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谣言 谣言的意思
yáoyán

谣言

简体谣言
繁体謠言
拼音yáo yán
注音ㄧㄠˊ ㄧ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áo,(1) 大众编的反映生活的歌。【组词】:民谣。歌谣。童谣。(2) 凭空捏造的不可信的话。【组词】:谣言。谣传(chuán )。谣诼(造谣诬蔑的话)。(3) 古代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例句】:“我歌且谣”。

yán,(1) 讲,说。【组词】: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组词】: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 汉语的字。【组词】: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 语助词,无义。【组词】: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 姓。

基本含义

指没有根据、未经证实的传闻或虚假的消息。

谣言的意思

谣言 [yáo yán]

1. 指没有事实存在而捏造的话。

[ words bandied from mouth to mouth; common town talk; hearsay; rumor; ]

2. 没有公认的传说。

3. 民间流传的评议时政的歌谣,谚语。

兄等曾闻得近日小儿谣言否?——《于谦全传》

[ ballad; proverb; ]


国语词典

谣言 [yáo yán]

⒈ 民间流传的歌谣。

《后汉书·卷三一·郭仍等传·赞曰》:「诗守南楚,民作谣言。」
《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

⒈ 虚构不实的传闻。

《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既说都是虚诳,不用说就是我造的谣言了。」
《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也不瞧得那里来的谣言,一回说,两江制台某天某天杀了十八个维新党。」

谰言 流言 坏话 谎言

真话 实话


谣言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坏话释义:⒈不对的话;不入耳的话:不能光听颂扬,好话坏话都要听。⒉对人对事不利的话:有话当面讲,不要在背后说人坏话。
    • 2.
      流言释义: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流言飞语。散布流言。
    • 3.
      浮名释义:虚名:浮名虚誉。不慕浮名。
    • 4.
      浮言释义:⒈无根据的话。《书·盘庚上》:“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唐 张九龄《与李让侍御书》:“我有独见之明,物无浮言之信。”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因 邵 寡,伪造浮言以相败辱。”⒉浮华不实的言论。《后汉书·安帝纪》:“所对皆循尚浮言,无卓尔异闻。”⒊空乏不切实际的语言。《红楼梦》第八九回:“两个人见了面,只得用浮言劝慰。”⒋表面的应酬话。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八:“得贵 跟着 恒元 吃了多年残剩茶饭,半通不通的浮言客套倒也学得了几句。”
    • 5.
      蜚言释义:流言。 多指诽谤。
    • 6.
      蜚语释义:同“飞语”。
    • 7.
      谎言释义:谎话:戳穿谎言。
    • 8.
      谰言释义:诬赖的话;没有根据的话:无耻谰言。

谣言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实话释义:真实的话:实话实说。
    • 2.
      真话释义:⒈犹言实情。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达生 道:‘前年未做道场时,不曾见説有这个舅舅。就果是舅舅,娘只是与他兄妹相处,外人如何有得説话?’吴氏 见道着真话,大怒道:‘好儿子,几口气养得你这等大,你听了外人的説话,嘲掇母亲,养这忤逆的做甚!’反敲檯拍櫈哭将起来。”⒉实话。老舍《茶馆》第二幕:“你嘴里半句实话也没有!不对我们说真话,没有你的好处!”巴金《探索集·春蚕》:“一九二七年春天我在 巴黎 开始写小说,我的启蒙老师是《忏悔录》的作者 卢骚,我当时一天几次走过他的铜像前,我从他那里学到的是:讲真话,讲自

