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发 [diào fā]
1. 戏弄,调侃。
2. 惹,挑逗。
4. 调唆,怂恿。
调发 引证解释
⒈ 戏弄,调侃。
引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一折:“[孔目哭入门见旦科云]好也,他原来不曾死。兄弟,你这般説谎。[正末唱]谁不知你这吏人猾,若不説妻儿亡化,你这令史每有三千番廝调发。”
元 高安道 《哨遍·皮匠说谎》套曲:“初言定正月终,调发到十月一。”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二折:“[ 梁尹 云]道姑,你那絃断几时了?出家人休调发我。[正旦唱]俺出家人从来不会调发,相公少罪咱。”
⒉ 惹,挑逗。
引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三折:“我直跟到这羊圈根前,吟两句诗,调发此人,看他説甚么。”
⒊ 调唆,怂恿。
引《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郭大郎 道:‘兀谁调发你来廝取笑!且饶你这婆子,你好好地便去,不打你。他偌大个贵人,却来嫁我?’”
⒋ 征调;征发。
引《汉书·王莽传中》:“调发诸郡兵穀,復訾民取其十四。”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盖监司之吏以至州县,无敢暴虐残酷,擅有调发,以伤百姓。”
章炳麟 《訄书·商鞅》:“此其鵠惟在於刑,其刑惟在於簿书筐篋,而五官之大法勿与焉,任天子之重徵敛恣调发而已矣。”
⒌ 调遣;调度。
引宋 苏舜钦 《乞发兵用银牌状》:“凡奉使调发,但枢密院给牒。”
明 凌濛初 《莽择配》第三出:“俺曾在侯门队里见奢华,也还没有这般调发!”
清 龙启瑞 《粤西团练辑略序》:“盖 粤 僻处荒裔,王师调发难以时至。”
国语词典
调发 [diào fā]
⒈ 徵调、调度。
引《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光化二年正月,刘仁恭调发幽州、沧州等十二州兵马攻贝州。城中千余户,尽为仁恭屠杀。」
⒈ 挑拨是非,蓄意作弄。元·无名氏也作「调犯」、「调泛」、「挑泛」。
引《马陵道·第三折》:「你看天色已晚,前后无人,我直跟到这羊圈根前,吟两句诗,调发此人,看他说什么?」
《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兀谁调发你来厮取笑!且饶你这婆子,你好好地便去,不打你。」
调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第释义:⒈上等;第一。《后汉书·梁冀传》:“其四方调发,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於 冀。”李贤 注:“上第,第一也。”唐 李华《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关外诸侯,公为上第,由是分掌选署,仕进之族知劝焉。”⒉考试成绩中的第一等。《后汉书·献帝纪》:“九月甲午,试儒生四十餘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新唐书·选举志上》:“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清 吴伟业《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君也读书致上第,传家翰墨閒游戏。”⒊及第
- 2.
免夫释义:宋 代百姓纳钱代替劳役的一种制度。 《宋史·河渠志三》:“﹝ 大观 ﹞二年五月,霆 上免夫之议……詔曰:‘河 防夫工,岁役十万,滨 河 之民,困於调发。可上户出钱免夫,下户出力充役,其相度条画以闻。’”
- 3.
入贡释义:⒈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周礼·秋官·小行人》:“令诸侯春入贡,秋献功,王亲受之,各以籍礼之。”《汉书·匈奴传上》:“﹝ 武王 ﹞放逐戎夷 涇 洛 之北,以时入贡,名曰荒服。”宋 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之一:“臣伏见 高丽 人使,每一次入贡,朝廷及 淮 浙 两路赐予餽送燕劳之费,约十餘万贯,而修饰亭舘,骚动行市,调发人船之费不在焉。”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荷兰刀剑》:“康熙 六年,荷兰国 入贡,其贡物有劒八枚。”⒉谓贡士入京参加会试。贡士,指乡贡考试合格者。唐 齐己《荆州贯休大师旧房》诗:“入贡
- 4.
军期释义:军事方面约定的限期。 泛指军令。《晋书·蔡谟传》:“东瀛公 腾 为车骑将军,镇 河 北,以 克 为从事中郎,知必不就,以军期致之。”《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辛丑,敕:‘防御、团练使,自非军期,无得专奏事,皆先申观察使斟酌以闻。’”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而北取 燕 蓟,调发非常,动以军期为言。”
- 5.
减水河释义:人工开凿用来控制水势的河道。 《宋史·河渠志二》:“若来年虽未大兴 河 役,止令修治旧堤,开减水河,亦须调发丁夫。”《元史·河渠志三》:“减水河者,水放旷则以制其狂,水隳突则以杀其怒。”
- 6.
