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归 [fù guī]
1. 谓去国者归国复位。回复;返回。
复归 引证解释
⒈ 谓去国者归国复位。
引《左传·成公十八年》:“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復其位曰復归。”
孔颖达 疏:“本无位曰入,本有位曰復归。”
《书·太甲序》:“太甲 既立,不明。 伊尹 放诸 桐,三年,復归于 亳。”
⒉ 回复;返回。
引《老子》:“绳绳不可名,復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是 都介涅夫 给创立出来的名目,指不信神,不信宗教,否定一切传统和权威,要复归那出于自由意志的生活的人物而言。”
复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与陈伯之书释义:骈文篇名。南朝梁丘迟作。陈伯之是投降北魏的梁将,梁军北伐时,作者替梁军主帅写信招降陈伯之。信中陈说归降与否的利害关系,宣扬梁朝的宽宏,最后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国景物打动对方,尤为后人传诵。陈接信后,即率部复归梁朝。
- 2.
反本修古释义:本:根本;反本:复归本源,引申为人的禀性。 恢复人的禀性,维持最初的善良品质。
- 3.
反本释义:⒈复归本源或根本。指返归本性。⒉指归于自然。⒊返其所自出。⒋复归农业。古代以农为本。⒌佛教指恢复人所固有的佛性。⒍违反根本。⒎赢回赌本。
- 4.
反朴还淳释义:复归于朴实、淳正。
- 5.
反正还淳释义:复归于朴实、淳正。同“反朴还淳”。
- 6.
反真释义:⒈道家语。 谓复归本原,回返天然。《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陈鼓应 今译:“谨守这些道理而不违失,这就叫做回復到天真的本性。”《淮南子·齐俗训》:“今夫 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内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⒉谓人死归于自然。《庄子·大宗师》:“嗟来 桑户 乎!嗟来 桑户 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陈启天 注:“‘真’谓道,或自然。”晋 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又以生为人羇,死为反真。此所谓知生为大患,以无生为反本者也。”宋 苏辙《再祭张宫保文》
- 7.
复归释义:回复到(某种状态):暴风雨过后,湖面复归平静。
- 8.
无来释义:⒈不知所自来。 《鹖冠子·天权》:“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后曰我能成之。成无为,得无来。”⒉犹言无一来者。晋 丘道护《道士支昙谛诔》:“渟心独得,标想千仞。虚以应物,无来不顺。”⒊没有到来。宋 苏轼《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
- 9.
木梗之患释义:比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 10.
渝平释义:谓捐弃旧怨,复归于好。渝,通“输”。《左传·隐公六年》:“郑 人来渝平,更成也。”《三国志·吴志·刘繇传》:“后以 袁氏 之嫌,稍更乖剌;更以同盟,还为讐敌,原其本心,实非所乐。康寧之后,常愿渝平更成,復践宿好。”
- 11.
澄清天下释义:指整肃政治,清除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 12.
返本释义:⒈复归本真。⒉指恢复原来状态。⒊翻本,赢回赌本。
- 13.
还复释义:⒈返回,复归。《汉书·赵充国传》:“豪 靡忘 使人来言:‘愿得还復故地。’”《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復民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楚子 使 薳射 城 州屈,復 茄 人焉”晋 杜预 注:“还復 茄 人於 州屈。”⒉回复;恢复。《后汉书·献帝纪》:“詔除 光熹、昭寧、永汉 三号,还復 中平 六年。”晋 王嘉《拾遗记·周》:“使发其国之时并童稚,至京师鬚皆白。及还至 燃丘,容貌还復少壮。”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蓝摩国》:“太子解其上服,授与
- 14.
阮郎归释义:⒈词牌名。以神话传说刘晨、阮肇遇仙而复归事得名。双调,九句,四十七字,平韵。又名《碧桃源》、《醉桃源》、《宴桃源》、《濯缨曲》。见《词谱》卷六。⒉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数与词牌同,但多仅用前半阕或后半阕,用作引子;其一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 15.
食白释义:谓吃杨梅。 语出 宋 苏轼《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道人笑不答,此意安在哉。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王十朋 集注:“《杭州图经》云:杨梅坞 在南山近 瑞峰,杨梅尤盛,有红白二种,今 杭 人呼白者为圣僧梅。”宋 周必大《次韵阎刑部才元杨梅》:“请君速访 天竺 老,食白追继 仇池 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