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诚意 诚意的意思
chéng

诚意

简体诚意
繁体誠意
拼音chéng yì
注音ㄔㄥˊ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éng,(1) 真心。【组词】:诚恳。诚朴。诚实。诚挚。忠诚。心悦诚服。(2) 实在,的确。【组词】:诚然。诚有此事。

yì,(1) 心思。【组词】: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2) 心愿,愿望。【组词】: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组词】:春意。诗意。惬意。情意。意境。(4) 料想,猜想。【组词】:意料。意想。意外。

基本含义

[释义]
(名)诚恳的心意,多用于书面语。
[构成]
偏正式:诚(意
[例句]
用实际行动来表示诚意。(作宾语)
[同义]
真心、诚心

诚意的意思

诚意 [chéng yì]

1. 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

没有诚意。

[sincerity; good faith;]

诚意 引证解释

⒈ 使心志真诚。

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 韩愈 《原道》:“然则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先生教人,自致知至於知止,诚意至於平天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大学扼要在诚意诚意扼要在慎独。”

⒉ 心意真诚。

《太平广记》卷一九六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贾人妻》:“因诚意与言,气甚相得。”

⒊ 指真诚的心意。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正月日具位某,谨脩诚意,奉书於 夏国 大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沉简庵词翰品行》:“先生端厚谨恪,好奬借后进,皆出诚意,而取与则甚严。”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但是敌人对谈判并无诚意,仍继续加强准备,补充兵员。”


国语词典

诚意 [chéng yì]

⒈ 心意诚恳。

如:「他很有诚意的邀大家一起去。」

真心 诚心


诚意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忠心释义:忠诚的心:忠心耿耿。赤胆忠心。
    • 2.
      由衷释义:出于本心:由衷之言。言不由衷。表示由衷的感激。
    • 3.
      真心释义:真实的心意:真心话。 真心实意。
    • 4.
      至心释义:最诚挚之心;诚心。
    • 5.
      诚心释义:⒈诚恳的心意:一片诚心。⒉诚恳:我们诚心向您求教。
    • 6.
      赤心释义:红心。比喻真诚,忠贞:赤心待人。赤心报国。

诚意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假意释义:⒈虚假的心意:虚情假意。⒉故意(表现或做出):他假意笑着问:“刚来的这位是谁呢?”

