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忧民 忧民的意思
yōumín

忧民

简体忧民
繁体憂民
拼音yōu mín
注音ㄧㄡ ㄇㄧ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ōu,(1) 发愁。【组词】:忧愤。忧惧。忧烦。忧惶。忧急。忧煎。忧思(➊忧念;➋忧愁的思绪)。忧戚。杞人忧天。(2) 可忧虑的事。【组词】:忧患。内忧外患。乐以忘忧。高枕无忧。(3) 指父母之丧。【组词】:丁忧。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基本含义

关心百姓,为民众忧虑。

忧民的意思

忧民 [yōu mín]

1. 谓关心人民疾苦。

忧民 引证解释

⒈ 谓关心人民疾苦。

明 李贽 《与焦若侯书》:“但 半山 过于自信,反以忧民爱国之实心,翻成毒民误国之大害。”
罗惇曧 《文学源流》:“孟子 言仁心、仁政、仁术,皆发挥仁字。至於保民、养民、忧民,皆从不忍人之心发出。”


国语词典

忧民 [yōu mín]

⒈ 为民忧思。

明·李贽〈与焦弱侯书〉:「但半山过于自信,反以忧民爱国之实心,翻成毒民误国之大害。」


忧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养民释义:养育人民。 《书·大禹谟》:“ 禹 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 三代 之养民,臣犹未敢言也。”《清史稿·睿宗亲王多尔衮传》:“养民之道莫大於省刑罚,薄税敛。” 罗惇曧 《文学源流》:“ 孟子 言仁心……至於保民、养民、忧民皆从不忍人之心发出。”
    • 2.
      口业释义:⒈佛教语。佛教以身、口、意为三业。口业,指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九:“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佛懺悔,晚间纵口业駡詈人。”宋 苏轼《胜相院藏经记》:“结习口业,妄言綺语,论説古今是非成败。”明 李贽《与周友山书》:“况於文字上添了许多口业,平生爱国忧民上又添了许多善业。”⒉指诗文的创作。唐 宋 人以诗文类绮语,故相比附。唐 白居易《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诗:“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宋 苏轼《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诗之二:“口业向诗犹小小,眼花因酒尚纷纷。”@
    • 3.
      大均释义:⒈谓平均。 《周礼·地官·均人》:“三年大比,则大均。”郑玄 注:“有年无年,大平计之。”⒉古军礼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均之礼,恤众也。”郑玄 注:“均其地政、地守、地职之赋,所以忧民。”贾公彦 疏:“此大均必在军礼者,谓诸侯赋税不均者,皆诸侯僭滥无道,致有不均之事,当合众以均之,故在军礼也。”孙诒让 正义:“大均之礼者,校比户口以均平征赋之事,事止於畿内。”
    • 4.
      寅恭释义:恭敬。宋 范仲淹《谢转礼部侍郎表》:“臣敢不夕惕三省,寅恭一心,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帝亲习封禪仪于 崇德殿。初,礼官言帝王无亲习之文,帝曰:‘朕以达寅恭之意,岂惮劳乎!’”明 李东阳《约斋记》:“比予校文南畿,公寔主聘荐,周旋閲月。寅恭如一,日见其衣服舆乘不饰华飭。”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四六小启式》:“无任寅恭,仰祈丙鉴。”
    • 5.
      对泣新亭释义:指忧国忧民之情。
    • 6.
      忧属释义:亦作“忧瞩”。忧国忧民的属望。
    • 7.
      忧寄释义:忧国忧民的托付。
    • 8.
      慢怛释义:谓心胸广大,忧民之忧。
    • 9.
      戚言释义:⒈谓忧民的言论。 ⒉忧戚的言词。
    • 10.
      杜牧释义:(803—853)唐代诗 人。 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监察御史等职,还出任过黄州、湖州等地刺史,晚年任中书舍人。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其中以诗的成就最高。诗风俊爽,借古讽今,暴露现 实社会的黑暗,表达了忧国忧民的心情。著有《泊秦淮》《阿房宫赋》等。有《樊川文集》。
    • 11.
      病俗释义:犹言忧民忧俗。
    • 12.
      离骚释义:战国时楚国屈原的抒情长诗。作品表达了关心国家命运、要求改革政治的进步理想,倾诉了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和忧愁,表现了对保守势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忧国忧民、忠贞不渝的艺术形象。作品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穿插大量神话,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 13.
      老臣心释义:“老臣心”指忠心耿耿,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怀。
    • 14.
      连滞释义:牵扯延缓。《后汉书·鲁恭传》:“旧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 永元 十五年以来,改用孟夏,而刺史、太守不深惟忧民息事之原,进良退残之化,因以盛夏徵召农人,拘对考验,连滞无已……上逆时气,下伤农业。”
    • 15.
      陈耕释义:谓耕种该休耕的土地。汉 贾谊《新书·忧民》:“故 禹 水九年,汤 旱七年,甚也野无青草,而民无饥色,道无乞人,岁復之后,犹禁陈耕。”
    • 16.
      饥溺释义:比喻生活痛苦。 语本《孟子·离娄下》:“禹 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 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元 杨载《次韵虞彦高游阳明洞》:“不妨山水乐吾乐,岂有飢溺忧民忧。”太平天囯 洪秀全《谕苏省及所属郡县四民诏》:“爷哥朕幼坐 天京,救民涂炭拯民生,民有飢溺朕飢溺,痌瘝在抱秉至情。”

