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功德天释义:即 吉祥天女。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命运、财富女神。最早见于《梨俱吠陀》。佛教将此神列为护法天神,四大天王之一 毗沙门天 之妹,有大功德于众,故称“功德天”。又传说 功德天 能使人增益财宝,黑暗女 能使人耗尽财富,二女为姐妹,常不相离。
- 2.
吉祥天女释义:梵语的意译。原为婆罗门教、印度教的财富、美丽女神。佛教将此神列为护法天神,为四大天王之一 毗沙门天 之妹,有“大功德”于众,故也称“功德天”。
- 3.
吉祥天母释义:即 功德天。传为 毗沙门天 之妹,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之一。参见《金光明经·功德天品》。
- 4.
四天王释义:佛经称 帝释 的外将,分别居于 须弥山 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 持国天王(名 多罗吒),身白色,持琵琶;南方 增长天王(名 毗瑠璃),身青色,执宝剑;西方 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执羂索;北方 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执宝叉。旧时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狰狞,又称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参阅《法苑珠林》卷五三、《三界诸天会名》、《经律异相》卷一《四天王》。
- 5.
天王堂释义:天王堂,汉语词语,意思是相传唐天宝七载,安西守城将领奏有毗沙门天王现形助守,于是命令各道节镇,在州府城西北角各立天王像后来军营内也设立天王堂
- 6.
托塔天王释义:佛教四大天王之一。即北方 多闻天王,梵名 毗沙门,为佛教的护法天神和赐福天神。管领罗刹、夜叉,掌擎舍利塔。故俗称 托塔天王。
- 7.
散脂大将释义:密神,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八大将之一。
- 8.
毗沙门天王释义: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佛经所说四天王之一。又名 多闻天王。俗称 托塔天王。佛教中为护法的天神。我国 唐 宋 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唐 黄滔《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於是,於 开元寺 之 灵山,塑北方 毗沙门天王。”亦省称“毗沙门”、“毗沙”。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坦率对万乘,偈答无所避,尔如 毗沙门,外形如脱履。”唐 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又 感应 天王殿 一间两厦,其天王也,变 毗沙 之身,於 咸通 之年,现神质为 龟城 之助。”《太平广记》卷二一四引
- 9.
毗沙门释义:见“毗沙门天王”。
- 10.
毗沙释义:⒈唐 羁縻都督府名。高宗 上元 二年(公元675年)在 于阗国(今 新疆 和田 西南)置,属 安西都护府。《新唐书·西域传上·于阗国》:“﹝ 于闐 王 伏闍信 ﹞击 吐蕃 有功,帝以其地为 毗沙都督府。”⒉见“毗沙门天王”。
- 11.
海鰌释义:⒈即露脊鲸。 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海鰌,即海上最伟者也。其小者亦千餘尺,吞舟之説,固非谬也。每岁,广州 常发铜船,过 安南 货易,路经 调黎 深阔处,或见十餘山,或出或没,篙工曰:‘非山岛,鰌鱼背也。’双目闪烁,鬐鬣若簸朱旗。日中忽雨霢霂,舟子曰:‘此鰌鱼喷气,水散于空,风势吹来若雨耳。’”唐 许浑《题峡山寺》诗之一:“海鰌潮上见,江鵠雾中闻。”⒉小型战船名。唐 黄滔《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其东画长川以为洫,西连乎南,盘别浦以为沟,悉通海鰌。”宋 杨万里《海鰌赋》:“笑未既,海鰌万艘相继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