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国权 国权的意思
guóquán

国权

简体国权
繁体國權
拼音guó quán
注音ㄍㄨㄛˊ ㄑㄨ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quán,(1)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组词】:政权。权力。权威。权贵。权柄。权势。生杀予夺之权。(2) 有利的形势。【组词】:主动权。(3) 变通,不依常规。【组词】:权变。权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权术。智必知权。(4) 暂且,姑且。【组词】:权且。(5) 秤锤。【组词】:权衡。(6) 衡量,估计。【组词】:权其轻重。(7) 姓。

基本含义

指国家的权力和主权。

国权的意思

国权 [guó quán]

1. 犹国柄。政府或国君的权力。

3. 国家的主权。

国权 引证解释

⒈ 犹国柄。政府或国君的权力。

《管子·山权数》:“筴丰则三权皆在君,此之谓国权。”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襄公 时,天下诸侯之大夫皆执国权,君不能制。渐将日甚,善恶不明,诛罚不行。”
颜师古 注:“谓 襄 十六年会於 溴梁,诸侯之大夫盟皆类此。”
《宋书·恩倖传序》:“权幸之徒,慴惮宗戚,欲使幼主孤立,永窃国权。”

⒉ 国家的主权。

匡互生 《五四运动纪实》:“这回运动所标出的公用语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国语词典

国权 [guó quán]

