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量 [zhuó liang]
1. 反复斟酌考虑;估量。
英[consider;]
酌量 引证解释
⒈ 本指计量酒米,后泛指斟酌估量。
引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法酒》:“桑叶、胡葈叶、艾,各二尺围,长二尺许,合煮之,使烂。去滓取汁,以冷水和之,如酒色,和麴。燥溼,以意酌量。”
唐 李山甫 《代孔明哭先主》诗:“酌量诸夏须平取,期刻羣雄待遍锄。”
《水浒传》第八五回:“宋江 酌量已定, 卢俊义 领令去了。”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怡贤亲王 总理水利营田时……効力者,酌量工程难易,顷亩多寡,分别録用。”
⒉ 适量,适当。
引毛泽东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调整税收,酌量减轻民负。”
国语词典
酌量 [zhuó liang]
⒈ 估量事物轻重,以定判断。
引唐·白居易〈让绢状〉:「酌量事宜,今日不敢不言。」
《红楼梦·第五一回》:「一面就叫了凤姐来,告诉了凤姐,命他酌量去办理。」
酌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优量释义:酌量从宽。《宋史·文帝纪》:“今年有不收处,都原之。凡诸逋债,优量申减。”《南齐书·武帝纪》:“京师囚繫,悉皆原宥。三署军徒,优量降遣。”
- 2.
儤直释义:⒈亦作“儤值”。官吏在官府连日值宿。唐 杨鉅《翰林学士院旧规·初入儤直例》:“每新人入,五儤三直一点,自后两直一点,两人齐入即无点。初入亦须酌量都儤直数足三直多少。”宋 王禹偁《赠浚仪朱学士》诗:“何时儤直来相伴,三入 承明 兴渐阑。”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今翰林官儤值内廷,辛苦三年,专盼秋风一度,其营营得失,较踏省觅举者为尤劳。”⒉指值宿的同僚。
- 3.
妥慎释义:妥当而慎重。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调集符信》:“若事非得已,亦宜酌量远近多寡而调,方为妥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广州新军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二年正月初十日军机处寄署两广总督袁树勋电旨》:“至善后一切事宜,著该署督,妥慎办理。”如:对自己携带之文件,应妥慎保管,以防洩露或遗失。
- 4.
斟量释义:酌量;估量。
- 5.
施散释义:布施散发。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孔子 曰:‘富而不好礼,殃也。敬叔 以富丧矣而又弗改,吾惧其将有后患也。’敬叔 闻之,骤如 孔氏,而后循礼施散焉。”郁达夫《出奔》:“这些富绅地主,到了每年的冬天,拿出钱来施米施衣,米票钱票总要交一大把给 董大善士,托他们夫妇在就近的乡间去酌量施散。”
- 6.
榜式释义:⒈清 代对 满洲 大学士的称呼。 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三·国朝官制》:“国初,内三院 满洲 大学士谓之榜式,乌金超哈官(指 满洲 汉 军)大学士亦称榜式。”⒉清 代官名,笔帖式的旧称。清 梁章鉅《称谓录·笔帖》:“《皇朝通攷》‘天聪 二年,设六部官,其办事笔帖式,各酌量繁简补授,凡称榜式俱著停止,称为笔帖式。’案:据此则榜式为笔帖式之旧称也。”
- 7.
畴量释义:畴,通“筹”。酌量,估量。
- 8.
裁赐释义:谓酌量赐予。
- 9.
让手释义:让步。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九:“那个抓 郝达三 领口的少年插嘴说道:‘这样说吗,有让手没有?’”沙汀《减租》:“全部五分之一都是 赵大爷 管业,他招了十五六家佃户,租子比一般取得重。但他有个让手,佃户每年都可以酌量拖欠一点,不必一定缴足。”
- 10.
财取释义:谓酌量择取。财,通“裁”。
- 11.
酌度释义:酌量;度量。
- 12.
酌量释义:⒈zhuó liáng的又音。义同“酌量zhuó liáng”。⒉〈动〉根据情况决定;考虑;估量。
- 13.
量决释义:酌量裁决。
- 14.
量才録用释义:酌量才能,收录任用。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凡所擘劃利害,不問何人,小則隨事酬勞,大則量才録用。”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凡愿继续服务者,在人民政府接管后,准予量才录用,不使流离失所。”亦作“量材録用”。太平天囯 洪仁玕《诛妖檄文》:“爾等果能悔悟來歸,定然量材録用。”
- 15.
量放释义:酌量免除。唐 白居易《奏请加德音中节目状二件·缘今时旱请更减放江淮旱损州县百姓今年租税》:“伏望圣恩,更与宰臣及有司商量:江 淮 先旱损州作分数,更量放今年租税。”
- 16.
量简释义:酌量选拔。
- 17.
量给释义:酌量给予。
- 18.
量置释义:酌量安置。
- 19.
量蠲释义:酌量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