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曲 [hé qǔ]
1. 歌曲中集体谐声合唱的部分。
和曲 引证解释
⒈ 歌曲中集体谐声合唱的部分。
引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起源与发展》:“只有在唱和曲时,才大家合唱。”
和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从规矩定方圆释义:从:听从;规矩:圆规和曲尺。根据圆规和曲尺来确定方圆的大小形状。比喻凡事都得遵循一定的法则。
- 2.
关山月释义:汉 乐府横吹曲名。《乐府诗集》所收歌词系 南北朝 以来文人作品,内容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伤离怨别的情景。唐 王昌龄《从军行》之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 杜甫《洗兵马》诗:“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三·关山月》题解:“《乐府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古《木兰诗》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按相和曲有《度关山》,亦类此也。”
- 3.
周折释义:指事情进程中的反复和曲折(多用来形容事情不顺利):大费周折。
- 4.
大鼓书释义:曲艺的一种。 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一至数人用三弦等乐器伴奏。唱词多采用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等,用韵文编成。一般认为 清 初形成于 山东、河北 的农村。主要流行于北方,兼及 长江 和 珠江 流域的部分地区。因地区、方言和曲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京韵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湖北大鼓、广西大鼓等,总称为大鼓书,简称大鼓。
- 5.
委婉动听释义:形容声调温和曲折悠扬,漫长而和谐,引起听者共鸣,产生愉悦感。
- 6.
婉转悠扬释义:婉转:声调温和曲折;悠扬:声音漫长而和谐。 委婉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 7.
对子戏释义:也称“二小戏”。 戏曲名词。由小旦、小丑或小旦、小生两个脚色演唱的戏。如由小旦、小丑、小生三个脚色演唱,则称“三小戏”。许多由歌舞和曲艺发展形成的戏曲剧种,在形成初期,一般演唱对子戏和三小戏。
- 8.
对酒释义:⒈面对着酒。 ⒉乐府相和曲名。或作“对酒行”。
- 9.
幢盖释义:⒈赤幢和曲盖。古为将军刺史的仪仗,因亦用以称刺史、郡守。语出《晋书·马隆传》:“詔曰:隆 以偏师寡众,奋不顾难,冒险能济,其假节、宣威将军,加赤幢、曲盖、鼓吹。”《文选·潘岳<马汧督诔>》:“进以显秩,殊以幢盖之制。”李善 注:“幢盖,将军刺史之仪也。”唐 刘长卿《酬滁州李十六使君见赠》诗:“幢盖方临郡,柴荆忝作邻。”⒉供神佛的幢幡伞盖。唐 康骈《剧谈录·真身》:“坊市以繒綵结为龙凤象马之形,纸竹作僧佛鬼神之状、幡花幢盖之属。”五代 齐己《升天行》:“驱青鸞,驾白凤,幢盖飘飘入冷空,天风瑟瑟星河动。”
- 10.
平陵东释义:乐府相和曲名。 相传为 汉 翟义 门客所作。
- 11.
庑殿顶释义: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屋顶形式的一种。在建筑等级制度中为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屋顶四面成柔和曲面,共有五条脊,俗称五脊殿。有单檐、重檐之分。用于重要的宫殿,如紫禁城中太和殿的屋顶。
- 12.
度关山释义:乐府相和曲名。见 唐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 13.
江南曲释义:乐府《相和曲》名。也称《江南可采莲》。古辞写 江 南采莲时的景色,纯用白描。参阅 唐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江南》。
- 14.
艰难曲折释义:困难和曲折。
- 15.
艳曲释义:⒈爱情歌曲。⒉指内容和曲调淫荡的歌曲。
- 16.
词曲释义:文学中词和曲的合称。
- 17.
诗声释义:⒈指古代诗歌的词和曲调。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诗声俱 郑,自此阶矣。”⒉作诗的名声。宋 陆游《遣兴》诗:“酒量愁翻减,诗声老转低。”⒊吟诗的声音。清 龚自珍《辛巳除夕与彭同年蕴章同宿道观中彭出平生诗读之竟夜遂书其卷尾》诗:“雪色憺恩怨,诗声破苦空。”
- 18.
采桑释义:⒈乐府相和曲名。 此曲始出于《陌上桑》,南朝 宋 鲍照、梁 简文帝、陈后主 等均有此曲,名《採桑》。后人多所仿效。⒉乐府清商曲名。属西曲,又称《採桑度》。亦为舞曲名。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五·<採桑度>序》。⒊乐府近代曲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採桑>序》:“《乐苑》:‘《採桑》,羽调曲。又有《杨下採桑》。’按《採桑》本清商西曲也。”唐 张祜 有此作。⒋谓采摘桑叶。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罗敷 善蚕桑,采桑城南隅。”⒌古乐曲名。明 胡震亨《唐音癸籤·乐通二》:“《采桑》,晋 清商西曲。羽调。
- 19.
钩矩释义:亦作“钩矩”。即规矩。圆规和曲尺。
- 20.
陌上桑释义:⒈亦称“陌上歌”。乐府《相和曲》名。⒉借指《陌上桑》诗中采桑女子罗敷。亦泛指美丽而坚贞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