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