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玉检 玉检的意思
jiǎn

玉检

简体玉检
繁体玉檢
拼音yù jiǎn
注音ㄩˋ ㄐㄧ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ù,(1)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组词】: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2) 美,尊贵的,敬辞。【组词】: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3) 姓。

jiǎn,(1) 查。【组词】:检查。检测。检讨。检举。检校(jiào )。检修。检索。检察。(2) 注意约束(言行)。【例句】:检点(①注意约束言行,如“参加宴会时连吃带拿,太不检检了”;②查看是否符合,如“把行李检检一遍”)。失检。(3) 古代官名,掌修国史,位次编修。(4) 姓。

基本含义

指品行高尚,道德纯正,像美玉一样无瑕疵。

玉检的意思

玉检 [yù jiǎn]

1. 玉牒书的封箧。借指玉牒文。

玉检 引证解释

⒈ 玉牒书的封箧。

《汉书·武帝纪》“登封 泰山”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玉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
唐 李商隐 《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诗:“玉检赐书迷凤篆,金华归驾冷龙鳞。”
《说文·木部》“检,书署也” 清 段玉裁 注:“玉牒检者,玉牒之玉函也,所谓玉检也。”
桂馥 义证:“《六书故》:检状如封匧。”

⒉ 借指玉牒文。

唐 刘禹锡 《平齐行》之二:“侍臣 燕公 秉文笔,玉检告天无愧词。”


国语词典

玉检 [yù jiǎn]

⒈ 古代收藏告天文书的封匣。

《汉书·卷六·武帝纪》:「封登泰山」句下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

⒉ 借称告天的文书。

唐·刘禹锡〈平齐行〉二首之二:「侍臣燕公秉文笔,玉检告天无愧词。」


玉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丰城剑气释义:同“丰城剑”。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丰城 剑气衝天表,雷焕、张华 分宝。”清 王诒寿《答施均父书》:“夫 丰城 剑气,待 茂先 而始腾;雒阳 玉检,遇 子伯 而增寳。”参见“丰城剑”。
    • 2.
      检玉释义:指封禅。古封禅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
    • 3.
      白检释义:即玉检。古代帝王举行登封大典时用的玉制的书函盖。
    • 4.
      石检释义:古代封禅时,置于封禅坛方石旁用以封闭玉检的石条。 《后汉书·祭祀志上》:“建武 三十二年正月……议封禪所施用。有司奏当用方石再累置坛中,皆方五尺,厚一尺,用玉牒书藏方石。牒厚五寸,长尺三寸,广五寸,有玉检。又用石检十枚,列於石傍,东西各三,南北各二,皆长三尺,广一尺,厚七寸。检中刻三处,深四寸,方五寸,有盖。检用金缕五周,以水银和金以为泥。”
    • 5.
      金策释义:⒈古代记载大事或帝王诏命的连编金简。 汉 张衡《西京赋》:“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元年﹞夏四月癸卯,上还,登封 泰山”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封,崇也,助天之高也。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唐 白居易《一策头》:“是以窥玉旒,读金策,惭惶僶俛,不知所裁者久矣。”⒉指禅杖。僧所持。《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李善 注:“金策,锡杖也。”唐 权德舆《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诗:“口翻贝叶古字

玉检(yuj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玉检是什么意思 玉检读音 怎么读 玉检,拼音是yù jiǎn,玉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玉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