诚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则释义:⒈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汉 王充《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⒉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诚之尤也。”《西游记》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烦恼时,即
    • 2.
      一片志诚释义:一片诚意。
    • 3.
      一秉虔诚释义:指诚心诚意。
    • 4.
      三顾释义:⒈指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访聘诸葛亮。 ⒉泛指一再顾访或诚意邀请。
    • 5.
      三顾草庐释义: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 6.
      不证自明释义:公理是根据事实得出的结论不用证明,有的也无法证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7.
      中体西用释义: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 8.
      乃诚释义:诚意;忠诚。
    • 9.
      以诚相待释义:诚心实意地对待别人,就是以诚恳、诚实、诚意对待别人。
    • 10.
      伟略释义:宏伟的谋略。明 杨守陈《重锓诚意伯文集序》:“其讜言谹议,牖道天衷;伟略奇谋,指授羣帅者,鼎彝勒之,汗青书之,四方尚能道之。”清 叶廷琯《吹网录·石林奏议宋本》:“自 建炎 绍兴 以后,出入中外二十年间,伟略英謨,已灿然具备於是集。”欧阳山《三家巷》八:“我看还是大家努力仕途,发抒伟略,凭着咱们的才干,掌握着政府的实权,把 中国 造成世界一等强国,恐怕容易得多。”
    • 11.
      作黍释义:做黍米饭。语出《论语·微子》:“杀鸡为黍而食之。”后以“作黍”为备家常饭诚意待客之谦称。
    • 12.
      修诚释义:表明诚意。
    • 13.
      倒履相迎释义:急急忙忙地倒穿鞋子出来迎接宾客。喻热情迎接宾客,也说明对待朋友的热情和一片诚意。
    • 14.
      六嬖释义:谓 春秋 时 齐桓公 所宠幸的六个姬妾:长卫姬、少卫姬、郑姬、葛嬴、密姬、宋华子。桓公 死,六姬之子争立,酿成 齐国 内乱。见《左传·僖公十七年》。宋 苏轼《东坡志林·七德八戒》:“大哉,管仲 之相 桓公 也……恨其不学道,不自诚意正身以刑其国,使家有三归之病而国有六嬖之祸,故 桓公 不王,而 孔子 小之。”宋 岳珂《桯史·馆娃浯溪》:“齐 有六嬖,威公 以兴,正而不譎,圣人称焉。”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三》:“不然,三归之卿,岂能禁六嬖之霸?”
    • 15.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释义: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16.
      凝悃释义:真诚,诚意。
    • 17.
      刘基释义:(1311—1375)明初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中进士,弃官归隐,著《郁离子》。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和兵法,善诗文。著有《诚意伯文集》。
    • 18.
      匮盟释义:谓缺乏诚意的盟会。 《左传·成公二年》:“十一月,公及 楚 公子婴齐、蔡侯、许男、秦 右大夫 説、宋 华元、陈 公孙寧、卫 孙良夫、郑 公子去疾 及 齐国 之大夫盟于 蜀。卿不书,匱盟也。於是乎畏 晋 而窃与 楚 盟,故曰‘匱盟’。”杜预 注:“匱,乏也。”孔颖达 疏:“私窃为盟,盟终不固,此盟是匱乏之道也。”一说,谲诡权诈之意。见 清 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 19.
      匹休释义:媲美;比配。《书·洛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 匹 休。”孔 传:“其作 周 以配天之美。”明 罗敬汝《<覆瓿集>序》:“﹝ 刘先生 伯温 ﹞卒拜 诚意伯,盖匹休 伊 吕 者几二十年。”明 杨慎《升庵诗话》卷四:“宋 诗信不及 唐,然其中岂无可匹休者,在选者之眼力耳。”
    • 20.
      千金买马骨释义:指做任何事都应该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诚意。

