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 [yào sài]
1. 筑有永久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国防要地。
英[ garrison; fort; strategic pass; ]
2. 构筑了堡垒的地方。
英[ fortress; ]
要塞 引证解释
⒈ 军事上的险要处,防御重地。
引《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固封疆,备边竟,完要塞,谨关梁,塞徯径。”
郑玄 注:“要塞,边城要害处也。”
《汉书·严助传》:“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
王树枬 《武汉战记》:“汉口 之北,以 武胜关 为要塞。”
国语词典
要塞 [yào sài]
⒈ 险要的关隘。汉·郑玄·注:「要塞,边城要害处也。」也作「要隘」。
引《礼记·月令》:「备边竟,完要塞。」
《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
近要地
要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严塞释义:整备要塞。《后汉书·南匈奴传》:“臣伏念先父归 汉 以来,被蒙覆载,严塞明候,大兵拥护,积四十年。”
- 2.
乘塞释义:守卫边疆要塞。
- 3.
伦敦塔释义:⒈英国古城堡。 在伦敦市内泰晤士河北岸。由占地约7公顷的庞大建筑群组成,中心为白塔,高约27米。四周围绕十三座塔,外层筑有护城壕。1140年起为王宫,历时四百多年。后曾作国家监狱。现为收藏珍宝文物的博物馆。⒉英国皇家要塞,位于泰晤士河北岸。约1078年由征服者威廉一世开始在罗马城墙内侧建造一座中央城楼“白塔”(因以石灰岩建造得名)。12伦敦塔13世纪要塞向墙外扩展,形成以白塔为圆心,分内外两部分的防御要塞。惟一陆上入口在城堡西南角,当时河流还是主要通道,13世纪的水门仍经常使用。伦敦塔长期被用作国家监狱,
- 4.
关塞释义:关口上的要塞。
- 5.
关防释义:⒈防止泄露机密。⒉旧时政府 机关或部队用的印信,多为长方形。⒊旧指驻兵防守的要塞,也指防守,防备。
- 6.
冲塞释义:⒈冲积淤塞。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一》:“大河 衝塞,侵啮 金堤。”⒉犹郁结。夏衍《心防》第一幕:“冲塞起来的感情,阻住了他的话,讲得断断续续。”⒊要塞。宋 苏舜钦《上范希文书》:“扼其衝塞,絶其牙市,闭之沙漠之外。”
- 7.
凡尔登战役释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1916年,德军进攻法国东北部的最大要塞凡尔登,想从中央一举突破法军防线,法军顽强防守,粉碎了德军的计划。此役双方损失约一百万人。从此,“凡尔登”成为坚固堡垒的代名词。
- 8.
吴中锁钥释义:吴中锁钥 wú zhōng suǒ yuè 原指吴中盘门上的锁和钥匙,后指吴中要塞必经之地。
- 9.
吴王渡释义:吴王渡位于山西临猗县西黄河东岸,这里既有黄河奇景沙燕窝,又有传说中的童子泉;既有千年古道,又有现代浮桥;既有古代军事要塞,又有现代水利枢纽。
- 10.
固塞释义:⒈坚固的要塞。 ⒉闭塞,不开朗。
- 11.
国蔽释义:国家的屏障,谓国境上的要塞。
- 12.
堡塞释义:犹堡垒,要塞。
- 13.
塞徼释义:障塞,要塞。
- 14.
大小虎释义:指 广东 南部 珠江 口的 大虎山 和 小虎山。两山相峙如门,称 虎门,为海防要塞。
- 15.
大隧释义:⒈地道,隧道。《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⒉古隘道名,春秋 楚 要塞。在今 河南 信阳 南 豫 鄂 交界处,即 黄岘关。一说为 武阳关。参阅 清 江永《春秋地理考实》卷三。
- 16.
寨主释义:⒈山林贼寇的首领。⒉宋朝要塞地区的军事头领。
- 17.
岘山释义:⒈山名。 在 湖北 襄阳县 南。又名 岘首山。东临 汉水,为 襄阳 南面要塞。西晋 羊祜 镇 襄阳 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晋书·羊祜传》:“祜 乐山水,每风景,必造 峴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唐 孟浩然《岘山送朱大去非游巴东》诗:“峴山 南郭外,送别每登临。”宋 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羊叔子 镇 襄阳,尝与从事 邹湛 登 峴山,慨然有‘湮没无闻’之嘆,峴山 因是以传。”⒉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显山,后避 唐中宗(李显)讳,改名 岘山。宋 苏轼 任 湖州 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吴
- 18.
川塞释义:河防要塞。
- 19.
强击释义:强击群或强击支队对要塞、居民地或坚固阵地防御之敌实施的攻击。
- 20.
当路塞释义:犹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