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点头 点头的意思
diǎntóu

点头

简体点头
繁体點頭
拼音diǎn tóu
注音ㄉㄧㄢˇ ㄊㄡ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iǎn,(1)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组词】:点滴。斑点。点子(➊液体的小滴,如“水点点”;➋小的痕迹,如“油点点”;➌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点点”;➍主意,办法,如“请大家出点点”;➎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地方,如“话没有说到点点上”)。(2) 几何学上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两条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3) 数学上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称“小数点”,如“231.4”。(4) 量词,用于小的或少的。【组词】:两三点雨。几点泪水。(5) 一定的位置或限度。【组词】:地点。起点。极点。居民点。(6) 项,部分,方面。【组词】:优点。要点。特点。(7) 汉字笔形之一(丶)。【组词】:点画。三点水。(8) 加上点子,引申为修饰。【组词】:标点。评点。点缀。画龙点睛。(9) 使一点一滴地落下或发出。【组词】:点种。点射(自动武器有间歇的射击)。点眼药。(10) 一落一起或一触即离的动作。【组词】:点头。点穴。(11) 引火。【例句】:点火(亦喻挑起是非,制造事端)。(12) 查对。【组词】:点数。点名。点卯(旧时称官衙、军伍卯时开始办公、操练,官员查点人数)。(13) 指定,选派。【组词】:点菜。点将(jiàng )。听众点播。(14) 指示,启发。【组词】:指点。点拨。(15) 计时的单位。【例句】:更点(分为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三更三点。钟点。(16) 污。【组词】:点污。点辱(使受污辱)。(17) 指正餐以外的暂时充饥,亦指糕饼一类的食物。【例句】:点心(“心”读轻声)。点补(吃少量的食品解饿。“补”读轻声)。(18) 同“踮”。

tóu tou,(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组词】:头骨。头脑。头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组词】:留头。剃头。(3) 物体的顶端。【组词】:山头。笔头。两头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例句】:从头儿说起。头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组词】:布头儿。(6) 以前,在前面的。【组词】:头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组词】:头等。头生。(8) 首领。【组词】:头子。头目。(9) 方面。【例句】:他们是一头的。(10) 临,接近。【例句】:头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组词】:一头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组词】:三头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基本含义

点头是指向下轻轻地抬头,通常表示同意、赞同或打招呼。

点头的意思

点头 [diǎn tóu]

1. 快速地向前低头;作为同意、致意或命令等的表示而向前低头。

[nod; approve;]

点头 引证解释

⒈ 头微微向下一动。表示允许、赞成或领会等。

五代 齐己 《寄松江陆龟蒙处士》诗:“道在谁开口,诗成自点头。”
《红楼梦》第三五回:“黛玉 看了,不觉点头。”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四大爷!四大爷!没有你,简直什么也办不通!你说一句,大家必点头,别人说破了嘴也没有用!”

⒉ 表示招呼。

宋 刘过 《送刘从周教授》诗:“还乡若有过从便,会尽人间只点头。”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从今后,不干己事休开口;我则索会尽人间只点头,倒大来优游。”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会尽人情,点头亦属多事耳。”

⒊ 唐 时科举中选者,主考于其姓名上用红笔点一下,谓之“点头”。 《新唐书·苏晋传》:“及 裴光庭 知尚书,有过官被却者,就籍以朱点头而已。

晋 因榜选院曰:‘门下点头者更拟。’”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雍 与兄 朗、序、福 昆仲八人,皆昇籍进士,列甲乙科,尝号为‘点头 崔 家’。”


国语词典

点头 [diǎn tóu]

