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 [tuì cháo]
1. 朝见君毕而退。
例退朝乃告同人。——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英[withdraw after having an audience with an emperor (a king);]
退朝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君臣朝见,礼毕而退。
引《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魏子 ﹞退朝,待于庭。”
唐 杜甫 《晚出左掖》诗:“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退朝之后,他( 皋陶 )就赶紧下了一道特别命令,叫百姓都要学习 禹 的行为。”
退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省释义:⒈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南朝 齐 指集书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以散骑常侍为长官。《南齐书·百官志》:“自二卫、四军、五校已下,谓之‘西省’;而散骑为‘东省’。”《南史·张瓌传》:“齐 建元 元年,改封 平都侯,迁侍中,与侍中 沉文季 俱在门下…… 瓌 止朝服而已。时集书每兼门下,东省实多清贫,有不识 瓌 者,常呼为散骑。”⒉古代中央官署之一。唐 指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唐 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仇兆鳌 注:“《雍録》:‘政事堂在东省,属门下。’……公为
- 2.
元朔释义: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日。唐 德宗《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旧唐书·李珏传》:“元朔未改,园陵尚新。”清 钱谦益《崇祯元年元日立春》诗:“淑气和风应候来,王春元朔併相催。”
- 3.
入合释义:⒈进入房室。閤,我国旧时的一种楼房。《后汉书·党锢传·巴肃》:“县令见 肃,入閤解印授与俱去。”《新唐书·裴寂传》:“视朝必引与同坐,入閤则延卧内。”⒉指进入中央官署做官。唐 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德宗 初,怏怏无奈,久而嘉之,其后入閤。”⒊唐 代皇帝于朔望日在便殿接见群臣,称“入閤”。《新五代史·杂传·李琪》:“天子日御便殿见羣臣,曰‘常参’。朔望荐食诸陵寝,有思慕之心,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见羣臣,曰‘入閤’。”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唐 日御 宣政,设殿中
- 4.
入閤释义:⒈进入房室。 閤,我国旧时的一种楼房。《后汉书·党锢传·巴肃》:“县令见 肃,入閤解印授与俱去。”《新唐书·裴寂传》:“视朝必引与同坐,入閤则延卧内。”⒉指进入中央官署做官。唐 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德宗 初,怏怏无奈,久而嘉之,其后入閤。”⒊唐 代皇帝于朔望日在便殿接见群臣,称“入閤”。《新五代史·杂传·李琪》:“天子日御便殿见羣臣,曰‘常参’。朔望荐食诸陵寝,有思慕之心,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见羣臣,曰‘入閤’。”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唐 日御 宣政,设殿
- 5.
公衮释义:⒈上公之命服。 衮,古代帝王、上公的礼服。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丁晋公、冯魏公,位三公侍中,而未尝冠貂蝉。杜祁公 相甫百日,当 庆历 四年郊祠,貂冠公衮,又升輅奉册,改諡诸后。”⒉指三公一类的显职。宋 范仲淹《祭吕相公文》:“谨致祭於故相赠太师令公 吕公 之灵……忧劳疾生,辞去台衡,命登公衮,以养高年,如处嘉遁。”宋 王安石《贺留守太尉启》:“伏维留守太尉,朝廷伟材,宗庙贵器,华问既大,宠禄用光……将坛之拜既崇,公衮之归岂晚。”
- 6.
分厘释义:⒈亦作“分厘”。划分整理。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庆历 四年,贾魏公 建议修《唐书》,始令在馆学士人供《唐书》外故事二件。积纍既多,乃请 曾鲁公 掌侍郎 唐卿 分釐,附於本传。”宋 苏辙《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臣既详定,即依先降指挥,取逐司已行两月生事分定七等,因其分釐,以立人数。”宋 叶适《长溪修学记》:“县初设学不置粮,士虽居,不能食也。先令 黄君 龟朋,自出新意,分釐收拾良苦,然后始得食。”⒉一分一厘。形容数量很少。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解给》:“分釐皆关国帑。”清 梁章鉅《浪迹丛谈
- 7.
前资官释义:⒈古称已去职之官。唐 常衮《大历五年大赦天下制》:“内外文武官及前资官六品以下,并草泽中有硕学专门,茂才异等,智谋经武,讽諫主文者,仰所在州府观察牧宰,精求表荐。”⒉指曾在前朝任职的官员。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国初尚多前资官,今《閤门仪制》尚有见任、前任节度、防御、团练使。”
- 8.
