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谤言 谤言的意思
bàngyán

谤言

简体谤言
繁体謗言
拼音bàng yán
注音ㄅㄤˋ ㄧ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àng,(1) 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组词】:谤讥。谤讪。谤议。谤毁。诽谤。(2) 责备。【例句】:谤木(传说中舜设立的供人写谏言的木牌,后代仿效。亦称“华表木”)。“厉王虐,国人谤王”。

yán,(1) 讲,说。【组词】: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组词】: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 汉语的字。【组词】: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 语助词,无义。【组词】: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 姓。

基本含义

指恶意中伤、诽谤他人的言辞。

谤言的意思

谤言 [bàng yán]

1. 怨恨、指责的话。

3. 造谣中伤的话。

谤言 引证解释

⒈ 怨恨、指责的话。

《左传·成公十八年》:“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踰德,师不陵正,旅不偪师,民无谤言,所以復霸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山东莱阳县官民交战事续闻》:“山东 莱阳县 之役,谤言至今未已。”

⒉ 造谣中伤的话。

《孔丛子·陈士义》:“王曰:‘假以自显,无伤也。’对曰:‘虚造谤言,以诬圣人,非无伤也。’”
明 李贽 《德业儒臣前论》:“今夫造为谤言,诬陷一家者,其罪诛。”
《解放日报》1985.4.24:“还我清白之后,谤言不攻自破。”


谤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乳臭小儿释义:同“乳臭小子”。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钱到,则虽乳臭小儿、庸鄙粗材、不识方脉、不识医书,姓名亦皆上榜。”《清平山堂话本·霅川萧琛贬霸王》:“尔乃乳臭小儿,焉敢对众谤言,以絶吾之祭祀!”《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乳臭小儿,如此惊动天听,又烦圣虑获贼,直教老臣粉身碎骨,难报万一。”
    • 2.
      国言释义:国人的谤言。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楚郤宛 之难,国言未已,进胙者莫不谤令尹。”南朝 宋 颜延之《自陈表》:“臣 延之 人薄宠厚,宿尘国言。”
    • 3.
      秉言释义:谤言。民间的非议。秉,通“谤”。
    • 4.
      职秩释义:职位与官俸。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王子朝 因旧官百工之丧职秩者,与 景 灵 之族以作乱。”《孔丛子·陈士义》:“子顺 相 魏,改嬖宠之官,以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者,诸丧职秩者不悦,乃造谤言。”
    • 5.
      见恶释义:⒈看到坏的事物。《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⒉被憎嫌。《左传·哀公二十年》:“黯 也进不见恶,退无谤言。”《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 6.
      谤言释义:⒈怨恨、指责的话。《左传·成公十八年》:“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踰德,师不陵正,旅不偪师,民无谤言,所以復霸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山东莱阳县官民交战事续闻》:“山东 莱阳县 之役,谤言至今未已。”⒉造谣中伤的话。《孔丛子·陈士义》:“王曰:‘假以自显,无伤也。’对曰:‘虚造谤言,以诬圣人,非无伤也。’”明 李贽《德业儒臣前论》:“今夫造为谤言,诬陷一家者,其罪诛。”《解放日报》24:“还我清白之后,谤言不攻自破。”
    • 7.
      谤语释义:犹谤言。

谤言(bangy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谤言是什么意思 谤言读音 怎么读 谤言,拼音是bàng yán,谤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谤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