⒈ 头上下微动,以表示允诺、赞许、领会等意。

《红楼梦·第三五回》:「王夫人恐贾母乏了,便欲让至上房内坐。贾母也觉腿酸,便点头依允了。」
《文明小史·第一六回》:「黄国民听了,不觉点头称是。」

颔首

摇头

⒉ 表示打招呼。

宋·刘过〈送刘从周教授〉诗:「还乡若有过从便,会尽人间只点头。」

如:「点头之交」。


点头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颔首释义:点头:颔首微笑。颔首赞许。

点头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摇头释义:把头左右摇动,表示否定或阻止。

点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浄释义:指 宋 杂剧、金 院本中的副浄。此角色主要以滑稽的语言或动作引起观众笑乐。明 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学诗者动輒言 唐 诗,便以为好。不思 唐 人有极恶劣者……又如‘莫将閒话当閒话,往往事从閒话生’;又如‘水牛浮鼻渡,沙鸟点头行’:此类皆下浄优人口中语。”
    • 2.
      中吃释义:⒈见“中吃”。⒉亦作“中喫”。可口。《水浒传》第四三回:“师父行了许多路,肚里也饥了,虽不中吃,胡乱请些,也免小弟之羞。”《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小弟市上走一走,看中吃的东西,寻些来家请二哥。”鲁迅《呐喊·社戏》:“‘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⒊能吃。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我的药中喫,是我也喫了。”
    • 3.
      乡愚释义:旧时对乡村老百姓的蔑称。 《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以致欺瞒良善,吞嚼乡愚,串通吏胥侵渔,隐匿,拖欠,无所不至。”郑观应《盛世危言·禁烟上》:“鱼肉乡愚,欺压良懦,而於禁烟之事,仍无实效可观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你再迟疑,我办你一个欺压乡愚之罪。”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八:“我告 大山 的罪名是煽惑乡愚,暴杀无辜,聚众抗捐,联合罢佃啊!”
    • 4.
      乡霸释义:横行乡里的恶霸。《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其间有那奸猾乡霸,自己经催年份,逞兇肆恶,追逼各甲,依限输纳。”
    • 5.
      体态语释义:又称“身体语言”。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如点头、摇头、挥手、瞪眼等。常被认为是辨别说话人内心世界的主要根据。与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如在印度,点头表示不同意,摇头表示同意。
    • 6.
      依允释义:依从;应允:他点头依允了孩子的要求。
    • 7.
      俯仰唯唯释义:唯唯:答应的声音。 点头答应。比喻谦卑地应付。
    • 8.
      光光释义:⒈没有留下一点头发的。⒉光亮亮的。⒊十分平滑的。⒋没留下一文的。⒌一丝不挂的。⒍光明显耀。
    • 9.
      卑谦释义:谦虚,不高傲自大。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国身》:“谦尊自卑者,仁贤之所事也。故治身者务执虚静以致精,治国者务尽卑谦以致贤。”晋 袁宏《后汉纪·章帝纪》:“虎賁将军 竇宪 椒房之亲,出入省闥,年盛志美,卑谦乐善,此其好士之风也。”茅盾《动摇》三:“方太太 微笑着对 胡国光 点头,让他上面坐,但 胡国光 很卑谦地挨着 陆慕游 的肩下坐了。”
    • 10.
      即即足足释义:象声词。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譬如有一堆蛆虫在这里罢,一律即即足足,自以为是绅士淑女,文人学士,名宦高人,互相点头,雍容揖让,天下太平。”
    • 11.
      卿家释义:⒈你家。《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我家 临川,何如卿家 宛陵。”《南史·沉约传》:“吾昔以弱年出蕃,卿家以亲要见辅,今日之授,意在不薄。”⒉小说和戏剧中君、后对臣下的亲切称呼。《三侠五义》第十七回:“娘娘一壁拭泪,一壁点头,説道:‘卿家平身,歇息去罢。’包公 谢恩,鞠躬退出。”京剧《窃兵符》第二一场:“赵孝成王:‘卿家有何本奏?’”
    • 12.
      受热释义:⒈受到高温的影响:绝大部分物体受热则膨胀。⒉中暑:他路上受热了,有点头痛。
    • 13.
      含笑释义:面带笑容:含笑点头。 含笑于九泉。
    • 14.
      哈腰释义:⒈弯腰:一哈腰把钢笔掉在地上了。 ⒉稍微弯腰表示礼貌(不及鞠躬郑重):点头哈腰。
    • 15.
      响屧廊释义:春秋 时 吴王 宫中的廊名。遗址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西 灵岩山。唐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之五:“响屧廊 中金玉步,采苹山 上綺罗身。”宋 范成大《吴郡志·古迹》:“响屧廊,在 灵巖山 寺。相传 吴王 令 西施 辈步屧,廊虚而响,故名。今寺中以 圆照塔 前小斜廊为之,白乐天 亦名‘鸣屧廊’。”宋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山》:“﹝ 砚石山 ﹞又有 响屧廊,或曰 鸣屐廊,以楩梓藉其地,西子 行则有声,故以名云。”俞锷《无题》诗之十:“望夫梦化点头石,倩女魂飞 响屧廊。”
    • 16.
      嘎巴溜脆释义:嘎巴脆。《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她虽没咋呼,心里也没通,要不,她咋不象往常一样,爽爽快快地朝 老姜 点点头,眼睛一闪,嘎巴溜脆地说声:中,没问题!”参见“嘎巴脆”。
    • 17.
      奴才相释义:指点头哈腰的模样。
    • 18.
      对语释义:⒈对偶的词句。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下》:“平头上尾,尤忌於时;对语儷辞,盛行於俗。”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其诗卷首有一对语云:‘隔岸水牛浮鼻渡,傍溪沙鸟点头行。’”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我﹞做过《赋得体》的试帖诗,以及这种诗的基步--由二字至七字以上的对语。”⒉交谈,对话。唐 韩愈《赠崔立之》诗:“入门相对语,天命良不疑。”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一:“老兵不执役,则屏於舍外,常闻其中若有对语者。近听之,则寂然。”元 萨都剌《夜泊钓台》诗:“山僧对语夜未央,不知风露满衣裳。”章炳麟《驳中国
    • 19.
      应从释义:答应并顺从:他点头应从了大家的建议。
    • 20.
      应允释义:应许:点头应允。

