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召试 召试的意思
zhàoshì

召试

简体召试
繁体召試
拼音zhào shì
注音ㄓㄠˋ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ào shào,(1) 召唤。【组词】:召集。召见。(2) 召致,引来。【组词】:召祸。召人怨。 ◎ 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岐山县西南。(三)姓氏。

shì,(1)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组词】:试车。试图。试航。试问。尝试。试金石。(2) 考,测验。【组词】:试场。试卷。试题。笔试。考试。口试。

基本含义

召集人们进行试验或考试

召试的意思

召试 [zhào shì]

1. 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

召试 引证解释

⒈ 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

《晋书·职官志》:“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
宋 王安石 《建安章君墓志铭》:“皇祐 中,近臣言君文章善篆,有旨召试,君辞焉。”
《宋史·选举志二》:“真宗 景德 二年, 抚州 晏殊、大名府 姜盖 始以童子召试诗赋,赐 殊 进士出身, 盖 同学究出身。”
《清会典·礼部七·仪制清吏司》:“凡制科曰博学鸿词,奉詔乃举。皇帝巡幸则召试。”


国语词典

召试 [zhào shì]

⒈ 皇帝召见面试。为旧时选拔官吏的方式。

《晋书·卷二四·职官志》:「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
《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真宗景德二年,抚州晏殊,大名府姜盖始以童子召试诗赋。」


召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年老娘倒绷孩儿释义:比喻对素所熟习之事一时失手,犯了不该有的错误。宋 魏泰《东轩笔录》卷七:“苗振 以第四人及第。既而召试馆职,一日謁 晏丞相。晏 语之曰:‘君久从吏事,必疏笔砚。今将就试,宜稍温习也。’振 率然答曰:‘岂有三十年为老娘而倒綳孩子者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主人俛首曰:‘作老娘三十年,今日倒綳孩儿,亦復何説!’”
    • 2.
      不拜释义:⒈古代以拜为谒见上级的礼节。 武官披甲,屈伸不便,允许不拜。《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⒉不接受任命。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宋书·南平王穆铄传》:“﹝ 元嘉 ﹞二十六年,进号平西将军,让不拜。”宋 洪迈《夷坚乙志·刘若虚》:“后七年,始以特奏召试大廷,又入五等为助教,纳敕不拜。”
    • 3.
      优贡释义:清 制,每三年各省学政於府、州、县在学生员中选拔文行俱优者,与督抚会考核定数名,贡入京师国子监,称为优贡生。经朝考合格后可任职。与岁贡、恩贡、拔贡、副贡合称“五贡”。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嘉善 谢金圃 侍郎 墉,乾隆 十六年以优贡应南巡召试列第一,赐举人,授内阁中书。”《清史稿·选举志一》:“贡生凡六,曰: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
    • 4.
      六论释义:⒈指《吕氏春秋》中的《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是以 庄周《齐物》,以论为名;不韦《春秋》,六论昭列。”⒉指 宋 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大科始进文字。有合,则召试秘书省。出六论题於九经、诸子百家、十七史及其传释中为目。而六论者,以五通为过焉。”《宋史·选举志二》:
    • 5.
      南都释义:⒈地名。东汉 光武帝 的故乡在 南阳郡,郡治 宛 在京都 洛阳 之南,因称 宛 为 南都。在今 河南省 南阳市。汉 张衡 有《南都赋》,李善 注引 挚虞 曰:“南阳郡,治 宛,在京之南,故曰 南都。”唐 李白《南都行》:“南都 信佳丽,武闕 横西关。”⒉明 人称 南京 为 南都。如 吴应箕 记 南京 召试事,书名为《南都应试记》。清 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剴》诗:“乍领射声兵,南都 已沦倾。”
    • 6.
      参列释义:排列;列入。《战国策·魏策一》:“卒戍四方,定亭障者参列。”宋 马令《南唐书·许坚传》:“﹝ 坚 ﹞每沐浴不脱衣,就溪涧,出而暵之,或问其故,则言天象昭布,虽白昼亦常参列,人自昧之尔,其可裸裎乎。”元 蒲道源《春晚山茶始开示德衡弟》诗:“参列姚魏前,正色无婉娩。”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第二年又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
    • 7.
      召试释义:皇帝召来面试。 为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晋书·职官志》:“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宋 王安石《建安章君墓志铭》:“皇祐 中,近臣言君文章善篆,有旨召试,君辞焉。”《宋史·选举志二》:“真宗 景德 二年,抚州 晏殊、大名府 姜盖 始以童子召试诗赋,赐 殊 进士出身,盖 同学究出身。”《清会典·礼部七·仪制清吏司》:“凡制科曰博学鸿词,奉詔乃举。皇帝巡幸则召试。”
    • 8.
      场籍释义:科场的考生名册。 场,科场;籍,名册。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遭遇》:“二子久屈场籍,其年计偕来,主文颇以耕凿为急,无何并驰人事,因迴避朝客。”《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又以 龟从 久在场籍,善於训子,召试中书,授校书郎。”
    • 9.
      彩霓释义:⒈即彩虹。⒉宋司马光《范景仁传》:“召试学士院,诗用‘彩霓’字。学士以沉约《郊居赋》:‘雌霓连蜷’,读‘霓’为入声,谓景仁为失韵。”后遂以“彩霓”为作诗用韵之典。
    • 10.
      朋附释义:⒈勾结、阿附。 《魏书·高祖纪下》:“若朋附豪势,陵抑孤弱,罪有常刑。”《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晏 昔朋附姦邪,请立 独孤 后,上自恶而杀之。”明 刘基《<照玄上人诗集>序》:“此倡彼和,更相朋附。”⒉结党营私。唐 刘禹锡《苏州谢上表》:“唯守职业,实无朋附,竟坐飞语,贬在遐藩。”《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执中 尝寄嬖人於 周豫 之家,而 豫 姦諂,受知 执中,遂举 豫 召试馆职,此 执中 朋附宜罢免者三也。”
    • 11.
      移书释义:⒈致书。 《汉书·刘歆传》:“歆 因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宋 苏轼《范景仁墓志铭》:“公復移书执政。”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林·鼎甲召试文》:“而 逢年 不堪其倨,竟移书辞之。”清 周亮工《书影》卷十:“寧公 移书慰公,以 谢 大魁语相勗。”⒉发送公文;布告。汉 王充《论衡·谢短》:“两郡移书,曰:‘敢告卒人。’”《后汉书·袁绍传》:“桥瑁 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驛州郡。”《陈书·章昭达传》:“华皎 之反也,其移书文檄,竝假以昭达为辞。”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各国有不公不平不文明之举动,公议院得移书
    • 12.
      辞头释义:⒈唐 宋 时代朝廷命官任职的谕旨。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八:“知制誥 王介甫 不识 康节,缴还辞头曰:‘使 邵某 常民,一试衔亦不可与;果贤者,不当止与试衔,宜召试,然后官之。’”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治平 初,王景彝 自御史中丞除枢密副使,钱公辅 为知制誥,缴辞头。”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文彦博 对曰:‘唐 给事中 袁高 不草 卢杞 制书,近年 富弼 亦曾封还辞头。’”⒉话头,词儿。《老残游记》第一回:“依愚见看来,这等人恐怕不是办事的人,只是用几句文明的辞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

召试(zhao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召试是什么意思 召试读音 怎么读 召试,拼音是zhào shì,召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召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