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声讨 声讨的意思
shēngtǎo

声讨

简体声讨
繁体聲討
拼音shēng tǎo
注音ㄕㄥ ㄊㄠ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ēng,(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组词】:声音。声带。(2) 消息,音讯。【组词】:声息。不通声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组词】: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4) 名誉。【组词】:名声。(5) 音乐歌舞。【例句】: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tǎo,(1) 查究,处治。【组词】:检讨。(2) 征伐,发动攻击。【组词】:讨伐。声讨(宣布罪行而加以抨击)。(3) 研究,推求。【组词】:研讨。探讨。(4) 索取。【例句】:讨还(huán)。(5) 求,请求。【例句】:讨教(jiào )。讨饶。(6) 惹。【组词】:讨厌。讨人喜欢。(7) 娶。【组词】:讨老婆。

基本含义

公开指责、谴责某人或某事物

声讨的意思

声讨 [shēng tǎo]

1. 公开谴责,用语言文字讨伐。

声讨敌人罪行。

[denounce; condemn;]

声讨 引证解释

⒈ 谴责罪行,加以讨伐。

《清史稿·安和亲王岳乐传》:“以 三桂 悖逆反覆,将募兵声讨, 三桂 死,乃止。”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一节:“次年三月,北府兵将领 刘裕、刘毅、何无忌 等从 京口、广陵 起兵,声讨 桓玄。”

⒉ 指公开谴责(敌人的罪行)。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二:“朱元璋 竟然站在他所反对的 元 朝政府立场声讨敌人了,由此也可以看出 朱元璋 这一方面实在举不出 张士诚 什么罪状。”


国语词典

声讨 [shēng tǎo]

⒈ 声明罪状而加以讨伐。

如:「声讨叛逆」。


声讨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讨伐释义:出兵攻打(敌人或叛逆)。

声讨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追捧释义:追逐捧场:这名歌坛新星受到不少青少年的追捧。

声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传檄释义:传布檄文:传檄声讨。
    • 2.
      公讨释义:公开揭露声讨。
    • 3.
      兴师见罪释义: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 4.
      兴师问罪释义: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 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 5.
      口伐笔诛释义: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 6.
      口伐释义:用语言谴责,声讨。
    • 7.
      口诛笔伐释义:用语言文字进行揭露、批判和声讨。
    • 8.
      国讨释义:国家的讨伐或声讨。
    • 9.
      声讨释义:公开谴责:愤怒声讨侵略者的暴行。
    • 10.
      大张挞伐释义:张:施展;挞伐:讨伐。比喻大规模地攻击或声讨。
    • 11.
      愤怒释义: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愤怒的人群。愤怒声讨侵略者的罪行。
    • 12.
      攻说释义:⒈古祭名。大祝六祈,五曰攻,六曰说。谓击鼓声讨毒蛊之罪而除之。蛊,传说使人患病受害的毒虫。⒉攻击议论。
    • 13.
      文檄释义: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
    • 14.
      明声释义:公开声讨。
    • 15.
      明鼓而攻之释义: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16.
      标同伐异释义:标:标榜;伐:声讨。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
    • 17.
      檄文释义: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 18.
      檄移释义:文体名。檄文、移文的并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 19.
      申讨释义:声讨。
    • 20.
      移檄释义:⒈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⒉发布文告晓示。

声讨(shengt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声讨是什么意思 声讨读音 怎么读 声讨,拼音是shēng tǎo,声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声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