点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浄释义:指 宋 杂剧、金 院本中的副浄。此角色主要以滑稽的语言或动作引起观众笑乐。明 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学诗者动輒言 唐 诗,便以为好。不思 唐 人有极恶劣者……又如‘莫将閒话当閒话,往往事从閒话生’;又如‘水牛浮鼻渡,沙鸟点头行’:此类皆下浄优人口中语。”
    • 2.
      中吃释义:⒈见“中吃”。⒉亦作“中喫”。可口。《水浒传》第四三回:“师父行了许多路,肚里也饥了,虽不中吃,胡乱请些,也免小弟之羞。”《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小弟市上走一走,看中吃的东西,寻些来家请二哥。”鲁迅《呐喊·社戏》:“‘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⒊能吃。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我的药中喫,是我也喫了。”
    • 3.
      乡愚释义:旧时对乡村老百姓的蔑称。 《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以致欺瞒良善,吞嚼乡愚,串通吏胥侵渔,隐匿,拖欠,无所不至。”郑观应《盛世危言·禁烟上》:“鱼肉乡愚,欺压良懦,而於禁烟之事,仍无实效可观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你再迟疑,我办你一个欺压乡愚之罪。”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八:“我告 大山 的罪名是煽惑乡愚,暴杀无辜,聚众抗捐,联合罢佃啊!”
    • 4.
      乡霸释义:横行乡里的恶霸。《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其间有那奸猾乡霸,自己经催年份,逞兇肆恶,追逼各甲,依限输纳。”
    • 5.
      体态语释义:又称“身体语言”。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如点头、摇头、挥手、瞪眼等。常被认为是辨别说话人内心世界的主要根据。与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如在印度,点头表示不同意,摇头表示同意。
    • 6.
      依允释义:依从;应允:他点头依允了孩子的要求。
    • 7.
      俯仰唯唯释义:唯唯:答应的声音。 点头答应。比喻谦卑地应付。
    • 8.
      光光释义:⒈没有留下一点头发的。⒉光亮亮的。⒊十分平滑的。⒋没留下一文的。⒌一丝不挂的。⒍光明显耀。
    • 9.
      卑谦释义:谦虚,不高傲自大。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国身》:“谦尊自卑者,仁贤之所事也。故治身者务执虚静以致精,治国者务尽卑谦以致贤。”晋 袁宏《后汉纪·章帝纪》:“虎賁将军 竇宪 椒房之亲,出入省闥,年盛志美,卑谦乐善,此其好士之风也。”茅盾《动摇》三:“方太太 微笑着对 胡国光 点头,让他上面坐,但 胡国光 很卑谦地挨着 陆慕游 的肩下坐了。”
    • 10.
      即即足足释义:象声词。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譬如有一堆蛆虫在这里罢,一律即即足足,自以为是绅士淑女,文人学士,名宦高人,互相点头,雍容揖让,天下太平。”
    • 11.
      卿家释义:⒈你家。《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我家 临川,何如卿家 宛陵。”《南史·沉约传》:“吾昔以弱年出蕃,卿家以亲要见辅,今日之授,意在不薄。”⒉小说和戏剧中君、后对臣下的亲切称呼。《三侠五义》第十七回:“娘娘一壁拭泪,一壁点头,説道:‘卿家平身,歇息去罢。’包公 谢恩,鞠躬退出。”京剧《窃兵符》第二一场:“赵孝成王:‘卿家有何本奏?’”
    • 12.
      受热释义:⒈受到高温的影响:绝大部分物体受热则膨胀。⒉中暑:他路上受热了,有点头痛。
    • 13.
      含笑释义:面带笑容:含笑点头。 含笑于九泉。
    • 14.
      哈腰释义:⒈弯腰:一哈腰把钢笔掉在地上了。 ⒉稍微弯腰表示礼貌(不及鞠躬郑重):点头哈腰。
    • 15.
      响屧廊释义:春秋 时 吴王 宫中的廊名。遗址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西 灵岩山。唐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之五:“响屧廊 中金玉步,采苹山 上綺罗身。”宋 范成大《吴郡志·古迹》:“响屧廊,在 灵巖山 寺。相传 吴王 令 西施 辈步屧,廊虚而响,故名。今寺中以 圆照塔 前小斜廊为之,白乐天 亦名‘鸣屧廊’。”宋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山》:“﹝ 砚石山 ﹞又有 响屧廊,或曰 鸣屐廊,以楩梓藉其地,西子 行则有声,故以名云。”俞锷《无题》诗之十:“望夫梦化点头石,倩女魂飞 响屧廊。”
    • 16.
      嘎巴溜脆释义:嘎巴脆。《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她虽没咋呼,心里也没通,要不,她咋不象往常一样,爽爽快快地朝 老姜 点点头,眼睛一闪,嘎巴溜脆地说声:中,没问题!”参见“嘎巴脆”。
    • 17.
      奴才相释义:指点头哈腰的模样。
    • 18.
      对语释义:⒈对偶的词句。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下》:“平头上尾,尤忌於时;对语儷辞,盛行於俗。”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其诗卷首有一对语云:‘隔岸水牛浮鼻渡,傍溪沙鸟点头行。’”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我﹞做过《赋得体》的试帖诗,以及这种诗的基步--由二字至七字以上的对语。”⒉交谈,对话。唐 韩愈《赠崔立之》诗:“入门相对语,天命良不疑。”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一:“老兵不执役,则屏於舍外,常闻其中若有对语者。近听之,则寂然。”元 萨都剌《夜泊钓台》诗:“山僧对语夜未央,不知风露满衣裳。”章炳麟《驳中国
    • 19.
      应从释义:答应并顺从:他点头应从了大家的建议。
    • 20.
      应允释义:应许:点头应允。

