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日 [suì rì]
1. 元旦,新年第一天。
岁日 引证解释
⒈ 元旦,新年第一天。 唐 顾况 有《岁日作》诗。 宋 梅尧臣 有《余之亲家有女子能点酥为诗并花果麟凤等物一皆妙绝其家持以为岁日辛盘之助》诗。
岁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乱岁日释义:旧时 北京 称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到除夕为“乱岁日”。
- 2.
奉元历释义:⒈历法名。宋 熙宁 七年 卫朴 造。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卫朴 造《奉元历》,始知旧蚀法止用日平度,故在疾者过之,在迟者不及。”《元史·历志二·授时历议下》:“《奉元历》熙寧 七年甲寅 卫朴 造,行十八年,至 元祐 壬申,后天七刻。”⒉宋 南渡后,其法已散失。清 李锐 据《元史·历志》,补算岁日朔日,可借以考见梗概。
- 3.
小岁贺释义:古代臣子在小岁日向君亲朝贺的礼仪。 《太平御览》卷三三引 南朝 宋 徐爰《家仪》:“蜡本施祭,故不贺。其明日为小岁贺,称初岁福始,罄无不宜。”《魏书·高祖纪》:“﹝十五年﹞十有一月……丙戌,初罢小岁贺。”
- 4.
岁日释义:元旦,新年第一天。唐 顾况 有《岁日作》诗。宋 梅尧臣 有《余之亲家有女子能点酥为诗并花果麟凤等物一皆妙绝其家持以为岁日辛盘之助》诗。
- 5.
弱志释义:⒈缺乏主见。《逸周书·官人》:“移易以言,志不能固,已诺无决,曰弱志者也。”⒉多用以谦称自己的志向。晋 陶潜《闲情赋》:“迎清风以袪累,寄弱志於归波。”唐 韦应物《福善精舍答韩司录清都观会宴见忆》诗:“弱志厌众纷,抱素寄精庐。”宋 曾巩《酬王正仲登岳麓寺阁见寄》诗:“顾我客斗牛,三年疏往还。低心念弱志,引领望衰颜。未共尊酒乐,良嗟人事艰。”明 陈子龙《清明雨中晏坐忆去岁在河间》诗:“弱志在奋庸,至道宜安贫。年岁日以晚,两虑徒伤神。”参见“弱尚”。⒊谓虚心下气。《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
- 6.
晬盘释义:⒈旧俗于婴儿周岁日,以盘盛纸笔刀箭等物,听其抓取,以占其将来之志趣,谓之试儿,也叫试晬、抓周。 盛物之盘曰“晬盘”。宋 楼钥《阿虞试晬戏作》诗:“阿虞 匍匐晬盘中,事事都拏要学翁。”《颜氏家训·风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其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王利器 集解引 清 卢文弨 曰:“子生周年谓之晬,子对切,见《説文》。其试儿之物,今人谓之晬盘。”参阅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⒉借指婴儿周岁。清 赵翼《血气日衰竹初劝食人乳戏作》诗:“晬盘孩稚已扶牀,又费餐钱雇奶娘。”
- 7.
朱泥释义:指用朱砂调制的丸药。旧俗于岁除服用,谓可祛邪。南朝 梁 庾肩吾《岁尽应令》诗:“金薄图神燕,朱泥却鬼丸。”唐 司空曙《酬卫长林岁日见呈》诗:“朱泥一丸药,柏叶万年杯。”
- 8.
物意释义:⒈众人的心意。 《魏书·元晖传》:“先皇移都,为百姓恋土,故发冬夏二居之詔,权寧物意耳。”⒉景物的情态。宋 欧阳修《奉答圣俞岁日书事》诗:“年光向老速,物意逐时新。”⒊造物的意向。宋 梅尧臣《八月十五日夜东轩》诗:“它夕岂不好,物意为之摧。”⒋礼物与情意。宋 苏轼《与滕达道书》:“物意两重,何以克当。”
- 9.
短弄释义:短的乐曲。弄,乐曲名。唐 李贺《送秦光禄北征》诗:“周处 长桥役,侯调 短弄哀。”清 唐孙华《照孙年五岁日戏堂前偶作》诗之二:“爱搦芦笙吹短弄,日挝腰鼓沸春雷。”
- 10.
耕殖释义:犹耕植。三国 魏 曹丕《至广陵于马上作》诗:“充国 务耕殖,先零 自破亡。”宋 王应麟《玉海·食货·田制》:“淳化 元年九月詔,江 浙 多旷土,令诸州籍亩均租,每岁日减其三,为定制。仍给復三年,募民耕殖。”
- 11.
蓝尾酒释义:⒈唐 代饮宴时,轮流斟饮,至末坐,称“蓝尾酒”。 唐 白居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诗:“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餳。”⒉谓即屠苏酒。宋 窦革《酒谱·酒之事》:“今人元日饮屠苏酒,云可以辟瘟气,亦曰蓝尾酒。或以年高最后饮之,故有尾之义尔。”
- 12.
进历释义:谓封建时代岁将终时,太史进奏新历。《太平广记》卷一六三引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唐国闰》:“先是司天监 胡秀林 进历,移闰在丙戌年正月,有 向隐君 亦进历,用宣明法,闰乙酉年十二月。”元 柯九思《宫词》之十三:“太史院官新进历,榻前一一赐诸王。”自注:“每岁日南至,太史进来岁历日。”《明史·职官志三》:“通事舍人典东宫朝謁、辞见之礼,承令劳问之事,凡廷臣朝贺、进笺、进春、进历於太子,则引入而举案。”
- 13.
避殿减膳释义:同“避殿损膳”。 宋 周密《齐东野语·景定慧星》:“丁丑,避殿减膳,下詔责己,求直言,大赦天下。”《宋史·神宗纪一》:“辛酉,以来岁日食正旦,自己丑避殿减膳,罢朝贺。”《宋史·徽宗纪一》:“壬午,以日当食避殿减膳,降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释之。”
- 14.
首岁释义:谓正月。《汉书·萧望之传》:“三公非其人,则三光为之不明,今首岁日月少光,咎在臣等。”颜师古 注:“首岁,岁之初。首谓正月也。”《左传·桓公元年》“王正月,公即位”晋 杜预 注:“诸侯每首岁必有礼於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