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 [dān shān]
1. 南方当日之地。古谓产凤之山名。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地名。指丹州,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
丹山 引证解释
⒈ 南方当日之地。参见“丹穴”。
引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非 丹山 之赫曦,闻琴瑟之空音。”
⒉ 古谓产凤之山名。参见“丹穴”。
引《吕氏春秋·本味》:“流沙 之西, 丹山 之南,有凤之丸, 沃 民所食。”
《说唐》第十三回:“凤翅展 丹山,天下咸欣瑞兆。”
⒊ 山名。在今 湖北 宜都县 西。
引《北堂书钞》卷一五一引 晋 袁山松 《宜都记》:“郡西北四十里有 丹山。山间时有赤气笼林,岭如丹色,因名 丹山。”
⒋ 地名。指 丹州,在今 陕西 宜川县 东北。
引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校战 丹山,移营 白璧。”
倪璠 注:“丹山,丹州。”
丹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山鸟释义:指凤凰。清 黄遵宪《为同年吴德潚寿其母夫人》诗:“中有丹山鸟,哀鸣復迴翔。”参见“丹穴”。
- 2.
四明释义:山名。在 浙江省 宁波市 西南。自 天台山 发脉,绵亘于 奉化、慈溪、馀姚、上虞、嵊县 等县境。道书以为第九洞天,又名 丹山赤水洞天。凡二百八十二峰。相传群峰之中,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称 四明山。《三才图会·四明山图考》:“四明山 者,天台 之委也。高兴华顶,齐跨数邑。自 奉化 雪竇 入,则直谓之 四明。行山中大约五六十里,山山盘亘,竹树葱菁,众壑之水,乱流争趋。入益深,猿鸟之声俱絶,悄然嘻呬通顥气,觉与世界如絶,不似 天台 之近人也。道书称第九洞天。峯凡二百八十二,中有 芙蓉峯,刻
- 3.
太鹤山释义:太鹤山原名“青田山”,又名“试剑石”、“丹山”,为道教胜地三十洞天。
- 4.
宝瑟释义:瑟的美称。 《汉书·金日磾传》:“何罗 褏白刃从东箱上,见 日磾,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南朝 梁简文帝《七励》:“緑綺 丽琴,丹山 宝瑟。”唐 骆宾王《帝京篇》:“翠幌竹帘不独映,清歌宝瑟自相依。”明 高明《琵琶记·临妆感叹》:“和那宝瑟尘埋,锦被羞铺。寂寞琼窗,萧条朱户,空把流年度。”
- 5.
游翔释义:⒈犹翱翔。《宋书·符瑞志下》:“宋文帝 元嘉 元年七月壬戌,白燕集 齐郡 城,游翔庭宇,经九日乃去,众燕随从无数。”⒉犹飞翔。清 揆叙《鹰坊歌》:“羣飞众动各适所,丹山鸞凤常游翔。”
- 6.
游衍释义:⒈恣意游逛。《诗·大雅·板》:“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毛 传:“游,行;衍,溢也。”孔颖达 疏:“游行衍溢,亦自恣之意也。”南朝 宋 谢灵运《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远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峯。”明 宋濂《湛渊先生白公墓铭》:“与韵朋胜友,曳杖游衍,衔杯赋诗。”清 史震林《西青散记》卷三:“也依林壑也凭虚,游衍人间兴独餘。”⒉谓从容自如,不受拘束。明 陆时雍《诗镜总论》:“太白 力有餘閒,故游衍自得。益 将矻矻以为之。”⒊滋蔓。清 恽敬《光孝寺碑铭》:“宋 元 明 之言,往復变动,往復变动则生疑,而浮图之教
- 7.
灵雏释义:⒈神鸟。 唐 王勃《寒梧栖凤赋》:“梧则 嶧阳 之珍木,凤则 丹穴 之灵雏。”⒉喻指杰出的后辈。语本 唐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寄酬》之一:“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於老凤声。”清 孙枝蔚《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诗:“泪竹斑多徵节操,灵雏年小擅文章。”
- 8.
瑶姬释义:女神名。相传为天帝的小女,即 巫山 神女。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郭景纯 曰:丹山 在 丹阳,属 巴。丹山 西即 巫山 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 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 瑶姬,未行而亡,封於 巫山 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 巫山 之女,高唐 之阻。”一说即 西王母 之女 云华夫人。《太平广记》卷五六引《集仙录》:“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 之妹也,名 瑶姬。”唐 李贺《巫山高》诗:“瑶姬 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后蜀 顾夐《浣溪沙》词:“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 何处锁兰房!”@
- 9.
老凤释义:⒈唐 宋 时称丞相。明 杨慎《小凤小仪》:“唐 人谓中书舍人为小凤,翰林学士为大凤,丞相为老凤,盖以中书省有凤池也。”《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六:“曾鲁公 自 嘉禄 秉政,至 熙寧 中尚在中书,年虽甚高,而精力不衰,故臺諫无非之者。惟 李復圭 以为不可,作诗曰:‘老凤池边蹲不去,饥乌臺上噤无声。’”参见“凤凰池”。⒉对别人父亲的誉称。唐 李商隐《寄酬韩冬郎兼呈畏之员外》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於老凤声。”
- 10.
适所释义:得所,得到合理安置。清 揆叙 《鹰坊歌》:“羣飞众动各适所,丹山鸞凤常游翔。”
- 11.
雏凤释义:指凤的幼鸟,比喻有才干的子弟或年青人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商隐诗。
- 12.
顺毛儿扑撒释义:顺着毛的长势抚摩。比喻顺着别人的脾气说话、办事。元 乔吉《扬州梦》第二折:“顺毛儿扑撒上翠鸞丹凤,恣情的受用足玉煖香融。”元 乔吉《水仙子·嘲楚仪》曲:“顺手儿扑撒翠鸞雏,暖水儿温存比目鱼。”元 于伯渊《点绛唇》套曲:“怎能够鱼水相逢,琴瑟和同。五百年姻眷交通,顺毛儿扑撒上丹山凤。”
- 13.
黄支释义:亦作“黄枝”。古国名。一般以为在今 印度 马德拉斯 西南的 甘吉布勒姆。《楚辞·王逸<九思·伤时>》:“陟 丹山 兮 炎野,屯余车兮 黄支。”原注:“黄支,南极国名也。”《汉书·平帝纪》:“二年春,黄支国 献犀牛。”《隋书·炀帝纪下》:“提封所渐,细柳、盘桃之外;声教爰暨,紫舌、黄枝 之域。”章炳麟《訄书·冥契》:“是二子者(耶苏、穆罕默德),西隔 昆仑,而南隔 黄支 之海,未尝一覿 尚父 之苗裔,诵其图籍,而称号卒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