点头造句

1.她知道在这件事情上不能和小曹唱对台戏,也就顺水推舟,表示同意地点了点头

2.他的口才极佳,大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本领。

3.这可见韵高的辩才无碍,说得顽石点头了。

4.他这番高论,真可使顽石点头,天花乱坠。

5.他仿佛有点头昏眼花,一面摇晃着,一面伸出那只闲着的手,好象打算扶着空中的什么东西。

6.尽管开始时暴风骤雨般的批评,如春风化雨一般说到他点头认错!

7.她说起话来不仅有条有理,而且颇有说服力,真是能让顽石点头

8.他见到领导总是副点头哈腰的样子,让人生厌。

9.今现身说法,借此作“言志”,势必让顽石点头,加深了谜作的强烈感染力。

10.他分析精辟,辩才无碍,足使顽石点头

11.他分析精闢,辩才无碍,足使顽石点头

12.由于哥哥的辛苦付出、耐心开导,小奋终于顽石点头了。

13.由于哥哥的辛苦付出、耐心开导,小弟终于顽石点头了。

14.他的头先是摇得像拨浪鼓似的,接着又一脸无奈地点点头

15.棉枝上结满了桃子般的棉桃,一棵上有十几个,压得棉枝弯下腰。微风一吹,沉甸甸地上下摆动。好像在向人们点头致意。

16.棉桃儿齐刷刷地咧开嘴儿,吐出一团团柔软雪白的棉絮,随风一抖一抖的,像站在那里点头欢迎收获的人们。

17.杜鹃花摇动着它那火红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18.果园里面的苹果成熟了,一身红装正点头微笑着。

19.一阵微风吹来,树上的茶花随风舞动,一朵朵茶花像一张张笑脸,正向我微笑点头,这情景可把我给吸引住了,让我想到了快乐的童年。

20.我站到了桂花树下,望着一朵朵小桂花,静静地闻着它浓浓的香味。一阵风吹过来,那桂花树枝轻轻摇晃,好像在向我点头问好。

点头(diant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点头是什么意思 点头读音 怎么读 点头,拼音是diǎn tóu,点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点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