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用 [xí yòng]
1. 沿袭采用;沿用。
例袭用古方,配制丸药。
英[take over;]
袭用 引证解释
⒈ 沿袭采用。
引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 林栗 ﹞更袭用 郑丙、陈贾 密相付授之説,以道学为大罪,文致语言,逐去一 熹。”
章炳麟 《文学说例》:“后人作一曲,或袭用古辞,而义实大异。”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战斗正未有穷期,老谱将不断的袭用。”
国语词典
袭用 [xí yòng]
⒈ 沿用。
例如:「她袭用去年露天义演的模式,举办第六场个人演唱会。」
袭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乌获释义:战国 时 秦 之力士。 一说可能为更古之力士。后为力士的泛称。《孟子·告子下》:“然则举 乌获 之任,是亦为 乌获 而已矣。”杨伯峻 注:“《史记·秦本纪》言 秦武王 时有力士 乌获,但此时 孟子 年已踰七十,而 乌获 远在西方之 秦,未必能举肯举以为例証。此 乌获 或者是古之有力人,秦 之力士又袭用其名耳。”汉 司马相如《谏猎书》:“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 乌获,捷言 庆忌,勇期 賁育。”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量才而授者,不求功於器外……故灭荧烛者不烦沧海,扛斤两者不事 乌获。”
- 2.
乐府释义:古代本指掌管音乐的官署,汉代开始建立,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等。 后来也把它所采集来配乐的歌词以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称做乐府。
- 3.
口头禅释义:本指不领会禅理,但袭用禅宗和尚惯用的词语,作为谈话的点缀。现指由于口头说成习惯,经常夹杂在说话中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
- 4.
威仪师释义:⒈僧寺职事名。佛徒受戒时有教授师,指示坐作进退之威仪,此教授师又称威仪师。一般法会中指导众僧仪式,作法之僧亦袭用此名。参阅《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三引《受戒缘集》。⒉指擅长法仪的道士。
- 5.
官样词章释义: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 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 6.
摭拾释义:拾;捡(多指袭用现成的事例或词句):摭拾故事。
- 7.
故智释义:以前用过的计谋:袭用前人故智。
- 8.
琼林宴释义:宋 太平兴国 九年至 政和 二年,天子均于 琼林苑 赐宴新进士,故称。 后世赐宴虽非其地,然仍袭用其名。宋 辛弃疾《婆罗门引·用韵别郭逢道》词:“见君何日?琼林宴罢醉归时。”元 本 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每年状元及第,赴 琼林 宴,游街三日。”《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为的是 琼林 宴的这一天叫他去折取杏花,大家簪在头上,作一段 琼林 佳话。”参见“琼林苑”。
- 9.
章华台释义:楚 离宫名。 故址有四:(1)在今 湖北省 监利县 西北,晋 杜预 以为 春秋 时 楚灵王 所建者即此。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称“华容 之 章华”。(2)在今 安徽省 亳州市 东南,一说 楚灵王 所建即此。清 杨守敬 以为 灵王 可能先建于 华容,后因乐 乾溪 风物而筑此,仍袭用旧名。即“城父 之 章华”。(3)在今 河南 汝南 东,战国 楚襄王 为 秦 将 白起 所逼,北保于 陈 时所建,并袭用旧名。即“汝阳 之 章华”。(4)在今 湖北 沙市,建者不详。后人附会为 灵王 所筑,即 豫章台。
- 10.
袭常缀琐释义:袭用常言,堆砌琐语。谓行文风格不高。清 方苞《书<归震川文集>後》:“震川 之文,鄉曲應酬者十六七,而又徇請者之意,襲常綴瑣,雖欲大遠於俗言,其道無由。”
- 11.
袭用释义:沿袭采用:袭用古方,配制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