⒈ 国家的政权。

如:「佞臣执国权,是为国家之祸。」


国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弄释义:把持操弄。《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太尉 王龚 以中常侍 张昉 等专弄国权,欲奏诛之。宗亲有以 杨震 行事諫之者,龚 乃止。”
    • 2.
      中国教育会释义:清末资产阶级文化教育团体。1902年,蔡元培等成立于上海,蔡任会长。以“改良教育,以为恢复国权之基础”为宗旨。设爱国学社收容退学青年,又设立爱国女校,并办有《中国白话报》,宣传革命。1907年停止活动。
    • 3.
      五四运动释义: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五千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北洋政府准备在损害中国主权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示威的学生遭到镇压,全国学生纷起声援。6月3日,北洋政府又大批逮捕学生,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工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罢工和游行示威,全国各重要城市也纷纷罢市,形成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释放了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运动取得了胜利。这次运动促进
    • 4.
      国权释义:⒈犹国柄。政府或国君的权力。《管子·山权数》:“筴丰则三权皆在君,此之谓国权。”《汉书·五行志中之下》:“襄公 时,天下诸侯之大夫皆执国权,君不能制。渐将日甚,善恶不明,诛罚不行。”颜师古 注:“谓 襄 十六年会於 溴梁,诸侯之大夫盟皆类此。”《宋书·恩倖传序》:“权幸之徒,慴惮宗戚,欲使幼主孤立,永窃国权。”⒉国家的主权。匡互生《五四运动纪实》:“这回运动所标出的公用语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5.
      幼主释义:年幼的君主。《汉书·魏相传》:“幼主新立。”南朝 梁 沉约《恩倖传论》:“权倖之徒,慴惮宗戚,欲使幼主孤立,永窃国权。”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礼制》:“王世子臣下呼称幼主万岁。”
    • 6.
      恣行释义:任意而行;横行。 《管子·七臣七主》:“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声,四邻不计,司声不听,则臣下恣行,而国权大倾。”《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万年 吏 贾明观 倚 朝恩 捕搏恣行,积财鉅万,人无敢发其姦。”《清史稿·理亲王允礽传》:“允礽 与所属恣行乖戾,无所不至。”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诸侯们于是放手的讨伐,恣行残酷的复仇。”
    • 7.
      搆造释义:结成;制造。《韩诗外传》卷四:“今或不然,令民相伍,有罪相伺,有刑相举,使搆造怨仇。”《宋书·恩倖传序》:“权幸之徒,慴惮宗戚,欲使幼主孤立,永窃国权,搆造同异,兴树祸隙,帝弟宗王,相继屠劋。”宋 苏轼《乞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札子》:“故党人共出死力,搆造言语,无所不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唐才常汉口起义清方档案》:“包藏祸心,搆造邪説。”
    • 8.
      晚运释义:⒈末年。《宋书·恩倖传序》:“及 太宗 晚运,虑经盛衰,权幸之徒,慴惮宗戚,欲使幼主孤立,永窃国权……宝祚夙倾,实由於此。”《南齐书·高帝纪上》:“攸之 为 郢州,值 明帝 晚运,阴有异图。”⒉指晚年的好运气。《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鲜于同 自五十七岁登科……直活到九十七岁,整整的四十年晚运。”
    • 9.
      磐跱释义:环立;盘踞。 《宋书·谢晦传》:“又以陛下富於春秋,始览政事,欲冯陵恩幸,闚望国权,亲从磐跱,规自封殖。”
    • 10.
      窥图释义:⒈犹阴谋。《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时议皆以为 安重诲 方弄国权,从荣 诸王敬事不暇,独忌 从珂 威名,每於帝前屡言其短,巧作窥图,冀能倾陷。”⒉闚圖:《汉书·刘歆传》:“歆 以 建平 元年改名 秀”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河图赤伏符》云‘刘秀 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鬭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故改名,几以趣也。”后以“闚图”谓暗中察看图谶,以谋不轨。《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赞》:“绍 姿弘雅,表 亦长者。称雄 河 外,擅强南 夏。鱼儷 汉 舳,云屯 冀 马,闚图讯鼎,禋天类社。”李贤 注:“闚图谓若
    • 11.
      终制释义:⒈父母去世服满三年之丧。《北齐书·高乾传》:“先是 信都 草创,军国权舆,乾 遭丧不得终制。”唐 元稹《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遭太夫人丧,号叫请罢,遂克终制。”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先生赴约,可以献物为定,比及 鶯鶯 终制以来,庶无反覆以断前约。”⒉死者生前对丧葬礼制的嘱咐。《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冬十月甲子,表 首阳山 东为寿陵,作终制曰……”《晋书·宣帝纪》:“先是,预作终制,於 首阳山 为土藏,不坟不树。”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有《终制》篇。
    • 12.
      舆金辇璧释义:用车载运金玉宝货。清 唐孙华《客有作诗讥魏武者辄亦效颦题四绝句》之二:“携养当年市国权,舆金輦璧费攀缘。”《后汉书·陈龟传》:“故 古公 仗策,其民五倍;文王 西伯,天下归之。岂復舆金輦宝,以为民惠乎?”《南齐书·江谧传》:“阿諛内外,货赂公行,咎盈宪简,戾彰朝听,舆金輦宝,取容近习。”
    • 13.
      解化释义:⒈解脱转化。指舍弃肉身,修行成道。宋 黄庭坚《书问政先生诰后》:“杨氏(杨行密)之未解化而去,弟子葬之。举棺,唯衣履存焉。”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吕岩论》:“虽解化一事,似或玄微,正非假房中黄白之小端,从而服食颐养,能尽其道者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三》:“王子乔 事,旧説 浮丘公 携与乘鹤,共登 嵩山,此事又不同,解化时年正十五六云云。”⒉分解;变化。《西游记》第二二回:“又只见那骷髏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同。”郭沫若《北伐途次》十八:“土耳其 近年的国权运动的成功也有同样的意义,便
    • 14.
      闚望释义:⒈窥伺图谋。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方今英雄棊跱,豺狼闚望,克敌寧乱,非众不济。”《宋书·谢晦传》:“欲冯陵恩幸,闚望国权。”⒉犹探望。《书·费誓》“汝则有大刑”唐 孔颖达 疏:“兵法攻城,筑土为山,以闚望城内,谓之距堙。”宋 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序》:“臣愚虽不足以度越前人之胸臆,闚望先圣之藩篱,至於时有所见,亦各言尔志之义。”
国权是什么意思 国权读音 怎么读 国权,拼音是guó quán,国权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国权造句子