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斩关 斩关的意思
zhǎnguān

斩关

简体斩关
繁体斬關
拼音zhǎn guān
注音ㄓㄢˇ ㄍㄨ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ǎn,(1) 砍断。【组词】:斩断。斩首。斩决。斩除。斩草除根。斩钉截铁。先斩后奏。披荆斩棘。

guān,(1) 闭,合拢。【组词】:关门。关闭。关张。关停并转(zhǎn)。(2) 拘禁。【组词】:关押。关禁。(3)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组词】:关口。关隘。关卡(qiǎ)。关塞(sài)。关津。嘉峪关。(4)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组词】:海关。关税。(5)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组词】:关节。难关。年关。(6) 牵连,联属。【组词】:关连。关联。关心。关涉。关乎。关注。关于。有关。(7)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组词】:关饷。(8) 姓。

基本含义

斩关指的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地冲破难关,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斩关的意思

斩关 [zhǎn guān]

1. 砍断门闩。泛指攻破城门。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奔邾。”

斩关 引证解释

⒈ 砍断门闩。泛指攻破城门。

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紇 斩 鹿门 之关以出,奔 邾。”
《后汉书·坚鐔传》:“鐔 乃引军赴 宛,选敢死士夜自登城,斩关而入。”
宋 苏洵 《权书上·攻守》:“夫盗之於人抉门斩关而入者有焉,他户之不扃键而入者有焉。”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盗女》:“忽闻门外马嘶人沸,列炬若昼,一女子率众官军斩关逕入。”


斩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干纪释义:⒈违犯法纪。 语出《左传·襄公十三年》:“干国之纪,犯门斩关。”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犯关干纪,莫不诛殛。”《北齐书·王晞传》:“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清史稿·高宗纪一》:“王其严加约束,毋俾干纪。”⒉犹干系;责任。《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虽然学问未充,养他一两科,年还不长,且脱了 鲜于同 这件干纪。”《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这门上是我的干纪,出入都是我通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请把门房锁了,不然,丢了东西是小的们的干纪。”
    • 2.
      斩关释义:砍断门闩。 泛指攻破城门。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紇 斩 鹿门 之关以出,奔 邾。”《后汉书·坚鐔传》:“鐔 乃引军赴 宛,选敢死士夜自登城,斩关而入。”宋 苏洵《权书上·攻守》:“夫盗之於人抉门斩关而入者有焉,他户之不扃键而入者有焉。”清 王韬《淞隐漫录·盗女》:“忽闻门外马嘶人沸,列炬若昼,一女子率众官军斩关逕入。”
    • 3.
      牵黄犬释义:《史记·李斯列传》:“斯 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后以“牵黄犬”、“牵犬东门”喻过着悠闲自得的日子。《晋书·良吏传·鲁芝》:“及 宣帝 起兵诛 爽,芝 率餘众犯门斩关,驰出赴 爽,劝 爽 曰:‘公居 伊 周 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復可得乎!’”宋 陆游《短歌行》:“君不见猎徒父子牵黄犬,岁岁秋风 上蔡 门。”清 尤侗《放歌》之三:“一朝束缚 咸阳 市,牵犬东门岂可得?”亦省作“牵黄”。清 钱谦益《九日宴集含暉阁醉歌》:“试问中书传
    • 4.
      犯门释义:指违禁强行打开城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乃盟 臧氏,曰:‘毋或如 臧孙紇 于国之纪,犯门斩关。’”《南史·梁纪下·元帝》:“﹝ 梁元帝 ﹞遂使皇太子、王襃 出质请降。有顷,黄门郎 裴政 犯门而出。”
    • 5.
      长发释义:⒈久已显现。《诗·商颂·长发》:“濬哲维 商,长发其祥。”郑玄 笺:“深知乎维 商 之德也,久发见其禎祥矣。”⒉《诗·商颂》篇名。诗中歌颂 商 汤 的祖先和建立 商 朝的 成汤,谓自 契 以来已有受命的祯祥。后用作歌颂帝王祖先有明德、享国长久的典故。宋 苏轼《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教坊致语》:“属诞弥之令旦,履长发之嘉祥。”⒊清 统治阶级对太平军的称呼。清 史致谔《同治元年禀曾国藩等》:“斩关而入,生擒长髮八十三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事情是好多年了,只怕还是初平长髮军时的事呢。”参见“

斩关(zhang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斩关是什么意思 斩关读音 怎么读 斩关,拼音是zhǎn guān,斩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斩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