忧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养民释义:养育人民。 《书·大禹谟》:“ 禹 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 三代 之养民,臣犹未敢言也。”《清史稿·睿宗亲王多尔衮传》:“养民之道莫大於省刑罚,薄税敛。” 罗惇曧 《文学源流》:“ 孟子 言仁心……至於保民、养民、忧民皆从不忍人之心发出。”
    • 2.
      口业释义:⒈佛教语。佛教以身、口、意为三业。口业,指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九:“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佛懺悔,晚间纵口业駡詈人。”宋 苏轼《胜相院藏经记》:“结习口业,妄言綺语,论説古今是非成败。”明 李贽《与周友山书》:“况於文字上添了许多口业,平生爱国忧民上又添了许多善业。”⒉指诗文的创作。唐 宋 人以诗文类绮语,故相比附。唐 白居易《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诗:“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宋 苏轼《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诗之二:“口业向诗犹小小,眼花因酒尚纷纷。”@
    • 3.
      大均释义:⒈谓平均。 《周礼·地官·均人》:“三年大比,则大均。”郑玄 注:“有年无年,大平计之。”⒉古军礼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均之礼,恤众也。”郑玄 注:“均其地政、地守、地职之赋,所以忧民。”贾公彦 疏:“此大均必在军礼者,谓诸侯赋税不均者,皆诸侯僭滥无道,致有不均之事,当合众以均之,故在军礼也。”孙诒让 正义:“大均之礼者,校比户口以均平征赋之事,事止於畿内。”
    • 4.
      寅恭释义:恭敬。宋 范仲淹《谢转礼部侍郎表》:“臣敢不夕惕三省,寅恭一心,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帝亲习封禪仪于 崇德殿。初,礼官言帝王无亲习之文,帝曰:‘朕以达寅恭之意,岂惮劳乎!’”明 李东阳《约斋记》:“比予校文南畿,公寔主聘荐,周旋閲月。寅恭如一,日见其衣服舆乘不饰华飭。”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四六小启式》:“无任寅恭,仰祈丙鉴。”
    • 5.
      对泣新亭释义:指忧国忧民之情。
    • 6.
      忧属释义:亦作“忧瞩”。忧国忧民的属望。
    • 7.
      忧寄释义:忧国忧民的托付。
    • 8.
      慢怛释义:谓心胸广大,忧民之忧。
    • 9.
      戚言释义:⒈谓忧民的言论。 ⒉忧戚的言词。
    • 10.
      杜牧释义:(803—853)唐代诗 人。 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监察御史等职,还出任过黄州、湖州等地刺史,晚年任中书舍人。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其中以诗的成就最高。诗风俊爽,借古讽今,暴露现 实社会的黑暗,表达了忧国忧民的心情。著有《泊秦淮》《阿房宫赋》等。有《樊川文集》。
    • 11.
      病俗释义:犹言忧民忧俗。
    • 12.
      离骚释义:战国时楚国屈原的抒情长诗。作品表达了关心国家命运、要求改革政治的进步理想,倾诉了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和忧愁,表现了对保守势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忧国忧民、忠贞不渝的艺术形象。作品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穿插大量神话,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 13.
      老臣心释义:“老臣心”指忠心耿耿,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怀。
    • 14.
      连滞释义:牵扯延缓。《后汉书·鲁恭传》:“旧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 永元 十五年以来,改用孟夏,而刺史、太守不深惟忧民息事之原,进良退残之化,因以盛夏徵召农人,拘对考验,连滞无已……上逆时气,下伤农业。”
    • 15.
      陈耕释义:谓耕种该休耕的土地。汉 贾谊《新书·忧民》:“故 禹 水九年,汤 旱七年,甚也野无青草,而民无饥色,道无乞人,岁復之后,犹禁陈耕。”
    • 16.
      饥溺释义:比喻生活痛苦。 语本《孟子·离娄下》:“禹 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 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元 杨载《次韵虞彦高游阳明洞》:“不妨山水乐吾乐,岂有飢溺忧民忧。”太平天囯 洪秀全《谕苏省及所属郡县四民诏》:“爷哥朕幼坐 天京,救民涂炭拯民生,民有飢溺朕飢溺,痌瘝在抱秉至情。”

忧民造句

1.古往今来,忧国忧民一直是文人志士写诗作文的主要内容。

2.杜甫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写了不少唤醒世人的诗歌。

3.清朝末年,不少有识之士,面对中国社会群魔乱舞的黑暗现实,忧国忧民,感奋而起。

4.不是忧国忧民的人,怎会写出了这么愤世嫉俗的作品?

5.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6.表达了作者对改朝换代给底层百姓所带来的疾苦的同情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7.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许多诗篇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表达作者忧国忧民,体察民情的宽广胸怀和要求改革社会现实的崇高理想。

9.岳飞一生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忧国忧民,青史留名。

忧民(youm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忧民是什么意思 忧民读音 怎么读 忧民,拼音是yōu mín,忧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忧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