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依仁 依仁的意思
rén

依仁

简体依仁
繁体
拼音yī rén
注音ㄧ ㄖ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ī,(1) 靠,仗赖。【组词】:依靠。依傍(➊依靠;➋摹仿,多指艺术、学问)。依恋。依偎。依存。依附。归依。(2) 按照。【组词】:依照。依旧。依据。依次。(3) 顺从,答应。【组词】:依从。依顺。依允。(4) 亲密的样子。【例句】:“有依其士”。

rén,(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例句】:仁义(①仁爱与正义;②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仁爱。仁政。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仁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仁至义尽。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组词】:核桃仁儿。(3) 姓。

基本含义

以仁爱为依托,以仁德为准则

依仁的意思

依仁 [yī rén]

1. 谓把“仁”作为言行依循的标准。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依仁 引证解释

⒈ 谓把“仁”作为言行依循的标准。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晋书·隐逸传·龚玄之》:“譙国、戴逵、武陵、龚玄之 并高尚其操,依仁游艺,洁己贞鲜。”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初秋寓怀》诗:“託迹同 吴 燕,依仁似 越 禽。”


国语词典

依仁 [yī rén]

⒈ 行为处事以仁为依据。

语本《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依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依仁释义:谓把“仁”作为言行依循的标准。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晋书·隐逸传·龚玄之》:“譙国、戴逵、武陵、龚玄之 并高尚其操,依仁游艺,洁己贞鲜。”前蜀 韦庄《和薛先辈初秋寓怀》诗:“託迹同 吴 燕,依仁似 越 禽。”
    • 2.
      孝男释义:⒈居丧的儿子。《八琼室金石补正·唐金大娘圹志》:“孝男 徐德行 以 大唐寳应 元年七月十四日葬 金大娘 於 崑山 依仁冈,从父穴也。”⒉泛指居丧的儿孙。《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走了半日,来至 铁槛寺 安灵,所有孝男等俱应在庙伴宿。”⒊对父母行孝道的男子。明 高明《琵琶记·一门旌奖》:“显文明,开盛治,説孝男,并义女。”
    • 3.
      归全释义:谓善终。 不遭灾难,终其天年。《后汉书·崔駰传》:“贵启体之归全兮,庶不忝乎先子。”唐 李邃《卢夫人崔氏墓志》:“遘疾归全於东都 依仁里 之私第。”宋 王禹偁《求致仕第一表》:“伏望陛下,听其告老,惠以归全,庶於瞑目之前,少遂安身之计。”
    • 4.
      诚节释义:忠诚不渝的节操。《三国志·魏志·王昶传》:“东平 刘公干,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隋书·杨素传》:“早建殊勋,夙著诚节。”《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通天元年》:“鹿城 主簿 宗城 潘好礼,著论,称 有功 蹈道依仁,固守诚节,不以贵贱死生易其操履。”
    • 5.
      风雨如晦释义:⒈《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风雨如晦”比喻于恶劣环境中而不改变气节操守。唐 李德裕《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 涇 渭 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四节:“至其末造,朝政昏浊,国事日非,而党錮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让爵让产,史不絶书。”⒉比喻社会黑暗混乱。郭沫若《星空·归来》:“在这风雨如晦之晨,游子归来了。”
    • 6.
      驭俗释义:整治习俗。 《宋书·明帝纪》:“况朕尚德戡乱,依仁驭俗,宜每就弘简,以隆至治。”

依仁(yir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依仁是什么意思 依仁读音 怎么读 依仁,拼音是yī rén,依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依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