诚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则释义:⒈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汉 王充《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⒉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诚之尤也。”《西游记》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烦恼时,即
    • 2.
      一片志诚释义:一片诚意。
    • 3.
      一秉虔诚释义:指诚心诚意。
    • 4.
      三顾释义:⒈指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访聘诸葛亮。 ⒉泛指一再顾访或诚意邀请。
    • 5.
      三顾草庐释义: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 6.
      不证自明释义:公理是根据事实得出的结论不用证明,有的也无法证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7.
      中体西用释义: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 8.
      乃诚释义:诚意;忠诚。
    • 9.
      以诚相待释义:诚心实意地对待别人,就是以诚恳、诚实、诚意对待别人。
    • 10.
      伟略释义:宏伟的谋略。明 杨守陈《重锓诚意伯文集序》:“其讜言谹议,牖道天衷;伟略奇谋,指授羣帅者,鼎彝勒之,汗青书之,四方尚能道之。”清 叶廷琯《吹网录·石林奏议宋本》:“自 建炎 绍兴 以后,出入中外二十年间,伟略英謨,已灿然具备於是集。”欧阳山《三家巷》八:“我看还是大家努力仕途,发抒伟略,凭着咱们的才干,掌握着政府的实权,把 中国 造成世界一等强国,恐怕容易得多。”
    • 11.
      作黍释义:做黍米饭。语出《论语·微子》:“杀鸡为黍而食之。”后以“作黍”为备家常饭诚意待客之谦称。
    • 12.
      修诚释义:表明诚意。
    • 13.
      倒履相迎释义:急急忙忙地倒穿鞋子出来迎接宾客。喻热情迎接宾客,也说明对待朋友的热情和一片诚意。
    • 14.
      六嬖释义:谓 春秋 时 齐桓公 所宠幸的六个姬妾:长卫姬、少卫姬、郑姬、葛嬴、密姬、宋华子。桓公 死,六姬之子争立,酿成 齐国 内乱。见《左传·僖公十七年》。宋 苏轼《东坡志林·七德八戒》:“大哉,管仲 之相 桓公 也……恨其不学道,不自诚意正身以刑其国,使家有三归之病而国有六嬖之祸,故 桓公 不王,而 孔子 小之。”宋 岳珂《桯史·馆娃浯溪》:“齐 有六嬖,威公 以兴,正而不譎,圣人称焉。”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三》:“不然,三归之卿,岂能禁六嬖之霸?”
    • 15.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释义: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16.
      凝悃释义:真诚,诚意。
    • 17.
      刘基释义:(1311—1375)明初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中进士,弃官归隐,著《郁离子》。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和兵法,善诗文。著有《诚意伯文集》。
    • 18.
      匮盟释义:谓缺乏诚意的盟会。 《左传·成公二年》:“十一月,公及 楚 公子婴齐、蔡侯、许男、秦 右大夫 説、宋 华元、陈 公孙寧、卫 孙良夫、郑 公子去疾 及 齐国 之大夫盟于 蜀。卿不书,匱盟也。於是乎畏 晋 而窃与 楚 盟,故曰‘匱盟’。”杜预 注:“匱,乏也。”孔颖达 疏:“私窃为盟,盟终不固,此盟是匱乏之道也。”一说,谲诡权诈之意。见 清 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 19.
      匹休释义:媲美;比配。《书·洛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 匹 休。”孔 传:“其作 周 以配天之美。”明 罗敬汝《<覆瓿集>序》:“﹝ 刘先生 伯温 ﹞卒拜 诚意伯,盖匹休 伊 吕 者几二十年。”明 杨慎《升庵诗话》卷四:“宋 诗信不及 唐,然其中岂无可匹休者,在选者之眼力耳。”
    • 20.
      千金买马骨释义:指做任何事都应该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诚意。

诚意造句

1.由于对方毫无诚意,使贸易谈判陷入僵局。

2.为了表示诚意,我决定三顾茅庐,请王先生出马协助。

3.小李和小王缺乏解决问题的诚意,双方只好不欢而散。

4.这种没有诚意、口是心非的道歉,我无法接受。

5.第三种人没有采纳批评的诚意,只是巧言令色。

6.对犯错误的同志应当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

7.凡有来到中国的,倘能疾首蹙额而憎恶中国,我敢诚意地奉献我的感谢,因为他一定是不愿意吃中国人的肉的!

8.英雄会真心诚意地做有益的事,而且是悄悄地去做。

9.小红诚心诚意地向小明道歉。

10.他诚心诚意地帮助你,你却没有悔改之意。

11.善良不是一种怜悯,而是心灵深处一泓感动的温泉流过;善良不是一种施舍,而是诚心诚意无怨无悔的付出和奉献;善良不是好好先生,而是真正能够修建通向幸福美好的救世凡人。

12.当你对自己微笑时,世上没烦事能纠缠你;当你对自己诚意时,世上没人能欺骗你。

13.善良是诚心诚意无怨无悔的付出和奉献,是真正能够修建通向幸福美好的救世凡人,是默默无闻情不自禁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关怀。

14.由于校长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请来李博士蒞校任教。

15.给对方送点小礼物,请对方一起吃饭等都不失为好办法。具体行动更能表现出你的诚意

16.给对方送点儿小礼物,请对方一起吃饭等都不失为好办法,具体行动更能表现出你的诚意

17.张生对她到底有几分诚意,能不能和她白头偕老?

18.因为都包含行动和诚意

19.网上咨询来的句子太空泛,没办法贴合你们的实际情况,对方会认为你缺乏诚意的。

20.如果是你真想感谢他,那句不必说些客套话,真心诚意,如果请他他就觉得你是真相报答他,用真心感动别人。

诚意(cheng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诚意是什么意思 诚意读音 怎么读 诚意,拼音是chéng yì,诚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诚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