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枸橼 枸橼的意思
yuán

枸橼

简体枸橼
繁体枸櫞
拼音jǔ yuán
注音ㄐㄩˇ ㄩ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ǒu jǔ gōu, ◎ 〔枸橼〕a.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有短刺。果实长圆形,黄色,有香气,果皮可入药或提制芳香油;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亦称“香橼”。(1) 〔枸杞〕落叶小灌木,叶披针形,结小浆果,成熟时红色,称“枸杞子”,可入药;根皮称“地骨皮”,亦可入药;茎叶嫩时可食。(2) 〔枸骨〕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长椭圆形有三、四个硬刺,开小白花,有香气,果实球形供观赏,叶入药。

yuán, ◎ 〔枸(jǔ)橼〕见“枸1”。

基本含义

指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枸橼的意思

枸橼 [jǔ yuán]

1. 木名。即香橼。小乔木或大灌木,有短刺,叶卵圆形,花带紫色。果实长圆形,黄色,皮粗厚而有芳香,供观赏。果瓤味苦,可制枸橼酸。果皮、花、叶可提芳香油。果皮亦供药用。

枸橼 引证解释

⒈ 木名。即香橼。小乔木或大灌木,有短刺,叶卵圆形,花带紫色。果实长圆形,黄色,皮粗厚而有芳香,供观赏。果瓤味苦,可制枸橼酸。果皮、花、叶可提芳香油。果皮亦供药用。

《齐民要术》卷十引 汉 杨孚 《异物志》:“枸櫞,似橘,大如饭筥。皮有香,味不美。可以浣治葛、苧,若酸浆。”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枸櫞子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故人重之,爱其香气。”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枸橼》:“枸櫞产 闽 广 间,木似朱欒而叶尖长,枝间有刺,植之近水乃生。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


国语词典

枸橼 [jǔ yuán]

⒈ 植物名。芸香科柑属,常绿小乔木。原产印度。枝上有硬棘针。叶为长椭圆形,叶缘有波状钝齿或锯齿,淡绿色。花为总状花序或簇生于叶腋。果实为长圆形。可供观赏、食用及入药。因其具香气,故也称为「香橼」。


枸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佛手释义:⒈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枸橼(jǔyuán)的变种,叶子长椭圆形,花上部白色,下部紫红色。果实黄色,基部圆形。上部分裂,像手指,有香气,可供观赏,也可入药。⒉这种植物的果实。
    • 2.
      佛手柑释义:果树名。为枸橼之变种。系常绿小乔木,高丈余。叶呈长圆形,花白色。果实色黄而香,下端有裂纹,状如半握之手,中医以之入药。
    • 3.
      决疑释义:亦作“决疑”。解决凝难问题;判断疑案。《左传·桓公十一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史记·循吏列传》:“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以为理。”司马贞 索隐:“言能听察微理,以决疑狱。”唐 白居易《答卜者》诗:“知君善《易》者,问我决疑不。”明 刘基《郁离子·枸橼》:“夫使者所以达主命,释仇讲好,决疑解纷。”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二十章:“嵩 在 建业,常诣 真諦 之弟子 法泰 决疑。”
    • 4.
      山薮释义:⒈山深林密的地方。《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藪藏疾。”汉 马融《广成颂》:“乃储精山藪,歷思河泽。”明 刘基《郁离子·枸橼》:“鸟兽以山藪为家,而豢养於樊笼之中,非其情也。”⒉山林与湖泽。《后汉书·梁冀传》:“多拓林苑,禁同王家,包含山藪,远带丘荒,周旋封域,殆将千里。”《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大雅含弘,量苞山藪。”张铣 注:“言量度广远,可以苞括山藪。”⒊犹言山野草莽。与“朝廷”、“廊庙”相对。《后汉书·谢弼传》:“臣山藪顽闇,未达国典。”《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既已西渡,尽封
    • 5.
      钩缘子释义:枸橼木的果实。俗称香橼。卵形或长圆形,先端有乳状突起。皮粗厚而有芳香,初冬熟时呈柠檬黄色,不易剥离。肉黄白色,汁少味苦。
    • 6.
      香橼释义:枸橼(jǔyuán)。

枸橼(gouy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枸橼是什么意思 枸橼读音 怎么读 枸橼,拼音是jǔ yuán,枸橼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枸橼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