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卞和 卞和的意思
biàn

卞和

简体卞和
繁体
拼音biàn hé
注音ㄅ一ㄢˋ ㄏ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iàn,(1) 法,法度。《字彙•卜部》。【组词】:“卞,法也。”(2) 性急,急躁。《集韻•綫韻》。【组词】:“卞,躁疾也。”(3) 徒手搏鬥。《字彙•卜部》。【组词】:“卞,手搏為卞。”(4) 通“變”。《孔宙碑》。【组词】:“於卞時雍。”(5) 地名。春秋時魯邑,漢置卞縣,後魏廢。故城在今山東省泗水縣東。《春秋•僖公十七年》。【组词】:“夫人姜氏會齊侯于卞。“(6) 姓。《廣韻•線韻》。【组词】:“卞,姓。出濟陰,本自有周曹叔振鐸之後,曹之支子封于卞,遂以建族。”(1) 樂。也作“般”。《集韻•桓韻》。【组词】:“般,《爾雅》:‘樂也。’或作卞。”

hé hè huò huó hú,(1) 相安,谐调。【组词】: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2) 平静。【组词】: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3) 平息争端。【组词】:讲和。和约。和议。和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例句】:二加二的和是四。(5) 连带。【例句】: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6) 连词,跟,同。【例句】:我和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例句】:我和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例句】: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组词】:和棋。和局。(10) 姓。(1) 和谐地跟着唱。【组词】:曲高和寡。(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组词】:和诗。 ◎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组词】:和面。和泥。(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组词】: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例句】:衣裳洗了三和水。 ◎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卞和的意思

卞和 [biàn hé]

1. 春秋楚人。相传他得玉璞,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都被认为欺诈,受刑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他抱璞哭于荆山下,文王使人琢璞,得宝玉,名为“和氏璧”。

卞和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楚 人。相传他得玉璞,先后献给 楚厉王 和 楚武王,都被认为欺诈,受刑砍去双脚。 楚文王 即位,他抱璞哭于 荆山 下, 文王 使人琢璞,得宝玉,名为“和氏璧”。参阅《韩非子·和氏》、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 卞和 献宝, 楚王 刖之。”
唐 李白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 卞和 耻。”


国语词典

卞和 [biàn hé]

⒈ 人名。春秋楚人。于荆山得璞玉献于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卞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献玉释义: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献之 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 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 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 和氏 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
    • 2.
      井鲋释义:⒈生活在井中的鲋鱼。 喻见识浅陋。语本《易·井》:“井谷射鮒。”唐骆宾王《答员半千书》:“夫鯤之为鱼也,潜碧波,泳沧流,沉腮於渤海之中,掉尾乎风涛之下,而濠鱼井鮒自以为可得而齐焉。”唐欧阳詹《刖卞和述》:“昔宋玉以蕃禽井鮒不测灵凤长鲸,信哉。”⒉喻身处困境。
    • 3.
      再刖释义:双脚被砍掉。相传 春秋 楚 卞和 发现了一块璞玉,先后献给 楚厉王、武王,都被认为欺诈,断其双脚。
    • 4.
      卞泣释义:卞和 之泣。
    • 5.
      和氏璧释义:《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给厉王,王使玉工辨认,说是石头,以欺君罪割断卞和的左足。 后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仍以欺君罪割断他的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脚下哭泣。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6.
      和氏释义:⒈楚人卞和(又称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和武王。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楚文王,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⒉指怀才不遇之人。⒊借指美玉。⒋即和氏。
    • 7.
      和玉释义:⒈卞和之玉。 喻稀世之宝。⒉卞和之玉。喻不为世重的贤才。
    • 8.
      和贽释义:指 卞和 向 楚王 献玉之事。
    • 9.
      和随释义:⒈亦作“和隋”。卞和与随侯。亦谓稀世珍宝和氏璧与随侯珠。⒉卞和与随侯。亦指稀世珍宝和氏璧与随侯珠。
    • 10.
      怨歌行释义:亦称“怨诗行”。 乐府《楚调曲》名。相传 春秋 楚 卞和 献玉遭刑,作《怨歌行》。古辞今存“天德悠且长”一篇。
    • 11.
      抱璞释义:⒈春秋时,楚人卞和献璞玉于厉王,玉工说:“石也。”厉王以和为诳,断其左足。⒉战国齐宣王欲用颜斶,斶辞曰:“夫玉生於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 12.
      极陈释义:尽力上言。《汉书·杜邺传》:“臣闻 禽息 忧国,碎首不恨;卞和 献寳,刖足愿之。臣幸得奉直言之詔,无二者之危,敢不极陈!”《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愿留五千兵,累表不报。即极陈 南詔 伺隙久,有十必死状。朝廷昏肆,不省也。”《明史·赵彦传》:“三年八月召代 董汉儒 为兵部尚书,极陈边将剋餉、役军、虚伍、占马诸弊,因条列综核事宜。”
    • 13.
      楚冈释义:指 卞和 得璞玉的 荆山。
    • 14.
      楚卞释义:指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 15.
      楚山释义:⒈山名。即荆山。在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汉江西岸。有抱玉岩,相传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于此。⒉山名。即商山。在陕西省商县境。⒊泛指楚地之山。
    • 16.
      楚璞释义:指 楚 人 卞和 献给 楚王 的玉璞。比喻珍品或英才。
    • 17.
      献楚释义:指 春秋 时 卞和 向 楚王 献璞玉反遭刑之事。比喻怀才不遇,投效无门。
    • 18.
      献玉释义: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宝玉,先后献给 楚 厉王、武王,都被认为欺诈,被截去双脚。到 楚文王 即位,和 抱玉璞哭于 荆山 下,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献玉”为典,谓向君主或朝廷献才智。唐 陆畅《下第后病中》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金 元好问《寄答飞卿》诗:“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韶》本不图。”
    • 19.
      苎萝释义:⒈山名。在 浙江省 诸暨市 南,相传 西施 为此山鬻薪者之女。见 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清 李渔《玉搔头·微行》:“常笑 吴王 非好色,不曾亲到 苧萝村。”《花月痕》第十回:“非有 卞和 之明,不能识 荆山 之璧;非有 范蠡 之智,不能进 苧萝 之姝。”⒉用为 西施 的代称,或泛称美女。宋 贺铸《小重山》词:“正节号清狂。苧萝 标韵美,倚新妆。”
    • 20.
      荆和释义:⒈指春秋时楚人卞和。 ⒉指和氏璧。

卞和(bian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卞和是什么意思 卞和读音 怎么读 卞和,拼音是biàn hé,卞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卞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