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祀 三祀的意思
sān

三祀

简体三祀
繁体
拼音sān sì
注音ㄙㄢ ㄙ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sì,(1) 祭。【组词】:祭祀。祀天。祀祖。(2) 中国殷代指年。【组词】:十有三祀。

基本含义

指三次祭祀。

三祀的意思

三祀 [sān sì]

1. 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

2. 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

4. 三年。

三祀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 汉 郑玄 注:“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
按:大祀用玉帛牲全,次祀用牲币,小祀用牲。见《周礼·春官·肆师》。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盛礼弥三祀,初元正七年。”

⒉ 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

《礼记·祭法》:“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
汉 蔡邕 《独断》:“大夫以下,自立三祀之别名:曰族厉,曰门,曰行。”

⒊ 三年。

《后汉书·崔骃传》:“乃称疾而屡復兮,歷三祀而见许。”


三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亮阴释义:帝王居丧。《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孔 传:“阴,默也,居忧信默,三年不言。”孔颖达 疏:“王居父忧,信任冢宰,默而不言,已三年矣。”唐 韩愈《永贞行》:“君不见太皇亮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清史稿·礼志八》:“世宗 践阼,居亮阴,未举。”
    • 2.
      刑徒释义:⒈受刑之人;囚徒。《墨子·公孟》:“子亦闻乎,匿刑徒之有刑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 使者如 梁,孙臏 以刑徒阴见。”唐 李白《古风》诗之三:“刑徒七十万,起土 驪山 隈。”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秦始皇 怒,使刑徒三千人斫树成光山,向 湘神 表示皇帝的威力。”⒉指徒刑。《隋书·刑法志》:“流役六年,改为五载,刑徒五岁,变从三祀。”
    • 3.
      告礼释义:⒈指报帝王之丧。唐 韩愈《送幽州李端公序》:“某前年被詔,告礼 幽州。”马其昶 校注:“﹝ 贞元 ﹞二十一年正月,德宗 崩,以 藩(李藩)为告哀使,故至 幽州。”⒉古代帝王、官吏出行时的祭告之礼。亦特指帝王的告庙礼。《仪礼·聘礼》“释币於行”唐 贾公彦 疏:“大夫虽三祀,有行无常祀。因行使,始出有告礼而已。”《宋史·礼志五》:“告礼:古者天子将出,类於上帝,命史告社稷及圻内山川。又天子有事,必告宗庙,歷代因之。”
    • 4.
      禋祀释义: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 先燔柴升烟,再加牲体或玉帛于柴上焚烧。《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 注:“禋之言烟。周 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槱,积也……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孙诒让 正义:“窃以意求之,禋祀者盖以升烟为义,实柴者盖以实牲体为义,槱燎者盖以焚燎为义。礼各不同,而礼盛者得下兼其燎柴则一。”《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十九章﹞恭承禋祀,温豫为纷,黼绣周张,至神至尊。”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封
    • 5.
      穷桑释义:⒈传说中古帝 少皞氏 所居处。《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 有四叔,曰 重、曰 该、曰 修、曰 熙,实能金、木及水。使 重 為句芒,该 為蓐收,修 及 熙 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 穷桑,此其三祀也。”杨伯峻 注:“《尸子·仁意篇》:‘少昊 金天氏,邑于 穷桑。’《帝王世纪》云:‘少昊 邑于 穷桑 以登帝位,都 曲阜,故或谓之 穷桑帝。’”⒉传说中的巨桑。晋 王嘉《拾遗记·少昊》:“穷桑者,西海之滨,有孤桑之树,直上千寻,叶红椹紫,万岁一实,食之后天而老。”

三祀(san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三祀是什么意思 三祀读音 怎么读 三祀,拼音是sān sì,三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