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 [shī jiào]
1. 古代文学理论术语。意谓《诗经》中虽然对君主的政治弊病有所讽刺,但态度却温和委婉,即所谓“温柔敦厚”,而不是直接和激烈的揭露抨击。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符合《诗经》的实际情况,但由于儒家的大力提倡,成为封建社会衡量文学作品政治意义的重要标准。
诗教 引证解释
⒈ 本指《诗经》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
引《礼记·经解》:“孔子 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孔颖达 疏:“《诗》依违讽諫,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诗》教始二《南》,皆著贤圣跡。”
明 海瑞 《注唐诗鼓吹序》:“古先王成就人才,由今考之,大抵‘六经’并行,《诗》教为首。”
⒉ 泛指诗歌的教育宗旨和风格。
引采畴 《<谢亦嚣诗集>序》:“六朝 至 陈 隋 之间,创为宫体,诗教为之一变,率皆浮靡之词,华而不实,与性情相漓。”
国语词典
诗教 [shī jiào]
⒈ 诗经的教化功能。
引《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诗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周南释义:《诗·国风》之一。 后人认为《周南》所收大抵为今 陕西、河南、湖北 之交的民歌,颂扬 周 德化及南方。汉 以后被作为诗教的典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 公子 札 来聘……请观於 周 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杜预 注:“《周南》《召南》,王化之基。”《后汉书·郎顗传》:“《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宋 黄庭坚《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之一:“草《玄》不妨準《易》,论《诗》终近《周南》。”明 徐霖《绣襦记·汧国流馨》:“扫胡尘干戈收敛,《周南》化风行
- 2.
性灵说释义:清 袁枚 的论诗主张。他吸取和发展了 宋 杨万里 和 明 袁宏道 等人之说,主张作诗应抒写胸臆,辞贵自然,反对以 程 朱 理学束缚诗歌创作,对拟古倾向和温柔敦厚的“诗教”表示不满,批评了 沉德潜 的“格调説”和 王士禛 的“神韵説”。但他所说的性灵,多属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其作品很少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 3.
方雅释义:⒈雅正。《晋书·蔡谟传》:“謨 性方雅。丞相 王导 作女伎,施设牀席。謨 先在坐,不悦而去。”《南史·何点传》:“点 明目秀眉,容貌方雅。”唐 王勃《平台秘略论·善政》:“守方雅以调蕃政,用公直而掌朝论。”《新唐书·孔纬传》:“纬 方雅,疾恶若讎,中外闻风,未绳輒肃。”⒉谓诗文旨意方正风雅。唐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崔拾遗》:“崔拾遗 文彩炳然,意思方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窃谓词学自 宋 迄 元,乃至 云閒 等辈,清妍婉润,未坠方雅之遗。”⒊指方正风雅的诗文家。清 谭献《唐诗录序》:“折衷诗教,
- 4.
温柔敦厚释义:形容待人温和宽厚。《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敦:诚恳。厚:厚道。
- 5.
頽堕释义:谓精神颓废衰惫。 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頽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则其於书得无象之然乎?”金 王若虚《论语辨惑三》:“为政而至於不为民信,则号令日轻,纪纲日弛,赏不足劝,而罚不可惩,委靡頽堕,无事不能立矣。”清 黄宗羲《万贞一诗序》:“彼以为温柔敦厚之诗教,必委蛇頽堕。”颓败崩溃。清 王晫《今世说·德行》:“徧询 谢茂秦 葬处,得之南门外二十里,见小冢頽堕荒草中,为赋诗弔之。”参见“頽隳”。
- 6.
颓堕释义:⒈谓精神颓废衰惫。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頽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则其於书得无象之然乎?”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为政而至於不为民信,则号令日轻,纪纲日弛,赏不足劝,而罚不可惩,委靡頽堕,无事不能立矣。” 清 黄宗羲 《万贞一诗序》:“彼以为温柔敦厚之诗教,必委蛇頽堕。”⒉颓败崩溃。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徧询 谢茂秦 葬处,得之南门外二十里,见小冢頽堕荒草中,为赋诗弔之。”参见“ 頽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