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康德 康德的意思
kāng

康德

简体康德
繁体
拼音kāng dé
注音ㄎㄤ ㄉ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āng,(1) 安宁。【例句】:康乐(lè )。康平。康宁。(2) 空,空虚。【组词】:萝卜康了。(3) 宽阔。【组词】:康庄。康衢(四通八达的大路)。(4) 无病。【组词】:康健。康复。康泰。健康。(5) 丰盛。【组词】:小康。康年。(6) 姓。

dé,(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组词】: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2) 心意,信念。【组词】:一心一德。(3) 恩惠。【组词】: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4) 姓。

基本含义

心情舒畅,安逸自在

康德的意思

康德 [kāng dé]

1. (1724—1804) 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Kant;]


康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可知论释义:认为人不能够认识客观世界或者不能够彻底地认识客观世界的哲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与“可知论”相对。
    • 2.
      五福临门释义:五福含意: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有人简称为寿富康德善。
    • 3.
      康德释义: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他的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承认在人的意识之外的“自在之物”是感觉的对象,但又断言“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认为人们通过先天的主观形式(如时间、空间等)认识的东西已经不是原来“自在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打上主观烙印的“现象”,以此来论证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给信仰留下地盘。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
    • 4.
      拉套子释义:方言。套车运物。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八:“康德 八年,我给你拉套子,我一匹青骡马拴在你马圈里,跟你一匹贼卵子儿马干起仗来。”原注:“套车运物。”
    • 5.
      本体释义:⒈德国哲学家康德唯心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与现象对立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 辩证唯物主义否认现象和本体之间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认为只有尚未认识的东西,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⒉机器、工程等的主要部分。
    • 6.
      殷挚释义:恳切诚挚。 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初七》:“且闻 中国 派驻 英 法 使臣,向皆係有名之人,夙所仰慕,其礼意尤为殷挚。”孙中山《伦敦被难记》七:“康德黎 君挈吾归,相见之悲喜,接待之殷挚,自不待言。”
    • 7.
      溥仪释义:(1906—1967)即宣统帝。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氏,满族。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退位。1917年张勋复辟,拥其复出为帝,仅十二天即告失败。1924年被冯玉祥国民军赶出皇宫,避居天津日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下潜往东北。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任执政,后称皇帝,改元康德。1945年日本投降,被苏联军队俘虏。1950年移交中国政府,1959年获特赦释放,1961年任全国政协委员、文史馆馆员。1967年在北京病故。著有《我的前半生》。
    • 8.
      理性释义:⒈指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的认识。与“感性”相对。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合乎“人性”的称为“理性”。⒊德国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的用语。指通过辩证思维将各种抽象规定综合起来把握事物整体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 9.
      简核释义:⒈亦作“简覈”。核实;审核。《书·吕刑》“五刑不简”孔 传:“不简核,谓不应五刑。”《后汉书·王堂传》:“其宪章朝右,简覈才职,委功曹 陈蕃。”清 薛福成《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且论今日海军,不在骤拓规模,而在简覈名实,不在遽添船砲,而在增练材艺。”⒉简要翔实。《新唐书·吴兢传》:“兢 叙事简核,号良史。”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一·秦中诸志》:“誌以简核为得体,康德涵《武功志》最称於世。”章炳麟《文学说例》:“马 刘 二代,斯类实繁,体若駢枝,语反简覈,岂与夫 苏軾、陈亮 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
    • 10.
      风靡一世释义:同“風行一世”。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八章:“個人主義,漸得勢力,所謂民約説、人權論等,漸風靡一世。”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学界上康德之位置》:“十八世紀之末葉,所謂僞維新思想者,風靡一世。”
康德是什么意思 康德读音 怎么读 康德,拼音是kāng dé,康德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康德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