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 [yú shùn]
1. 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因其先国于虞,故称虞舜。为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虞舜 引证解释
⒈ 上古五帝之一。姓 姚,名 重华,因其先国于 虞,故称 虞舜。为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引《书·尧典》:“师锡帝曰:有鰥在下,曰 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 象 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姦。”
《史记·五帝本纪》:“虞舜 者,名曰 重华。”
司马贞 索隐:“虞,国名…… 舜,謚也。”
张守节 正义:“瞽叟 姓 嬀。妻曰 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 舜 於 姚墟,故姓 姚。目重瞳子,故曰 重华。”
国语词典
虞舜 [yú shùn]
⒈ 上古帝王舜的称号。姓姚,名重华。因建国于虞,故称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尧用之,使摄位三十年,后受禅为天子,都于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县)。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于苍梧之野。传位于禹。
虞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宗释义:⒈指黄帝、唐尧、虞舜。 ⒉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2.
三皇五帝释义: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说法不一,通常称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或者称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Dìkù)、唐尧、虞舜。
- 3.
丛云释义:⒈聚集的云。 ⒉指虞舜所作《卿云歌》。语本《尚书大传》卷一下:“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於时八风循通,卿云藂藂。”藂,同“丛”。
- 4.
二十四孝释义:指古代二十四名尽孝的典型人物。旧传 元 郭守敬 弟 守正 辑 虞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猛、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庾黔娄、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王褒、丁兰、孟宗、黄庭坚 等二十四人孝行,成《二十四孝》一书。
- 5.
二帝释义:⒈指 唐尧 与 虞舜。 《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唐 孔颖达 疏:“此 禹 能以文德教命布陈於四海,又能敬承 尧 舜,外布四海,内承二帝,言其道周备。”宋 范仲淹《明堂赋》:“暨二帝之述焉,合五府而祭矣。”明 袁宏道《志别种山阁作》诗:“作用笑三家,功德卑二帝。”⒉指 晋怀帝 与 晋愍帝。《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二帝失尊,山陵无所。”吕向 注:“二帝谓 愍 怀。怀帝 为 刘曜 所虏,愍帝 为 刘粲 所虏。”⒊指 宋徽宗 与 宋钦宗。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三十一年十月》:“
- 6.
二帝三王释义:指 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或 周武王)。
- 7.
云韶释义:⒈黄帝《云门》乐和虞舜《大韶》乐的并称。后泛指宫廷音乐。⒉泛指美妙的乐曲。⒊指云韶院。
- 8.
五家释义:⒈五户。古代以为户籍编制的基层单位。周 代以五家为一比,春秋 时 齐国 管仲 以五家为一轨。《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管子·小匡》:“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⒉指 黄帝、高阳、高辛、唐尧、虞舜 五帝。《史记·天官书论》:“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张守节 正义:“五家,黄帝、高阳、高辛、唐 虞、尧 舜 也。”⒊指 黄帝、颛顼、夏、殷、周 五代的历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异,维 太初 之元论。”张守节 正义:“五家谓 黄
- 9.
典职释义:掌管政事。《史记·伯夷列传》:“尧 将逊位,让於 虞舜,舜 禹 之閒,岳牧咸荐,乃试之於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后汉书·章帝纪》:“司空 融 典职六年,勤劳不怠。”
- 10.
凤韶释义:相传为 虞舜 时的乐曲。泛指帝王宫殿上的音乐。宋 元绛《勾合曲》:“宜按《凤韶》之奏,载賡《鱼藻》之歌。”元 丁鹤年《自咏》之三:“《凤韶》九奏黄金殿,鹤驾三朝白玉臺。”
- 11.
列圣释义:⒈指历代帝王;诸皇帝。《文选·左思<魏都赋>》:“且 魏 地者……列圣之遗尘。”李善 注:“魏 地,毕昴之分野,虞舜 及 禹 所都之地。”唐 元稹《颜岘右赞善大夫》:“列圣念功,访求太师之后。”明 叶盛《水东日记·沉简庵词翰品行》:“早年与兄 自乐学士 同在翰林,遭际列圣,荣遇罕比。”清 昭槤《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前殿、后殿均九间,中为穿堂以联前后,繚以周垣,供奉列圣、列后神牌。”⒉谓历代圣人。康有为《礼运注叙》:“天爱群生,赖以不泯,列圣呵护,幸以流传二千五百年。”
- 12.
十二圣释义:古代传说中的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皋陶、商汤、周文王、武王、周公、孔子。
- 13.
十六相释义:即十六族。《左传·文公十八年》:“是以 尧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兇也。”晋 傅玄《晋鼓吹曲·伯益》诗:“伯益 佐 舜 禹,职掌山与川,德侔十六相,思心入无间。”唐 韩愈《贺皇帝即位表》:“举用俊乂,流窜姦邪,虽 虞舜 之去四兇、举十六相,不能过也。”明 唐顺之《廷试策》:“内则九官、十六相以为岳牧之倡,外则四岳、十二牧以任总领之责。”
- 14.
南熏释义:⒈亦作“南熏”。指《南风》歌。相传为 虞舜 所作,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等句。参阅《礼记·乐记》疏引《尸子》、《史记·乐书》集解、《孔子家语·辩乐解》。唐 王维《大同殿赐宴乐敢书即事》诗:“陌上 尧 樽倾北斗,楼前 舜 乐动南薰。”唐 陆龟蒙《杂讽》诗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清 高士奇《己未五日西苑泛舟侍宴恭纪》诗之三:“高张广乐播南薰,宝幄楼船剑佩分。”⒉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唐 邬载《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明 何景明《中元节》诗:“北极犹前日,南
- 15.
卿云释义:⒈即庆云。 一种彩云,古人视为祥瑞。《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 禹 代 虞 事。”《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见,喜气也。”清 赵翼《养疾未愈书感》诗:“岁晚沧江几回首,卿云五色丽高旻。”⒉歌名。传说 虞舜 将禅位给 禹 时和百官一起唱的歌。《尚书大传》卷二:“舜 为宾客而 禹 为主人……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縵縵兮,日月光华,旦復旦兮。’”郑玄 注:“卿,当为‘庆’。”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
- 16.
唐虞释义:唐尧 与 虞舜 的并称。亦指 尧 与 舜 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
- 17.
唐虞之治释义: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 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 18.
夔龙礼乐释义:夔龙:相传为虞舜二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
- 19.
姚姒释义:⒈指虞舜和夏禹。相传舜为姚姓、禹为姒姓。⒉指《尚书》中的《虞书》、《夏书》。
- 20.
孙让释义:辞让。孙,通“逊”。《春秋·昭公二十五年》“公孙于 齐”晋 杜预 注:“讳奔,故曰孙,若自孙让而去位者。”《春秋·庄公元年》“夫人孙于 齐”唐 孔颖达 疏:“昔 帝尧 孙位,以让 虞舜;故假彼美事而为之名,犹孙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