谣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里挠椎释义:指一个地方所有的人都说铁椎可以弯曲,人们就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一再重复,也可以使人信以为真。
    • 2.
      三人市虎释义:三个人传言市上有虎,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可能使人信以为真。
    • 3.
      三夫成市虎释义: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 4.
      三至释义:⒈三条原则;三项法则。 ⒉《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后以“三至”谓谣言多次传播,也会产生影响。⒊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使敌困惫。
    • 5.
      三言讹虎释义: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 6.
      传谣释义:传布谣言。
    • 7.
      刮阴风释义:⒈比喻散布不满情绪或传播谣言⒉当他们有了可乘之机,就刮阴风放暗箭
    • 8.
      听信释义:⒈等候消息:今天晚上开会就决定这件事儿,你听信吧。⒉听到而相信(多指不正确的话或消息):听信谣言。听信一面之词。
    • 9.
      哄抬物价释义:哄抬是指投机者们意在强行抬高价格水平的交易活动,其手段有散布谣言和按略高于现行价格的价格水平输入指令等。
    • 10.
      四起释义:从周围各处出现或兴起:歌声四起。谣言四起。群雄四起。
    • 11.
      投杼释义:《战国策·秦策二》:“昔者 曾子 处 费,费 人有 曾参 者,与 曾子 同名族,杀人。人告 曾子 之母曰:‘曾参 杀人。’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也。’织自若。有顷,人又曰:‘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 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墻而走。夫以 曾子 之贤,与母之信,而三人疑之,虽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投杼”比喻谣言众多,动摇了对最亲近者的信心。《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之贤不若 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 曾参 之母信 曾参 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北齐书·文襄
    • 12.
      投杼之惑释义: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疑虑。
    • 13.
      投杼之疑释义: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 投杼之疑,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 14.
      投杼逾墙释义:喻谣言众多。
    • 15.
      散播释义:散布开:散播谣言。散播种子。
    • 16.
      无根释义:⒈没有根部。《管子·内业》:“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尹知章 注:“道非如卉木,而有根茎花叶也。”《太平御览》卷五一○引 三国 吴 虞翻《与弟书》:“芝草无根,醴泉无源。”唐 杜甫《遣兴》诗之二:“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⒉没有根基;没有依据。汉 刘向《说苑·建本》:“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宋 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但谣言则其实大抵无根,所以我没有动。”⒊比喻行踪无定。宋 晁补之《忆少年·别历下》词:“无穷官柳
    • 17.
      棒老二释义:方言。 土匪。茅盾《虹》一:“棒老二竟连外国船都要开枪哟!”巴金《秋》四三:“外面还有谣言,说 温江 的棒老二说过,本年新租他们收八成,佃客收两成,主人家就只有完粮税,一个钱都收不到。”
    • 18.
      民讹释义:人们的谣言。 语本《诗·小雅·沔水》:“民之讹言,亦孔之将。”郑玄 笺:“讹,伪也。”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逮叔世民讹,狙诈飈起,谿谷不能踰其险,鬼神无以究其变。”
    • 19.
      流言惑众释义:流言:无根据的话。指制造谣言以欺骗、迷惑群众。
    • 20.
      流言止于智者释义: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 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谣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里挠椎释义:指一个地方所有的人都说铁椎可以弯曲,人们就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一再重复,也可以使人信以为真。
    • 2.
      三人市虎释义:三个人传言市上有虎,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可能使人信以为真。
    • 3.
      三夫成市虎释义: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 4.
      三至释义:⒈三条原则;三项法则。 ⒉《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后以“三至”谓谣言多次传播,也会产生影响。⒊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使敌困惫。
    • 5.
      三言讹虎释义: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 6.
      传谣释义:传布谣言。
    • 7.
      刮阴风释义:⒈比喻散布不满情绪或传播谣言⒉当他们有了可乘之机,就刮阴风放暗箭
    • 8.
      听信释义:⒈等候消息:今天晚上开会就决定这件事儿,你听信吧。⒉听到而相信(多指不正确的话或消息):听信谣言。听信一面之词。
    • 9.
      哄抬物价释义:哄抬是指投机者们意在强行抬高价格水平的交易活动,其手段有散布谣言和按略高于现行价格的价格水平输入指令等。
    • 10.
      四起释义:从周围各处出现或兴起:歌声四起。谣言四起。群雄四起。
    • 11.
      投杼释义:《战国策·秦策二》:“昔者 曾子 处 费,费 人有 曾参 者,与 曾子 同名族,杀人。人告 曾子 之母曰:‘曾参 杀人。’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也。’织自若。有顷,人又曰:‘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 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墻而走。夫以 曾子 之贤,与母之信,而三人疑之,虽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投杼”比喻谣言众多,动摇了对最亲近者的信心。《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之贤不若 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 曾参 之母信 曾参 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北齐书·文襄
    • 12.
      投杼之惑释义: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疑虑。
    • 13.
      投杼之疑释义: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 投杼之疑,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 14.
      投杼逾墙释义:喻谣言众多。
    • 15.
      散播释义:散布开:散播谣言。散播种子。
    • 16.
      无根释义:⒈没有根部。《管子·内业》:“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尹知章 注:“道非如卉木,而有根茎花叶也。”《太平御览》卷五一○引 三国 吴 虞翻《与弟书》:“芝草无根,醴泉无源。”唐 杜甫《遣兴》诗之二:“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⒉没有根基;没有依据。汉 刘向《说苑·建本》:“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宋 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但谣言则其实大抵无根,所以我没有动。”⒊比喻行踪无定。宋 晁补之《忆少年·别历下》词:“无穷官柳
    • 17.
      棒老二释义:方言。 土匪。茅盾《虹》一:“棒老二竟连外国船都要开枪哟!”巴金《秋》四三:“外面还有谣言,说 温江 的棒老二说过,本年新租他们收八成,佃客收两成,主人家就只有完粮税,一个钱都收不到。”
    • 18.
      民讹释义:人们的谣言。 语本《诗·小雅·沔水》:“民之讹言,亦孔之将。”郑玄 笺:“讹,伪也。”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逮叔世民讹,狙诈飈起,谿谷不能踰其险,鬼神无以究其变。”
    • 19.
      流言惑众释义:流言:无根据的话。指制造谣言以欺骗、迷惑群众。
    • 20.
      流言止于智者释义: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 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谣言造句

1.许多网路传言常传得甚嚣尘上,但事后都证实只是谣言

2.希望我全体人民,一律安居乐业,切勿轻信谣言自相惊扰。

3.莫斯科谣言漫布,众说纷纭,一如既往。

4.对于谣言采取一笑置之的态度,会让你觉得好过许多。

5.对于谣言採取一笑置之的态度,会让你觉得好过许多。

6.小丽对这种谣言一笑置之。

7.面对各种谣言,他总是一笑置之,丝毫不放在心上。

8.我们要把那些谣言制造者不可告人的目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彻底揭穿他们的阴谋。

9.这伙人制造谣言,混淆黑白,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10.不要听信那些不堪入耳的谣言

11.关于小李偷了西瓜的谣言很快就不攻自破了。

12.事实既已水落石出,谣言当然不攻自破。

13.只要把事实真相告诉大家,这些谣言便不攻自破了。

14.谣言止于智者,人云亦云,实在不可取。

15.这个绯闻纯粹是捕风捉影的谣言,是有人见不得她好,编造出来的。

16.事实表明,老张被公安局抓去了只是捕风捉影的谣言

17.这些谣言所以传开,就是那些小报推波助澜的结果。

18.商场上的谣言无孔不入,你可要小心分辨。

19.这些话都是无的放矢的谣言,你又何必在意呢?

20.未经证实的信息比比皆是,模糊了真相和谣言的边界。

谣言(yaoy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谣言是什么意思 谣言读音 怎么读 谣言,拼音是yáo yán,谣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谣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