剗刷释义:⒈搜刮;搜集。宋 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至遇军国郊祀之大费,则遣使剗刷,殆无餘藏。”⒉引申为征调。宋 苏辙《乞罢修河司札子》:“朝廷为之置修河司,调发民夫,剗刷役兵,差文武官吏收买稍芟,百废并举。”
- 7.
唱歌释义:以抑扬有节奏的音调发声。
- 8.
城市生态系统释义:按人类的意愿创建的一种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的特征是:以人为核心,对外部的强烈依赖性和密集的人流、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科学的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能使城市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呈现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格局。
- 9.
孰复释义:周密;详尽。 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復之。”颜师古 注:“復,反復重言之也。”《新唐书·陆贽传》:“从狩 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詔日数百,贄 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復,人人可晓。”《新唐书·韦述传》:“述 入其室观书,不知寝食,行冲 异之,试与语前世事,孰復详諦,如指掌然。”
- 10.
完补释义:补救;修复。唐 元稹《授王播中书侍郎平章事兼盐铁使制》:“昔 萧何 用新造之 汉,而能调发子弟,完补败亡,使 关 东粮馈不絶者,以其尽得 秦 之图籍而周知其众寡也。”宋 苏轼《乞桩管钱氏地利房钱修表忠观及坟庙状》:“庙宇旧屋间架,元造广大,一百餘年不曾修治,例皆损塌,须得一起修葺,稍可完补。”金 元好问《存殁》诗:“汲 冢遗编要完补,可能虚负百年身。”
- 11.
急夫释义:旧称因工事急迫而调发的役夫。
- 12.
昆剧释义:也叫昆腔、昆曲。戏曲剧种。元代以后,由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戏曲腔调发展而成。曾流传各地,对许多地方戏曲剧种有过较大的影响。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曲牌繁多,舞蹈性强。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兼用箫、琵琶等。
- 13.
春夫释义:在春耕以前调发的夫役。
- 14.
服务社会释义:社会服务:以提供劳务的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狭义指直接为改善和发展社会成员生活福利而提供的服务,如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福利服务。广义的社会服务包括生活福利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生产性服务指直接为物质生产提供的服务,如原材料运输、能源供应、信息传递、科技咨询、劳动力培训等。社会性服务指为整个社会正常运行与协调发展提供的服务,如公用事业、文教卫生事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社会服务按服务性质可分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
- 15.
械颈释义:加械于颈。《宋史·杨覃传》:“时讨 李继迁,调发芻粮,覃 特 皆以苛急促办为务。覃 令钳手,特 令即械颈,虽衣冠旧族不免。”《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 石保吉 ﹞待属吏不以礼,帅 大名 时,叶齐、查道 皆知名士,悉命械颈以督粮运。”
- 16.
琼剧释义:海南的地方戏曲剧种。 由潮剧、闽南梨园戏吸收当地人民的歌谣曲调发展而成。也叫海南戏。
- 17.
直下释义:⒈径直趋赴。 《晋书·陶回传》:“峻 知 石头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阳 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⒉谓径直实行下去。《朱子全书·孟子一》:“孟子 见人,即道性善,称 尧 舜,此是第一义。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⒊直接下达。《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胡三省 注:“时租庸使帖下诸州调发,不关节度观察使,谓之直下。”⒋垂直向下;向下。唐 李白《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宋 范成大《燕子坡》诗
- 18.
私属释义:⒈指私人的家奴、亲信。《左传·宣公十七年》:“郤子 至,请伐 齐,晋侯 弗许,请以其私属,又弗许。”杜预 注:“私属,家众也。”《吕氏春秋·无义》:“公孙鞅 以其私属与母归 魏。”《史记·周本纪》:“﹝ 古公 ﹞乃与私属遂去 豳,度 漆 沮,踰 梁山,止於 歧下。”《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道根 以私属从军,及 显达 夜走,军人不知山路,道根 每及险要,輒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胡三省 注:“私属者,家之奴客及其亲党,非官之所调发者。”⒉王莽 时奴婢的别名。《汉书·食货志上》:“﹝ 王莽 下令曰﹞
- 19.
稚老释义:亦作“穉老”。 老幼;老人与孩子。《新唐书·陈子昂传》:“山陵穿復,必资徒役,率癯弊之众,兴数万之军,调发近畿,督抶稚老,铲山輦石,驱以就功,春作无时,何望有秋?”《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今 成德、魏博 虽尽节效顺,亦不过围一城,攻一堡,係纍穉老而已。”
- 20.
符牌释义:古代朝廷发驿遣使时由执勤官员佩带以为信物的金属牌子。 《明史·职官志三》:“尚宝司,卿一人,少卿一人,司丞三人,掌宝璽、符牌、印章,而辨其所用。”清 龙文彬《明会要,舆服下·符节》:“洪武 四年五月,造用宝金符及调发走马符牌……走马符牌,铁为之,共四十,金字银字者各半、藏之内府,有急务调发,使者佩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