参候释义:⒈观察验证。《后汉书·郎顗传》:“时卒有暴风,宗 占知京师当有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候,果如其言。”《魏书·律历志上》:“然天道盈虚,岂曰必协,要须参候是非,乃可施用。”⒉谓问候尊长。《周书·尉迟迥传》:“大长公主年高多病,迥 往在京师,每退朝参候起居,忧悴形於容色。”宋 曾巩《到亳州与南京张宣徽启》:“始敢通牋记参候之礼,庶几将心诚饥渴之勤。”
- 9.
命词释义:⒈制诰,诏书。也指草诏,为皇帝起草诏书。唐 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转起居舍人,遂知制誥,凡撰命词九年。”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寇莱公 谓 杨文公 曰:‘予不能为 唐 时宰相,盖孏於命词也。’”⒉遣词,用词。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杂剧》:“明 沉德符《顾曲杂言》云:襍剧如《王粲登楼》、《韩信胯下》、《关大王单刀会》、《赵太祖风云会》之属,不独命词高秀,而意象悲壮,自足笼盖一时。”参见“命辞遣意”。
- 10.
圮废释义:毁弃;荒废。 唐 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之胶庠,不闻絃歌,而室庐圮废,生徒衰少。”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唐 曲江,开元 天宝 中旁有殿宇,安 史 乱后尽圮废。”明 李东阳《新修平阳府城记》:“平阳城,国朝 洪武 三年都督 冯公 某所建也,歷百有餘年,日益圮废。”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寧夏城 北二里许,有 海宝塔,古道场也,圮废久矣。”
- 11.
宴殿释义:⒈皇帝退朝后休息的便殿。⒉古代帝王退朝后休息的便殿。
- 12.
居冠释义:古代官员退朝居家时所戴的帽子。
- 13.
左掖释义:⒈宫城正门左边的小门。 《宋书·天文志一》:“魏文帝 黄初 三年九月甲辰,客星见太微左掖门内。”⒉唐 时指门下省。唐 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 仇兆鳌 注:“《唐六典》:在 宣政门 内,殿东有 东上閤门,殿西有 西上閤门。东上閤门,门下省在焉。西上閤门,中书省在焉。公时为左拾遗,属门下,故出左掖。”参见“左省”。⒊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参见“五军”。
- 14.
布路释义:谓分路走散。《左传·襄公三十年》:“郑 伯有 耆(嗜)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鐘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自朝布路而罢。”杜预 注:“布路,分散。”《新唐书·陆贽传》:“师一挫伤,则乘其危橈,布路东溃。”《资治通鉴·唐僖宗广明元年》:“百官退朝,闻乱兵入城,布路窜匿。”
- 15.
引鬭释义:⒈准备格斗。唐 白居易《鸡距笔赋》:“挥芒拂鋭,又似乎奋拳引鬭之时。”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遂弃 广陵 而奔 江 南,以舟师自 金山 引鬭。”⒉犹引逗。元 张彦文《一枝花》套曲:“都因眼约心期,引鬭得肠怀腹热。”《金瓶梅词话》第三二回:“这 李瓶儿 忙解开怀接过来,月娘 引鬭了一回。”
- 16.
御像释义:帝王等封建统治者的画像。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今京师 定力院 有 太祖 御像。”令狐弦《商人哲学》:“最近 北京市 特种工艺公司就索性让象牙雕刻艺人雕刻起 清 朝 慈禧皇太后 的御像来了。”
- 17.
戎捷释义:指战利品。《春秋·庄公三十一年》:“六月,齐侯 来献戎捷。”唐 李德裕《纪圣功碑铭》:“诸侯有四夷之功,献其戎捷,《春秋》旧典也。”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帝﹞命为 昇州 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屡献戎捷。”
- 18.
放朝释义:⒈凡盛暑、雨雪、泥潦,酌免群臣朝参,谓之“放朝”。本 唐 制,后朝因之。唐 白居易《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归骑纷纷下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旧唐书·文宗纪论》:“朕欲与卿等每日相见,其輟朝、放朝,用双日可也。”明 李东阳《早朝遇雨途中即事》诗:“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櫛。”参阅 宋 王溥《唐会要·朔望朝参》。⒉谓群臣朝参毕退朝。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於礼,羣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⒊谓让群臣入朝朝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臣闻朝廷之仪
- 19.
放班释义:散班,退朝。
- 20.
文家释义:⒈崇尚文礼的朝代。《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汉 何休 注:“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皇后有諡,起於 东汉 ……然则质家尚单,文家尚复,后世或用复諡。”清 龚自珍《春秋决事比答问》:“周,文家也。”⒉文章家,作家。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桓谭 称文家各有所慕,或好浮华而不知实覈,或美众多而不见要约。”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李温陵相》:“晋江公 居破庙五年,乞归之疏,几七十上,每篇有一议论,初不重复,且词理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