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兵卫 兵卫的意思
bīngwèi

兵卫

简体兵卫
繁体兵衛
拼音bīng wèi
注音ㄅ一ㄥ 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wèi,(1) 保护,防护。【组词】:保卫。捍卫。卫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卫卫士”)。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卫冕。(2) 防护人员。【组词】:警卫。后卫。(3) 古代称驴。【例句】:“策双卫来迎”。(4)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例句】:威海卫(在山东省)。(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6) 姓。

基本含义

指守卫军营的士兵或警卫。

兵卫的意思

兵卫 [bīng wèi]

1. 士兵和守卫之具。亦指防卫。

兵卫 引证解释

⒈ 士兵和守卫之具。亦指防卫。 《战国策·韩策二》:“臣之仇, 韩 相 韩傀。

傀 又 韩君 之季父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汉书·齐悼惠王刘肥传》:“勃 请为君将兵卫卫王。”
颜师古 注:“谓将兵及卫守之具。”
唐 宋之问 《秋莲赋》:“君门閟兮九重,兵卫儼兮千列。”
明 林富 《重锓<诚意伯刘公文集>序》:“当天下甫定之初,首諗滞狱,倡立兵卫。”


兵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番仗释义:值班的兵卫。
    • 2.
      亲军释义:犹亲兵。《新唐书·兵志》:“乾寧 元年……又詔诸王閲亲军,收拾神策亡散,得数万。”《辽史·兵卫志中》:“汉武帝 多行幸之事,置期门、佽飞、羽林之目,天子始有亲军。”清 孙致弥《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龙虎亲军三十万,登坛空想 霍嫖姚。”
    • 3.
      仗下释义:⒈谓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隋书·麦铁仗传》:“尚书 蔡徵 ……於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詔书与 南徐州 刺史,铁杖 出应募,齎勑而往。”宋 苏轼《太皇太后阁春帖子词》之三:“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⒉借指朝堂。《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甲辰,同修起居注 王存 言:‘古者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唐 贞观 初,仗下议政事,起居郎执笔记於前,史官随之,其后或修或废。’”
    • 4.
      全仗释义:⒈全部的仪仗兵卫。⒉应酬语。谓完全依靠。
    • 5.
      四京释义:⒈唐 代以 长安(中京)、洛阳(东京)、太原(北京)、凤翔(西京)为四京。 《新唐书·肃宗纪》:“上元 二年……停四京号。”⒉宋 代以 开封府(东京)、河南府(西京)、应天府(南京)、大名府(北京)为四京。《宋史·徽宗纪一》:“己酉,降德音于四京,减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清 沉树本《游汴城宋宫故址》诗:“杜 家留守真鸡狗,草草南归失四京。”⒊辽 代以 临潢府(上京)、辽阳府(东京)、析津府(南京)、大同府(西京)为四京。《辽史·兵卫志下》:“太宗 定 晋,晋 主 石敬瑭 来献十六城,乃定四京,改皇都为
    • 6.
      国成释义:犹国均。国家政务的权柄。《诗·小雅·节南山》:“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毛 传:“成,平也。”郑玄 笺:“观此君臣,谁能持国之平乎,言无有也。”孔颖达 疏:“谁秉国成,言君臣不能持国平也。”陈奂 传疏:“秉国成,犹云秉国均也。”宋 曾巩《蒲宗孟制妻陈氏封河东郡夫人》:“惟时哲辅进秉国成。”清 黄宗羲《董公墓志铭》:“孙 熊 二公皆书生,不知兵,迎 方 王 二师,拱手而授之国成,凡原设营兵卫军,俱隶 方 王。”《明史·刘宗周传》:“呜呼,八年之间,谁秉国成,而至於是!”
    • 7.
      官省释义:犹宫禁。皇帝居住的处所。三国 魏 曹植《<东征赋>序》:“建安 十九年,王师东征 吴 寇,余典禁兵卫官省。”
    • 8.
      屯卫释义:⒈驻兵守卫。⒉指兵卫之所。⒊隋唐时禁卫军的一种。
    • 9.
      打草谷释义:契丹 官兵以牧马为名,四出劫掠,充为军饷,俗称打草谷。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德光 已灭 晋,遣其部族酋豪……括借天下钱帛以赏军。胡兵人马不给粮草,遣数千骑分出四野,刼掠人民,号为‘打草穀’。”《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赵延寿 请给上国兵廩食。契丹 主曰:‘吾国无此法。’乃纵胡骑四出,以牧马为名,分番剽掠,谓之‘打草穀’。”参阅《辽史·兵卫志上》。
    • 10.
      禁兵释义:⒈帝王宫中御用的武器。《汉书·佞幸传·董贤》:“下至 贤 家僮僕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寳。”汉 张衡《西京赋》:“武库禁兵,设在兰錡。”⒉犹禁军。三国 魏 曹植《东征赋》序:“建安 十九年,王师东征 吴 寇,余典禁兵卫宫省。”《宋书·天文志四》:“索头 攻略 青、冀、兖 三州,禁兵大出。”宋 欧阳修《原弊》:“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僱人荷之。”《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宫墙下站满了手持戟戈的禁兵。”
    • 11.
      糺辖释义:糺军统辖。《辽史·兵卫志上》:“天赞 元年,以户口滋繁,糺辖疎远,分 北大浓兀 为二部,立两节度以统之。”《辽史·国语解》:“糺,军名。辖者,管束之义。”
    • 12.
      舆卫释义:⒈车舆与卫士。⒉泛指兵卫。
    • 13.
      郊赉释义:古帝王举行郊祭时给予臣下的赏赐。宋 苏轼《上圜丘合祭六议札子》:“天子出郊,兵卫不可简省。大輅一动,必有赏赐。今三年一郊,倾絶帑藏,犹恐不足,郊賚之外,岂可復加!”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王荆公 以为两府郊賚不多,减之未足以富国。”
    • 14.
      重闭释义:⒈特指墓葬节俭不被发掘。重在葬而得安,故称。《吕氏春秋·节丧》:“以生人之心为死者虑也,莫如无动,莫如无发。无发无动,莫如无有可利,则此之谓重闭。”高诱 注:“无有可利,若 杨王孙 倮葬,人不发掘,不见动摇,谓之重闭也。”⒉重重关闭。谓防护严密。《左传·成公八年》:“勇夫重闭,况国乎!”《礼记·月令》:“﹝仲冬之月﹞申宫令,审门閭,谨房屋,必重闭。”孔颖达 疏:“远者谓之门閭,近者谓之房室,皆有内外门户,必重叠闭之。”《隋书·卫玄传》:“出入须有兵卫,坐卧恒宜自牢,勇夫重闭,此其义也。”清 钱谦益《清流关

兵卫(bingwe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兵卫是什么意思 兵卫读音 怎么读 兵卫,拼音是bīng wèi,兵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兵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