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ú dòu,(1) 旧指文章里一句中间念起来要稍稍停顿的地方。【组词】:句读。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rén,(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组词】:人类。(2) 别人,他人。【例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例句】:丢人,文如其人。
1. 被指定给别人朗读的人(如被指定在吃饭时间高声朗读的人)
英[ reader; ]
2. 知识分子;士人(你们都是读书人,知道得多)
英[ intellectual; ]
⒈ 旧时指知识分子;士人。
引《水浒传》第三三回:“小弟寻思,只想他是读书人,须念同姓之亲,因此写了‘刘丈’。”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五:“史书更繁重,普通读书人向来也只读四史。”
⒈ 知识分子、士人。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只要是读书人,后生些的便好了,地方不论远近。」
《文明小史·第三回》:「如果打死了外国人,我拼著脑袋去陪他,金委员不该拿读书人如此糟蹋,到底不是斯文一脉!」
1.他是个只做学问,不求闻达的读书人。
2.光前裕后是科举时代读书人最高的理想。
3.他只是个读书人,对作生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4.他家真可谓是书香门第,历代都有读书人。
5.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大多向往在科举中名列前茅,在仕途上飞黄腾达。
6.孔乙己不但偷了东西,还大言不惭的说读书人的事,不能算偷是窃。
7.大众虽然知识没有读书人的高,但他们对于胡说的人们,却有一个谥法,绣花枕头。
8.在科举时代,金榜题名是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9.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10.所以,只有读书人自己才能体会其中的甘苦。
11.解读;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高,意志坚,因为责任很重,而奋斗的路很长。
12.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怎么能做了官就丢掉做人的根本呢!你们要记住我的话。
13.他礼贤下士,对读书人十分尊重。
14.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一旦理想实现做了官,他们就四处炫耀,决不会衣锦夜行。
15.明清时读书人把八股文当做求取功名的工具,把“起承转合”弄成了呆板僵死的格式,束缚人们的思想。
16.读书人应该以学富五车为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