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权 [zhì quán]
1. 指统治权,即政府执行政务的权力,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五种。
英[administrative power;]
治权 引证解释
⒈ 指政府治理国家的权力。
引孙中山 《民权主义》第六讲:“就这个图看,在上面的政权,就是人民权,在下面的治权,就是政府权。”
⒉ 泛指统治权。
引茅盾 《神的灭亡》:“这些‘神话’,自然要称颂‘神’的治权,‘世世勿替,万寿无疆’。”
国语词典
治权 [zhì quán]
⒈ 政府管理众人之事的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为政府自身的权力,相对于政权而言。
反政权
治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储君释义:帝王的亲属中已经确定继承皇位等最高统治权的人。
- 2.
公民权利释义:也叫宪法权利。 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监督权。
- 3.
农奴制释义: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剥削制度。 其基本特点是:农民以奴役性条件从封建主领得份地,世代使用,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封建主和封建国家处于人身依附地位,成为农奴。封建主可以惩罚、出卖农奴,或没收其财产。封建国家还强迫农奴提供徭役、缴纳贡税,农奴毫无政治权利。
- 4.
分封制释义: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将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给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君位世袭,在其封国内 拥有统治权,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分封的诸侯不世袭,只有征税权。秦 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后,封国官吏全由中央任免,只征 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已不相同。
- 5.
刑种释义:刑罚种类的简称。 中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两种。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 6.
剑玺释义:指 刘邦 的斩蛇剑和传国玺,为 汉 代神器。 后用以象征统治权。
- 7.
剥夺释义:⒈用强制的方法夺去:剥夺劳动成果。⒉依照法律取消:剥夺政治权利。
- 8.
国民待遇释义:一国对在本国境内的外国人(自然人或法人)给予和本国人同等的民事权利的待遇。包括财产所有权、转让权、财产继承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诉讼权等。一般不包括政治权利。
- 9.
天下释义:⒈指中国或世界:天下太平。我们的朋友遍天下。⒉指国家的统治权:打天下。新中国是人民的天下。
- 10.
失国释义:丧失国家的统治权;亡国。
- 11.
失柄释义:丧失统治权力。
- 12.
委国释义:⒈谓把国家的统治权交给别人。⒉指以国事相托。⒊放弃君位。
- 13.
家长制释义:家长拥有统治权力的家庭制度。中国社会曾长期存在家长制,家长依靠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掌握全家的经济、子女婚配、家属惩戒等大权,在家庭中居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在新中国,家长制的经济基础已被摧毁,但家长制残余和作风仍然存在。
- 14.
封建制度释义: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宣扬封建道德为主要内容。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基本的对立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或农奴)阶级。农民(或农奴)生活贫困,无政治权利,他们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一般认为 中国 于 春秋 战国 之交进入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
- 15.
托管释义:⒈由联合国委托一个或几个会员国在联合国监督下管理还没有获得自治权的地区。⒉委托管理或保管:托管项目。
- 16.
政治行为释义: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活动。
- 17.
极权释义:指统治者依靠暴力行使的统治权力。 在极权统治下,人民毫无自由。
- 18.
民族区域自治释义: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而制定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根据这个政策,各少数民族以自己的聚居区域的大小不同而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等自治机关,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外,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 19.
汗位释义:指最高统治者之位。 阎崇年《弩尔哈赤传》第十一章:“弩尔哈赤 在 宁远 兵败之后回到 沉阳。他的统治权力从 费阿拉 逐渐地移到 沉阳,其间经历着关于汗位及汗位继承的激烈斗争。”
- 20.
治权释义:指统治权,即政府执行政务的权力,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