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 [chūn jìn]
1. 春去,春天结束。谓青春逝去或容颜衰减。
春尽 引证解释
⒈ 春去,春天结束。
引《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薪采者也” 汉 何休 注:“金主芟艾,而正以春尽木火当燃之际,举此为文,知庶人采樵薪者。”
唐 柳宗元 《别舍弟宗一》诗:“桂岭 瘴来云似墨, 洞庭 春尽水如天。”
《辽史·营卫志中》:“弋猎网钩,春尽乃还。”
⒉ 谓青春逝去或容颜衰减。
引明 高启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诗:“闭门春尽无人问,縞袂春裙不理妆。”
春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年春尽一年春释义:本为旧时乞丐所唱《莲花落》的首句。 亦隐指乞丐。元 郑廷玉《忍字记》楔子:“兀的不是一箇大户人家!我问他寻些茶饭喫。早来到这门首,无计所柰,唱箇莲花落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家,语助词。明 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你待要搏香弄粉,妆孤学俊,便準备着那一年春尽一年春。”
- 2.
一百释义:⒈数词。 十的十倍。《孟子·公孙丑下》:“前日於 齐,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唐 骆宾王《冬日宴》诗:“二三物外友,一百杖头钱。”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五:“政和 中,遂著於令,士庶传习诗赋者,杖一百。”⒉泛指多数。北周 庾信《对酒歌》:“人生一百年,欢笑惟三五。”宋 杨万里《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诗之一:“更无短计消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⒊指跨步。清 郝懿行《证俗文》卷七:“今人一足引前,一足曳后,谓之一百……又今人履石渡水,将近彼岸,跨步而过,亦曰一百。”
- 3.
乡泪释义:思乡的眼泪。南朝 梁 江淹《望荆山》诗:“岁晏君如何,乡泪各沾衣。”唐 司空图《长亭》诗:“梅雨和乡泪,终年共酒衣。”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小琅玕山馆诗》:“客中乡泪随春尽,身外閒愁借酒消。”
- 4.
妆孤释义:大老。指嫖客。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小二哥,你也知道我粧孤爱女,你肯与我做个落花的媒人。”明 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你待要摶香弄粉,粧孤学俊……便准备着那一年春尽一年春。”
- 5.
少色释义:少年的气色。喻生气或豪情。唐 孟郊《杀气不在边》诗:“万物无少色,兆人皆老忧。”宋 陈师道《和黄充实春尽游南山》诗:“逐胜缺勇功,饯春无少色。”
- 6.
春尽释义:⒈春去,春天结束。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薪采者也”汉 何休 注:“金主芟艾,而正以春尽木火当燃之际,举此为文,知庶人采樵薪者。”唐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桂岭 瘴来云似墨,洞庭 春尽水如天。”《辽史·营卫志中》:“弋猎网钩,春尽乃还。”⒉谓青春逝去或容颜衰减。明 高启《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诗:“闭门春尽无人问,縞袂春裙不理妆。”
- 7.
春归释义:⒈春天来临。 ⒉春去;春尽。⒊春时回来。
- 8.
流迈释义:⒈谓传播远方。《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此言之诚,有如 大江”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权 乃遣 周,为牋 魏王 曰:‘……殿下践阼,威仁流迈。’”⒉犹流逝。三国 吴 韦昭《博弈论》:“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齿之流迈,而惧名称之不建也。”唐 陆龟蒙《子夜变歌》之二:“岁月如流迈,春尽秋已至。”明 李东阳《冬至告祠堂文》:“节序流迈,载惟冬至。”
- 9.
白柰释义:⒈即茉莉花。《晋书·后妃传下·成恭杜皇后》:“三吴 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传言天公织女死,至是而后崩。”后因以“白柰”为丧事的饰花。宋 洪迈《容斋四笔·用柰花事》:“绍兴 五年,寧德皇后 讣音从北庭来,知 徽州 唐煇 使 休寧 尉 陈之茂 撰疏文,有语云:‘十年罹难,终弗返於 苍梧;万国衔寃,徒尽簪於白柰。’”清 胡寿昌《<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红颜一树伤春尽,白柰千花觉梦圆。”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茉莉》。⒉果木名。林檎的一种。俗名沙果、花红。《文选·潘岳<闲居赋>》“二柰曜丹白之
- 10.
程期释义:⒈期限。唐 杜甫《前出塞》诗之一:“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⒉特定的日期;时间。唐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二:“风波无程期,所忧动不测。”元 石德玉《曲江池》楔子:“自来功名之事,前程万里,全要各人自去努力,若但因循懒惰,一年春尽一年春,有甚么程期在那里。”明 李东阳《代衍圣公谢修庙遣祭表》:“爰勅有司重加修建,集四方之公帑,閲五载之程期。”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之十七:“虽有占譣涂傅之言,取虚象,无準的,无程期。”
- 11.
红衰翠减释义:红:指花;翠:指绿叶。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
- 12.
蔑须有释义:莫须有,没有。清 龚自珍 《京师春尽夕大雨书怀晓起柬比邻李太守吴舍人》诗:“文章之事蔑须有,心灵之事益负负。”
- 13.
蟠天际地释义:谓从天到地无所不在。 亦用以形容气势博大。语本《庄子·刻意》:“精神四達並流,無所不極,上際於天,下蟠於地。”成玄英 疏:“下蟠薄於厚地,上際逮於玄天。”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卫灵公篇十七》:“豈如 雙峰(饒泰)所云‘蟠天際地,何待人弘’也哉?”清 龚自珍《京师春尽夕吴舍人》诗:“蟠天際地能幾時,萬恨沈埋向誰咎?”亦省作“蟠際”。元 柳贯《过大野泽》诗:“渟涵就深廣,蟠際渺西東。”
- 14.
醁醽释义:美酒名。 南朝 宋 刘道荟《晋起居注》:“﹝ 穆帝 ﹞ 升平 二年,正月朔,朝会,是日赐众客醁醽酒。”唐 李贺《示弟》诗:“醁醽今夕酒,緗帙去时书。”清 龚自珍《京师春尽夕大雨书怀晓起柬比邻李太守威吴舍人嵩梁》诗:“不如復饮求醁醽,人饮获醉我获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