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g,(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组词】:声音。声带。(2) 消息,音讯。【组词】:声息。不通声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组词】: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4) 名誉。【组词】:名声。(5) 音乐歌舞。【例句】: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sè shǎi,(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组词】:颜色。色彩。色相(xiàng )。色调(diào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组词】:脸色。气色。色厉内荏。(3) 情景,景象。【组词】:行色匆匆。景色宜人。(4) 种类。【组词】:各色用品。(5) 品质,质量。【组词】:音色。成色。足色纹银。(6) 妇女美貌。【组词】:姿色。色艺。(7) 情欲。【组词】:色情。好(hào)色。
jù jū,(1) 全,都。【组词】:百废俱兴。声色俱厉。(2) 一起;在一起。【组词】:俱乐部。君与俱来。
lì,(1) 严格。【例句】:厉禁(➊列队警戒;➋严厉的禁令)。厉行(xíng )节约。(2) 严肃。【组词】:严厉。声色俱厉。(3) 凶猛。【组词】:厉害。雷厉风行。色厉内荏。(4) 磨,使锋利。【组词】:厉兵秣马。再接再厉。(5) 古同“疠”、“癞”,恶疮。(6) 姓。
1. 说话时声音和脸部表情都很严厉。
英[severe in voice and countenance; fulminate;]
⒈ 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引《晋书·明帝纪》:“﹝ 王敦 ﹞大会百官而问 温嶠 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遂与 重诲 辨於帝前, 圜 声色俱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陶文毅公 ﹞开藩 皖 中,循例覲圣,论某官溺职状,至於声色俱厉,鬚髯翕张。”
茅盾 《子夜》七:“这两句话又是声色俱厉,所有攒集在办公室门外的职员们全部吓坏了。”
亦作“声色并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敦 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
⒈ 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肃。
引《晋书·卷六·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喻世明言·卷四〇·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世蕃愕然,方欲举手推辞,只见沈链声色俱厉道:『此杯别人吃得,你也吃得。』」
近疾言厉色
反和颜悦色
1.伙计一不留神,把咖啡泼在西装少年的身上,少年即刻声色俱厉地斥责他一番。
2.母亲说话总是细声细语,从来没有声色俱厉地训过我们。
3.她插身进来,讲得声色俱厉,使得经理哑口无言。
4.老校长声色俱厉地批评了小王。
5.警察声色俱厉地喝住鄂徒,要他立即放下武器投降。
6.我是为你好,才会在你犯错时,声色俱厉地斥责你。
7.他发出的命令是坚定的但从不声色俱厉。
8.爸爸声色俱厉的对我说:“你这次考试怎么又没考好!”。
9.伙计一不留神,把咖啡泼在了西装少年的身上,少年即刻声色俱厉地备责了他。
10.孩子做错了事,应该对他讲明道理,耐心教育,不要声色俱厉地责骂。
11.他演讲到结束时,声色俱厉地喊起杀贼救国的口号,让在场的听众热血奔腾。
12.老板声色俱厉的责备把聚集在办公室外的职员们吓坏了。
13.老师一反平日的温和,声色俱厉地要求我们团结。
14.我和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看到声色俱厉的歹徒,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颤,心吓得碰碰狂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