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改良派 改良派的意思
gǎiliángpài

改良派

简体改良派
繁体
拼音gǎi liáng pài
注音ㄍㄞˇ ㄌㄧㄤˊ ㄆㄞˋ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gǎi,(1) 变更,更换。【组词】:改变。更(gēng )改。改革。改造。改善。改弦更张。朝令夕改。改编。改写。纂改。(2) 姓。

liáng,(1) 好。【组词】:良好。善良。良辰美景。消化不良。良莠不齐。(2) 善良的人。【组词】:除暴安良。(3) 很。【组词】:良久。获益良多。用心良苦。(4) 姓。

pài,(1) 水的支流。【例句】:九派(指长江支流之多)。(2) 一个系统的分支。【组词】:派系。派别。派性。党派。(3) 作风,风度。【组词】:正派。气派。派势。派头。(4) 分配,指定。【组词】:派赴。派驻。派遣。委派。(5) 指摘。【组词】:派不是。(6) 量词(❶用于派别,如“两派的意见争论不休”;❷用于景色、气象、语言等,前面用“一”字,如“一派胡言”、“好一派北国风光”)。

基本含义

指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寻求进步的一派人士或思想。

改良派的意思

改良派 [gǎi liáng pài]

1. 奉行改良主义的政治派别。

改良派 引证解释

⒈ 奉行改良主义的政治派别。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 中国 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 中国 革命民主派立场,同 中国 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巴金 《关于<父与子>》:“作者是一个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者,是一个改良派, 西欧 派。”


改良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保皇会释义:清 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团体。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 等以保皇为宗旨,一八九九年倡设保皇会于 加拿大,在 美洲、南洋、日本 建立组织。宣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一九○七年 康有为 为响应 清 政府预备立宪的许诺,将各地保皇会改名为国民宪政会。
    • 2.
      吴沃尧释义:(1866-1910)清末文学家。字趼人,广东南海人。因家居佛山,又称“我佛山人”。曾东游日本。后在上海编《月月小说》。政治上倾向改良派。所作小说对晚清社会上的黑暗腐败现象有所揭露,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恨海》等。
    • 3.
      康有为释义:(1858—1927)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 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今广州)人。青年时曾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真理。中日甲午战争后,联合在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名上“万言书”,要求拒签中日和约,迁都抗战,变法维新,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后积极宣传变法维新思想。1898年光绪帝任用他和梁启超等人参与政事,实行变法,遭到顽固势力反对。变法失败,逃往日本。和梁启超等组织保皇党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赞助张勋复辟。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
    • 4.
      戊戌变法释义: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干支纪年戊戌)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的变法维新运动。 光绪皇帝接受其变法主张,从6月11日到9月21日颁布许多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裁减绿营兵;废除八股文;设立学堂;提倡商办工业等。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坚决反对,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撤销变法法令,逮捕维新派,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康、梁逃往日本,变法失败。因自颁布维新诏令起到变法失败止,共一百零三天,故又名百日维新。
    • 5.
      戊戌维新释义: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变法活动。亦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改良派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改良派是什么意思 改良派读音 怎么读 改良派,拼音是gǎi liáng pài,改良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改良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