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拟议 拟议的意思

拟议

简体拟议
繁体擬議
拼音nǐ yì
注音ㄋㄧˇ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ǐ,(1) 打算。【例句】:拟去信联系。拟议。(2) 初步设计编制或起草。【例句】:拟定(➊起草制定;➋揣测断定)。拟订。草拟。(3) 仿照。【组词】:拟古之作。拟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

yì,(1) 意见,言论。【组词】:议论。提议。建议。(2) 讨论,商量。【组词】: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组词】:非议。恐招物议。(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组词】:奏议。驳议。

基本含义

拟议是指对某个问题或计划进行初步讨论、考虑和研究。

拟议的意思

拟议 [nǐ yì]

1. 行动之前的计划、筹划。

[ proposal; ]

2. 草拟。

拟议规划。

[ draft; ]

拟议 引证解释

⒈ 揣度议论。多指事前的考虑。

《易·繫辞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夫动先拟议,明用稽疑。”
《朱子语类》卷五九:“只今眼下便是用功处,何待拟议思量与辨论是非,讲究道理不同。”
清 黄宗羲 《四明山九题考》:“陆皮 未尝亲至,止凭 遗尘 之言,凿空拟议。”

⒉ 比拟。

《晋书·文苑传·左思》:“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以今準古,拟议非伦。”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杜少陵 诗,自与造化同流,孰可拟议。”

⒊ 犹建议。

郭沫若 《孔雀胆》附录《昆明景物》:“云南 多茶花……闻前有人曾有以茶花为 云南 ‘省花’之拟议。”

⒋ 打算,计议。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他原想住在校里过夏,但是母亲要他回家……便把先前的拟议取消了。”


国语词典

拟议 [nǐ yì]

⒈ 拟订或提议。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夫动先拟议,明用稽疑,所以敬慎群务,弛张治术。」

⒉ 研拟的议题。

如:「经过专家们的讨论后,证明他的拟议是正确的。」


拟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吏议释义:⒈谓官吏议事。《史记·李斯列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清 龚自珍《明良论四》:“圣天子赫然有意千载一时之治,删弃文法,捐除科条,裁损吏议,亲总其大纲大纪,以进退一世。”⒉指司法官吏关于处分定罪的拟议。《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李周翰 注:“有司以 迁 为诬罔,天子终从狱吏之议。”宋 沉作喆《寓简》卷五:“人有才能而无过,朝廷自应用之;若其实有可用之材,不幸陷於吏议深文者,不因事起之,则遂为废人矣。”《清史稿·礼志十二》:“光绪 四年,贵州 巡抚
    • 2.
      拟议释义:⒈事先的考虑:事实证明了他的拟议是完全正确的。⒉草拟:小组一致通过了他所拟议的工作计划。
    • 3.
      见拟释义:拟议,打算。
    • 4.
      议拟释义:⒈犹言相提并论。《宋史·文苑传三·刁衎》:“若 太祖 之勤俭,若 太宗 之惠慈,答天地敷锡之意,保祖宗艰难之业,则 周成、汉文 二宗之美,不可同年而议拟也。”⒉拟议,设计筹划。《元典章·户部八·盐课》:“约会本部官一同从长商议,明白议拟,相应都省准拟关请,依上施行。”明 于谦《议处边计疏》:“诚恐各官迁延,有妨边备,已经节次议拟奏准。”
    • 5.
      议正释义:拟议决定。
    • 6.
      议祧释义:拟议将亲尽之祖的神主迁出宗庙藏于祧,谓之“议祧”。 祀远祖、始祖之庙为祧。古代帝王宗庙,除百世之祖不迁外,其馀五世亲尽则迁去神主藏于祧。
    • 7.
      议斥释义:拟议斥逐。
    • 8.
      议行释义:⒈谓评议其生平行事。 ⒉拟议施行。
    • 9.
      议道释义:⒈议论大道;探讨治国之道。⒉拟议取道。
    • 10.
      诠择释义:诠选录用;选取。 詮,通“銓”。宋 岳珂《金陀粹编·行实编年·遗事》:“先臣詮择人物,以能安集百姓为先。”元 戴表元《初寮王先生摘稿序》:“遂相与赞成之,而併书所谓詮择之意如左。”明 王廷相《<慎言>序》:“故拟议过贪,则援取必广;性灵弗神,则詮择失精。”
    • 11.
      进拟释义:⒈谓准备向某处进军。⒉犹奏呈。谓大臣奏呈事项,作为拟议,以备采用。

拟议(ni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拟议是什么意思 拟议读音 怎么读 拟议,拼音是nǐ yì,拟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拟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