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歌 [yàn gē]
1. 情歌;恋歌。
英[love songs in old days;]
艳歌 引证解释
⒈ 古乐府《艳歌行》的省称。
引《文选·江淹<望荆山>诗》:“一闻《苦寒》奏,更使《艳歌》伤。”
张铣 注:“《苦寒》、《艳歌》皆古歌曲。”
⒉ 指艳情的诗歌。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若夫艳歌婉孌,怨志詄絶。”
唐 白居易 《长安道》诗:“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清 尤怡 《馆娃宫》诗:“峯顶曾闻置别宫,艳歌娇舞欲无穷。”
国语词典
艳歌 [yàn gē]
⒈ 古乐府艳歌行的省称。
引南朝梁·江淹〈望荆山〉诗:「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⒉ 言情的歌曲。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若夫艳歌婉娈,怨志詄绝,淫辞在曲,正响焉生?」
唐·陆龟蒙〈子夜警歌〉二首之二:「朱口发艳歌,玉指弄娇弦。」
艳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五释义:⒈《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 ”五五相乘为二十五,汉 时因用以代称三年之丧。《隶释·汉堂邑令费凤碑》:“菲五五,縗杖其未除。”《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遭离母忧,五五断仁。”⒉二十五。《鹖冠子·度万》:“五音六律稽从身出,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为岁式。”陆佃 注:“五五,五其音之五也。”《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老臣慺慺,愿国家同祚於 轩辕 之五五,而未及 周文 之二五,用为伊邑。”此谓 黄帝 有子二十五人。⒊以五为行列。《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何尝行》:“飞来双
- 2.
何尝行释义:乐府相和歌辞名。古乐府有《艳歌何尝行》,三国 魏 曹丕 亦有同名之作。均见《乐府诗集》卷三九。
- 3.
大屈释义:亦作“大曲”。弓名。《左传·昭公七年》:“楚子 享公于 新臺,使长鬣者相,好以大屈。”杜预 注:“大屈,弓名。”孔颖达 疏:“《鲁连书》曰:‘楚子 享 鲁侯 於 章华 之臺,与大曲之弓,既而悔之。蔿啟彊 见 鲁侯,鲁侯 归之。’大屈即大曲也。”南朝 梁 简文帝《艳歌篇十八韵》:“左把苏合弹,旁持大屈弓。”一说大屈为宝金,可以为剑。见《史记·鲁周公世家》“赐 昭公 寳器”裴駰 集解引 服虔 说。
- 4.
弹雀释义:⒈射雀。《论衡·书解》:“蛢弹雀则失鷜,射鹊则失鴈。”南朝 陈 张正见《艳歌行》:“调鹰向新市,弹雀往 睢阳。”⒉《庄子·让王》:“今且有人於此,以 随侯 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后以“弹雀”比喻轻重倒置、得不偿失的行动。清 黄宗羲《<淮安戴氏家谱>序》:“天下之书,最不可信者有二:郡县之誌也,氏族之谱也。郡县之誌,狐貉口中之姓氏,子孙必欲探而出之,始以贿赂,继之哃喝。董狐、南史 之笔,岂忍弹雀?”
- 5.
艳歌行释义:古乐府曲名。 简称艳歌。
- 6.
诲淫释义:引诱别人产生淫欲。 宋 陈善《扪虱新话·诗人多寓意于酒妇人》:“黄鲁直 初作艳歌小词,道人 法秀,谓其以笔墨诲淫,於我法中,当堕泥犁之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又《书所见》云,‘料来不少芸香气,可惜狂生在上风’之类,不知他怎么都选在报纸上面。据我看来,这等要算是诲淫之作呢。”
- 7.
躇踌释义:⒈留恋徘徊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何尝行》:“躇踌顾羣侣,泪下不自知。”清 洪昇《长生殿·尸解》:“你看,宫花都是断肠枝,帘幕无人窣地垂,行到画屏迴合处,分明釵盒奉恩时。躇踌,往日风流。”⒉反复思考,斟酌。《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编造中国新语凡例》:“字母宽狭不伦,字体长短不一,排列之际,颇费躇踌。”
- 8.
鹊血释义:南朝 梁 简文帝《艳歌篇》:“控弦因鹊血,挽彊用牛螉。 ”后即以“鹊血”指良弓。
- 9.
黄口儿释义:⒈幼儿。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东门行》:“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三国 魏 曹丕《艳歌何尝行》:“上慙仓浪之天,下顾黄口小儿。”《鸥陂渔话》卷五引 清 刘书樵《杂诗》:“上有白髮亲,妾当罗酒浆。下有黄口儿,妾为製衣裳。”⒉指年轻无知。清 周亮工《盛此公传》:“屈其二十年鋭往之气,頫而与邑之黄口儿,扶掖彳亍,旅进旅退。”⒊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